杨宜勇: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194 次 更新时间:2023-06-04 16:02

进入专题: 中国式现代化   共同富裕  

杨宜勇  

 

日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的集体新著《迈向共同富裕社会建设之路》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是我们基层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之一。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与此同时,特别强调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我们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面向未来,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在“十四五”时期在共同富裕领域初步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2035年确保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但不是搞平均主义”“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为此我们必须立下雄心壮志,久久为功,集腋成裘。首先,促进共同富裕有一定的紧迫性,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不得。其次,促进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随着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持续推动,急不得。最后,促进共同富裕必须稳扎稳打,要科学统筹考虑各种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马虎不得。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我们必须围绕做大做优社会财富“蛋糕”和切好分好社会财富“蛋糕”两大关键环节破题,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维度理解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共同富裕,民心所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而团结奋斗!

(作者系中宏观察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

    进入专题: 中国式现代化   共同富裕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341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