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侠:台美关系的观察与思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44 次 更新时间:2023-04-10 17:17

进入专题: 中美关系   台湾问题  

浙侠  


进入2023年,美台均为明年的大选造势,反华议题不会少,惊涛骇浪不会小。美国国会的政治极化现象,使“反中挺台”成为民主、共和两党的“最大共识”,“反中仇中”道路恐越走越远。台湾民进党在赖清德当选主席后,公然叫嚣“台湾已是‘主权独立国家’,没必要再宣布‘台独’”。受美国指使及岛内大选造势之需要,民进党两岸言论虽在“台独”上有所节制,但“以武拒统”行动可能变得更为激进,策略更为缜密,战术更为灵活。

下文试图从美台战略、战术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并提出应变思考。

一、美国“以台制华”策略调整

当前,无论是美国政坛两党斗争,还是国际外交活动,种种迹象显示,美国为了维护霸权、遏制中国,已决心以死台湾一子,扭转中美博弈中的全局被动局面。

从美国国家利益出发,《2023年国防授权法案》已将台湾纳入美国国家安全体系。既要台湾出力,强化围堵、遏制中国崛起的力度,又要台湾听话,服从于印太战略需求引战、招战。美国频用“台湾牌”的目的,一是掏空台湾为其霸权输命。通过转移台湾科技人才、先进产业链、军售、国会外交及“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谈判等手段吸血台湾,以应对国内滞胀风险。二是在台拱火引战。通过国会外交、军事交流合作、鼓励台湾当局提升军力、台湾问题国际化,以刺激大陆作出强烈反应,从而强化对台湾当局控制,趁机联合盟友提升岛链战略,打造围堵中国的冷战链,这已成为美国两党彻底扼杀中国崛起的重要战略考量。

美国众议院新任议长麦卡锡就任之前,就清楚表明了美国两党“以台制华”的策略思维①:1、中美关系就是冷战关系,美国必须赢得新冷战,在全球范围内与中国对抗;2、成立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国会两党联合对付中国;3、结束对中国的关键商品依赖,打造去中国化的供应链;4、禁止美国养老金在中国投资;5、扩充军备,武装台湾;6、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可行性替代方案,联合盟友对抗中国;7、警惕、甄别和惩处亲华的精英人士,严防教育、文化领域的中国渗透,严厉打击中国间谍;8、支持中国A4纸运动;9、支持台湾加入国际组织;10、将尽速访问台湾;11、严厉指控中国,理由包括新冠病毒起源、新疆、香港等。

从战略上看,美国打压中国崛起的支点就是“台湾牌”。之所以台湾成为美国全面遏制中国崛起的首选之地,是因为不管是民进党还是国民党执政,对于美国的要求,一向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更不会有丝毫违抗;“以台制华”效果比动用其它资源反华好得多,不仅无本生意,空手套白狼,而且里子面子,有赚无赔。正如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斯海默在他《大国政治的悲剧》中指出:面对中国的崛起,对美国最有利的策略,是使用各种计策,诱使两岸进行“血腥的厮杀”,用台湾战事拖累大陆。

按拜登政府“打群架”遏制中国崛起的思维,将以“台湾牌”为支点,“民主同盟”为平台,“五四三二②”为抓手,打造全球的反华冷战链。这就需要把台湾问题复杂化、国际化,进而布局北约东引、提升岛链围堵圈,除了要让台湾加入国际组织、融入印太战略、提高台湾防卫力量外,还要求台湾提高军事预算、扩大对美军购、将台湾转变成为一座“亚洲的军火库”,并将派官员到台行政部门监督执行。

而现实中,美国也有许多方面需要中国的配合,比如在国际事务中:俄乌战争需要中国保持中立的配合;经济、金融、气候、能源、芬太尼禁毒等问题需要和中国沟通与配合等等。这就需要与中国缓和关系,取得中国的配合。因此在操作程序上,美方采用假谈真打手法,凸显在拜登政府的言行不一上。一方面,释放中美关系缓和假象,诸如宣布美国财长耶伦、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计划,欢迎中国官员访美等缓和两国关系资讯;另一方面,加深与台湾民进党当局勾联,加紧为台海战争作准备,并把日本推到遏制中国的前台,加剧东北亚的紧张,增加台海动荡不安定因素。

