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乐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特质及其世界历史意义的四重维度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45 次 更新时间:2023-02-22 09:23

进入专题: 中国式现代化  

孙乐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全面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略,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现代化、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以大历史观为指导,站在世界历史的宏观视野,基于中国自身的自主性,通过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比较分析,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与核心要义,全面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及其世界历史意义的理解,把握其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


从中国来理解中国:阶段性和整体性的辩证关系


在相当长的历史周期内,中国都曾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文明国家,形成了滋养当今中国和世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代以来,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无数仁人志士为此苦苦求索、进行各种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只有中国共产党,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一场彻底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解决了这一问题,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历史和实践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有新中国,更不可能成功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中国式现代化一开始就是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联系在一起的,这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性质和本质要求的根基。中国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连续整体。要完整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及其中国意义,就必须超越阶段性和小周期,上升到作为整体的中国和大历史观的高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脱离了后者,就无法完整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同样,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意义也必须超越阶段性的小周期,决不能就新时代谈新时代、就百年谈百年,应该立足中国的整体性,将其放到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坐标系中,才能更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华民族、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整个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从世界来理解中国:全球性和民族性的辩证关系


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化是各民族各国家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方面起步较早,探索形成了一条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它们掌握着现代化道路的阐释权和话语权,甚至把自身道路夸大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道路,制造出了“现代化=西方化”的叙事神话。然而,世界历史已充分证明,西方现代化不过是在西方特有的社会土壤中产生的一条民族化道路,是一条“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与之不同,面对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中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它不仅遵循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更彰显了中国自身的鲜明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将其概括为5个方面,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与西方相比,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完全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现代化道路绝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面对实现现代化的全球性普遍问题,不同民族国家只要能够找到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本国实际、反映人民意愿的发展道路,就有可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华丽转身,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从中国来理解世界: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说:“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大地上形成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因而体现了鲜明的特殊性。然而,作为一种后发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积极借鉴吸收了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扬弃了西方式现代化的弊端,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和平发展道路对对外扩张道路的超越、以人民为中心对以资本为中心的扬弃、从生态危机到生态文明的升华、从弱肉强食的国际旧秩序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从零和博弈到合作共赢、从形式民主到全过程人民民主、从单数的文明观到“和而不同”的文明理念,等等。就此而言,中国式现代化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问题提供了更值得借鉴的一般经验和更优方案,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独具匠心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因此,决不能仅仅基于特殊性来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更不能将其扭曲为社会发展的一种例外或个别案例,否则就抹杀了中国式现代化所包含的普遍意义。


从世界来理解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


唯物史观和历史道路属于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唯物史观阐明了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统一性;而历史道路则是唯物史观具体化的产物,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从历史道路的角度而言,我们必须超越民族—国家主义的狭隘视野,站在世界主义的高度来理解世界和世界历史,“以天下观天下”,尊重历史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趋势来看,西方现代化虽然开创了世界历史,但它绝不是世界历史的最终完成者,以狭隘的民族—国家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为根基的西方现代化道路,注定会在世界历史的滚滚洪流中暴露出其根本性缺陷。就此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又代表了时代大势和世界潮流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方向。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不断演化和世界历史矛盾运动的不断深化,一种冲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新格局必将到来,而且也必然会到来!


(作者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基地研究员)



    进入专题: 中国式现代化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093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