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进入专题: 全球安全倡议 新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 安全共同体
内容提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六个坚持”核心要义体系完整、内涵丰富,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在国际安全领域的重要体现,是对西方地缘政治理论的扬弃超越。全球安全倡议是对中国所秉持的新安全观和全球治理理念的丰富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全球安全倡议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和主流民意,是继全球发展倡议之后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提供的又一国际公共产品,对当前深陷安全困境的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安全挑战、合力推动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全球安全倡议 新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 安全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中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六个坚持”,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反响。这一重大倡议明确回答了“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时代课题,充分彰显了习近平主席心系世界和平发展事业的国际主义情怀和大国领袖风范,为弥补人类和平赤字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应对国际安全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①全球安全倡议“六个坚持”的核心要义既有深刻的理论创新,也有明晰的实践路径,有利于国际社会破解安全难题、走出安全困境,有利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宁,有利于推动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义
全球安全倡议包括“六个坚持”,即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②全球安全倡议体系完整,内涵丰富。
(一)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综合就是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合作就是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可持续就是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③共同是从安全覆盖的范围来看,“每一个国家都不能掉队”;综合是从安全的领域来看,无论传统还是非传统安全问题都要加以应对;合作是指维护并实现安全目标的方式方法;可持续是指安全利益与安全保障是长期稳定的,而非短期权宜之计。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是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理念,也是引领国际社会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重要理念。从世界范围来看,凡是建立在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观基础上的安全架构与安全模式都是有效的,反之,则会导致战火纷飞,生灵涂炭。俄乌冲突表明,传统安全问题仍然威胁着欧亚大陆的和平与安宁,全面有效的欧洲安全构架并没有建立起来,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安全关系。思想引领未来,现实催人反思。全球安全倡议所倡导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为国际社会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提供了理念指引。
(二)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全球安全倡议重申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这是有效维护世界和平安宁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尽管尊重各国主权及领土完整是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石,是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基本原则,但在实践中并未得到完全遵守。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屡屡发生破坏主权及领土完整的事件,也常常发生干涉他国内政且赋予“合法性干涉”理由的案例,个别大国试图输出“民主”,以所谓“民主”来改造其他国家。这些都是引发地区安全冲突、破坏世界和平安宁的负面案例。只有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国家之间才不会兵戎相见;只有不干涉别国内政,国家之间才能相互尊重,并实现合作共赢;只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才能真正实现不同制度、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之间的包容共处。与俄乌冲突等地区争端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亚欧大陆的东端,总体和平的局面得以保持。究其原因就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得到遵守和落实。
(三)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联合国诞生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硝烟中,寄托着全世界对共建和平、共享发展的崇高理想,是各方为实现这一理想而搭建的平台。世界上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④然而,冷战结束以来,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并没有得到有效履行,不仅严重损害了联合国的权威,也给地区安全及世界和平安宁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从当前国际社会的现实来看,国际安全体系存在明显的不稳定性。联合国承担着维护集体安全的核心作用,但其地位屡屡受到霸权主义的挑战。国际军控及防扩散体系陷入困境,难以发挥应有作用。世界很多地区安全形势恶化,并缺乏相应的协调处置机制。⑤面对地区性冲突频发,联合国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但这并不能说明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过时了,而恰恰是由于这些宗旨和原则没有得到有效履行。全球安全倡议明确提出,要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反对单边主义,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这些原则是有效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基本前提。