从战术层面看,重点体现借助岛链打造“冷战链”上:一是“提”。提升岛链战略品质,纳入台湾打造针对中国崛起“冷战链”。以“民主国家和专制国家”二元对立为区别,视台湾当局为“民主政府”,大陆为“专制政府”;用“一国两府”概念将台湾问题国际化,趁机推进“五四三二”阵势及“北约东引”战略。二是“激”。以美欧“国会外交”形式(如释放美国联邦众议院议长麦卡锡春季访台资讯)刺激和制造台海紧张局势,趁势煽风点火,提升美日韩军事威慑力,加大美菲军事合作,扩大对台军售,诱使台湾全民投入“为美备战”,弥补第一岛链裂缝。三是“吓”。以官方释放大陆武统时间表威胁台湾,企图复制乌克兰模式诱发台海代理人战争,既为遏制中国疫后经济复苏势头,也为美台选举、讹诈台湾(如对台军售,提升台湾军费预算,掏空台湾经济、科技价值等),以及为“北约东引”提供诱因,可谓一箭多雕。四是“封”。以高科技封锁中国。美国认为,电子资讯、生物科技以及清洁能源“三大领域”③是中国的阿喀琉斯之踵。只要封住这“三大领域”并以此利用整个技术生态系统,再发挥乘数效应就能遏制住中国的崛起。因此,加速推进晶片四方联盟(即“半导体联盟”Chip4)、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亚太经济框架”(IPEF),运用法规手段扩大对中制裁、禁运范围和规模,对中国高科技产业进行封锁。与此同时,经济上,不断纵容盟友以谈判经贸合作为名,与台湾抱团取暖,加速转移岛内优势产业,分化中欧贸易关系,以替代方案打乱中国“一带一路”部署。

总之,美国不可能在维持美国霸权、遏制中国崛起的问题上让步,必然会用“台湾牌”不断刺激、骚扰中国,对中国实施全方位的围剿,而拜登政府比之特朗普时期计划更为缜密,力度更加强化,从而使中美关系不得不进入实质性的竞争以至对抗、甚至准战争状态。

二、民进党两岸策略变化

维持两岸分治现状、尊崇美国立场,是台湾朝野共识。台湾政党对两岸关系的思考,无论是国民党还是民进党,均以取得执政权为最大考量。其背后都有美国立场、美国意志的阴影,区别在于两党对两岸关系的最终目标与策略不同:国民党反“台独”,寄希望于和平分治,以拖待变,为维持“中华民国”法统积累筹码;民进党谋“台独”,寄希望于通过激化中美关系,火中取栗,藉机谋独。国民党用以拖待变掩盖拒统的真实目的;民进党则赤裸裸地“倚美拒统”、“以武谋独”。

在有关涉美两岸议题中,国民党不仅要看美国的脸色,还要小心翼翼地避免深蓝势力、大陆政府的反弹。所以,国民党对同一议题会用多种形式应对:对美国,正式表态是配合;对大陆及深蓝势力,一般用多元方式表达或者模糊以对,既不得罪深蓝与大陆,又可反制民进党。

民进党内对待两岸政策有鹰鸽两派。二者的区别,一是在“台独”走向上。目前民进党已在台湾建立起“中华民国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的认同,是否尝试继续在各个方面寻求“台独”突破,是区别鹰派、鸽派的鲜明标志。二是取决于对大陆的态度。鸽派支持并尝试继续与大陆交流、交往,以制造两岸和平的氛围,并在交流交往中寻找突破两岸关系的机会与途径,但鹰派拒绝。

目前两岸政策显然是在蔡英文、赖清德等代表台独基本教义派立场的鹰派主导下。鹰派认为,两岸关系绷紧有利于台湾火中取栗,正如游锡堃所扬言的,“推动台湾正常国家运动”;而鸽派认为,两岸关系紧张不利于2024该党政权延续。对鹰鸽两派而言,无论当前两岸政策如何变化,四个原则不会变:一是两岸互不隶属的定位关系,不接受“九二共识”;二是反对两岸统一立场,无论和统还是武统;三是积极配合美国遏中战略,谋求“倚美谋独/拒统”;四是台湾未来前途,由2300万台湾人民决定。

事实上,当前台湾民意对民进党调整两岸政策的压力日益增加。据台湾民意基金会1月17日公布的民调显示,对于蔡英文处理两岸关系的表现,三成九满意,五成不满意。不满意者比满意者多11个百分点。而民进党既想延续2024年执政权,又要面对在野政党抛出的选举议题,选举环境迫使民进党不得不重新审视两岸政策与民生议题,提出符合选民需求又符合以往民进党两岸政策的论述,以获得选民的支持。

另一方面,阻碍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的最大障碍是美国与岛内的亲美氛围。台湾社会存在着“安全靠美国、经济靠大陆”的论调,深得民众的认可,认为美国是全球秩序“稳定者”及“安全维护者”。“疑美论”则被视为是大陆对台的认知战,是岛内统派人士的政治操作。而民进党则藉机将“安全靠美国”炒作成“抗中保台”路线必须与“联美抗中”战略及印太战略相结合。因此在台湾当局垄断台美关系的主导权与话语权的环境中,台湾民众一般不会质疑一边倒的亲美政策。由于当前美国国内民众仇华情绪高涨,美国两党对华政策竞相争打“台湾牌”。就民进党立场而言,调整两岸政策不可能脱离美国政治的基本框架。从岛内选情而言,也不可能大幅移动“台独”立场。因此,一般认为,民进党为获得更多的大选票源,会采取迂回的技术方式操作,以蒙蔽选民。从目前岛内舆论看,地方选举后其改变的,仅仅是在偷换概念、调整论述和降低目标的论述方式上。

