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高校不破产,账单谁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751 次 更新时间:2008-07-18 11:20

进入专题: 高校  

张鸣 (进入专栏)  

教育部的新闻发言人是个出新闻的所在,不说则已,一说保险轰动。这回,新闻发言人又说话了,对于舆论担心高校会不会因高达2000多亿的贷款还不上而导致破产的说法,发言人以于了驳斥,表示他不认同这种说法。他还表示,中国的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糊人数是世界之最,在国家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高校贷款促进了高校的发展。言外之意,高校的贷款一是不得已,二是有益的。

当然,发言人的话,还是有几分可信的,我们相信,高校,或者说大多数背负高额贷款的高校,是不可能破产的。答案很简单,公众和当初贷款的高校,都相信,这个账,国家早晚会背,也不得不背。

高校贷款,原本就是一个非常暧昧的事情,高校又不是企业,没有赢利(除了极个别有赢利的校办企业之外),凭什么借的尽管借,放的大胆放,有的高校,比如吉林大学,一个学校,就达30亿。难道大家认为高校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还贷?难道高校收取的学费,除了支付自己的运行成本,还有盈余?甚至很大的盈余,可供支付巨额的贷款利息?不错,高校贷款,并没有被人带回家去(中间有无腐败还很难说),的确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各个高校,都建起来很多大楼。尽管在高校语境里,当年清华校长梅贻琦的“大楼”“大师”名言,大家耳熟能详,但大家却只冲着大楼下功夫。尽管这种大楼事业的发展,里面包含了不少夸张的成分,比如有些学校特别巍峨的校门,特别铺张的办公楼,但我们必须承认,高校毕竟发展了,至少规模得到了超常的扩张,不仅楼多了,楼里的人也多了。据统计,中国的在校大学生数量,已经从1998年的340万,达到2374余万,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8%陡然升为22%,平均每年增加20%,的确,我们已经拥有世界最多的大学生,而且是在8年内创造的奇迹。

是个人都知道,高校不是企业,教育不是经济,不能靠简单往里砸钱的办法,迅速扩张,扩大产出。世界名校耶鲁大学的校长说过,如果把耶鲁的学生数量增加一倍,那么学校得花三十年功夫,才能恢复现有的水平。也许,老美无法理解我们的发展速度,更无法理解我们的发展雄心,但是,无论如何,高校的发展,也不能比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还快,从1998年,到2006年,中国GDP的增长,平均不到10%,怎么高校的在校学生会每年平均增长20%?

我们这些从事教育的人一直认为,世界上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只有一个,教育不像政府和军队,可以下个命令改变一切,也不像企业,多投入,添条生产线,就可以高产出,教育就是慢工细活,百年树人,质量第一。我们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样的高速度,如此赶英超美,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些年来,眼见得许多高校为扩招而贷款盖楼,贷了款,多招学生还贷,周而复始,没完没了,实在还不上,不是像浙江大学那样卖地,就是像吉林大学那样宣布无力还贷,最后,还是得国家背着,纳税人背着。

付出了如此巨大代价的国家和纳税人,如果能够得到合格的大学生,倒也值得,但是,每个毕业生,每个家长,甚至每个用人单位都知道,在这高校大跃进的几年里,学生的质量下降到了什么地步。

从某种意义上说,仅仅为高校背账,还不是国家所要付出的主要部分,大量掏空了家底,读完大学却要失业的学生,其挫折感是没有读大学前的许多倍,其背后蕴含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恐怕,谁也难以精确估量。高校,其实有比破产更重要、更严峻的事情,那就是高校的大跃进,而高校的贷款,实际上是为这列超速飞驰的列车,添了燃料。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部的发言人,没有起码的反躬自省,实在说不过去。

进入 张鸣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高校  

本文责编:zhangch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09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