所谓偷换概念,是一种忽悠手段。基本教义派炒作“抗中保台”,无疑是想让推进“台独”进程师出有名,也让美日台扩大安保领域覆盖台湾顺理成章。民进党选择“抗中保台”激进口号,等同于自动赋予大陆武统合法性,也给岛内青壮年带来战争上前线的压力,这也许是“九合一选举”失去青年选票的主因之一。败选后,民进党以“和平保台”取代“抗中保台”。把对立的“抗中”,置换成普世价值的“和平”,虽是挂羊头卖狗肉,玩的是文字游戏,而对台湾选民而言,感受就大不同,但民进党“抗中”、“拒统”的实质并未改变。

调整论述,是民进党最容易操作的手法。既不改变“台独”、亲美立场,也可提高选民对民进党执政的信赖度。近期除了“台独”基本教义派代表赖清德发言给人以其立场走向中庸的错觉,蔡英文的表述也显得“比较和缓”,甚至主动提出愿意协助大陆应对疫情升温、跟大陆进行对话等。就其两岸定位与立场而言,其实并未脱离“一边一国”、“倚美抗中”。正如赖清德所称,抗中保台、反共保台都是手段,目的是争取和平、稳定发展。党内精英也普遍认为蔡英文的两岸政策或路线没有错。围绕2024选举,民进党改变的唯有讨好选民的民生政策,如“还税于民”、“小三通试航”等,让选民误以为民进党执政,台湾财政状况良好、两岸关系开始融冰,进而产生民进党“务实”的虚幻想法。

降低目标,是为了更有力的出击。既然美国不支持“台独”,大陆反对“台独”,岛内民众也不认可“台独”,内外环境不利于民进党搞“台独”。从意识形态上配合美国,将“倚美谋独”目标降低成“倚美拒统”,据此从两岸制度层面对大陆发动反击,去论述大陆社会体制、制度的“弊端”。运用大陆民意、自媒体对某些事件的一时困惑,将其引导到大陆体制不如台湾的民主体制、大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才是造成两岸难以统一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打着和平抗争招牌制造抗争暴乱,是美台惯用的手法,如颜色革命、“太阳花学运”等。这招以退为攻的战术,如不加以关注,将成为美台联合向大陆输送“民主制度”、颠覆大陆政权、搞颜色革命的隐患。

就整体而言,民进党两岸政策不管表述如何变化,其对内捍卫台湾“主权”、维持两岸“互不隶属”定位,以及台湾前途由2300万台湾人民决定的三要素不会变;对外,“倚美抗中”政策不会变,继续按照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策略,亦步亦趋地配合美国往两岸战争边缘走的方向不会变。

三、应对台美策略的思考

近期中美关系出现了一些好转迹象,原因不外乎美国债务问题。目前,美国政府债务已触及31.4万亿美元的法定上限,一旦违约,正如拜登形容为“美国财政史上前所未有的灾难”,也将间接影响到美国民主党2024的选举。研究台湾舆情的章柏康认为,藉中美关系出现“小阳春”的契机,趁势遏制外部干预势力与岛内“台独”势力,推进与台湾各界有识之士就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展开广泛深入协商,不失为一个好时机。

思维方式决定眼界和格局。观察未来台海局势,从高处观局,从远处着眼,既看台湾内部蓝绿攻防,更察未来天下大势。对于中国而言,和平发展经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对美国而言,要的不是中国退让低头而已,而是要中国溃败、积弱、分裂。美国认为自己要生存发展,就只能击溃中国。而击溃中国,台湾是最佳棋子,逼战两岸、“以台制华”是美国的最佳选择。因为,只有一个积弱、贫困、叨扰不安的中国,一个分裂动荡的中国,美国才能继续维持霸权,才能高枕无忧。所以,最终解决台湾问题既是两岸角力、也是中美博弈,更是国家利益与未来前途的争斗!

面对美国不断加码的“诱战”刺激,一方面要有战略定力,牢牢把握中美、两岸关系主导权,力所能及地维持中美关系斗而不破。同时,不断打造杀手锏,藉机锻造军力国力,以斗争求和平,以合作求发展,最终立于摊牌的不败之地。另一方面,主动出击,竭力突破“冷战链”,挣脱绞索,见缝插针推进两岸统一进程。应该看到,近40年来,美国从最早的“中国崩溃论”到“中国威胁论”,再到今天的“全面遏制中国论”,折射出的是美国面对中国快速崛起的不安、焦虑甚至恐惧,也反映出“东升西降”及“时与势站在我们这一边”。这为破解唯美是从的台湾政治生态提供了有利环境。

总之,破解美国对两岸统一的障碍,应立足于自身发展,着眼于中美关系,从改变岛内政治生态着手。顾全大局,主动作为,灵活应变,见缝插针。把握动静节奏,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注释:

①《麦卡锡上位后》,来源: 黄智贤中国,https://www.163.com/dy/article/HQSOV4LD05529UGT.html 2023-01-12 12:46:42

②五: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和英国组建的“五眼联盟”;四:美日印澳四国组成的四边安全机制,即“印太安全对话”(QUAD);三: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机制,即AUKUS;二:美日,美韩等双边军事同盟。

③即电子资讯(包括晶片、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以及清洁能源。


    进入专题: 中美关系   台湾问题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205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评论》月刊2023年3月号,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