(四)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全球安全倡议提出,要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社会矛盾与冲突不断,个别大国动辄诉诸武力,迷信通过军事手段来获得绝对安全,通过挑起冲突“发战争财”,严重影响地区乃至全球和平稳定,导致各国的不安全感上升。安全关切,尤其是有关国家合理的安全关切得不到重视,其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各国不论大小、强弱,其合理的安全关切都应得到重视,既不能忽视小国的安全关切,同样也要尊重大国的安全关切;既不能牺牲小国的安全利益,也不能不重视大国正当的安全利益。在安全问题上,大国小国都是平等的,应一视同仁,大国的安全关切如果遭到恶意忽视而产生反弹,对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的破坏更为严重。俄乌冲突的教训必须为国际社会所汲取。
(五)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国家和,则世界安;国家斗,则世界乱。⑥世界充满了太多的矛盾与安全分歧,如何面对这些矛盾,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安全分歧关乎世界和平与稳定。全球安全倡议明确提出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以对话增互信,以对话解纷争,以对话促安全,不能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热衷于使用武力,不是强大的表现,而是道义贫乏,理念苍白的表现。⑦通过对话协商来缓和矛盾与冲突有利于冲突方本身,有利于地区稳定,也有利于全球政治经济的正常发展。面对国际冲突,国际社会要积极为紧张局势降温,为冲突方创造良好的外部和谈条件,而不是“火上浇油”,甚至“火中取栗”。俄乌冲突为国际社会解决冲突与分歧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分歧和争端,才是有效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必由之路。
(六)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安全内涵和外延空前丰富、时空领域不断拓展,安全问题日趋复杂。全球化背景下地理、时空的拉近,加之信息、舆论、科技的影响使得安全问题的跨国流动与蔓延日益便捷。安全问题呈现更加突出的联动性、跨国性与多样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联动,交织叠加并互相影响。传统安全问题再度回潮超出想象地破坏地区与世界和平安宁,给国际社会敲响警钟。军事冲突、地区争端加剧,全球安全治理难度加大。传统安全问题回潮引发的大国对抗、难民问题、能源危机、经济与金融制裁等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国际社会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努力,从而导致全球安全治理进程停滞,并引发新的恶性循环。因此,全球安全倡议提出,要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这是有效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应有之义。
二、全球安全倡议的理论创新
全球安全倡议是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安全治理方面提出的重要理念。习近平关于全球安全治理的理念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国际安全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光芒,揭示了国际安全的本质和系统性特征,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如何维护和塑造国际安全的基本问题,实现了对传统国际安全理念的重大突破,是中国特色国际安全理论的创新和升华,也把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安全基本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的理论化高度。⑧全球安全倡议“六个坚持”既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发展的外交思想、安全思想、治理思想,也直面中国快速发展的历史大势和深刻变化的世界格局,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一直以来秉持的新安全观的内涵,是对西方地缘政治理论的扬弃超越,也厘清了全球治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一)丰富和发展了新安全观的理论内涵。全球安全倡议是对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的丰富和发展,明确了维护和实现全球安全的核心理念、基本前提、重要原则、长远目标和可行思路。⑨全球安全倡议分别从认知层面、原则层面、物质层面及组织层面探讨了安全关切、安全不可分割、安全架构及安全共同体四大核心命题,提出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要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要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鲜明提出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这四大层面的核心命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贯通,核心是对中国一直以来秉持的新安全观的丰富和发展。
全球安全倡议在新安全观基础上的创新主要表现在:第一,提出了不可分割的安全观。当今世界,各国休戚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全球安全倡议明确提出两个“不可分割”,即安全不可分割和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安全不可分割,意味着各国安全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不存在建立在别国不安全基础之上的安全,同时也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第二,提出了国际共同安全观。全球安全倡议是在国际安全遭受重大破坏与冲击的背景下提出的,本身就蕴含着为国际安全困境提出解决方案的意义,“六个坚持”面向“世界和平和安全”“各国人民及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地区争端及国家间分歧和争端”以及“全球性问题”,勾勒了维护国际共同安全的理念、原则与思路,无疑是国际共同安全观的生动体现。第三,提出了共同体安全观。全球安全倡议指出,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要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这些论述反映出全球安全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安全领域的生动实践,是一种新的共同体安全观。习近平主席指出,国际社会应该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使我们的地球村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更不能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⑩只有在共同体安全观的引领下,才能形成共同体意识,培育合作应对安全的意识。
(二)扬弃超越西方地缘政治理论。过去五百年来,随着西方的全球扩张,不仅形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安全语境,而且西方信奉的地缘政治理论也几乎一统天下。传统西方地缘政治安全理论流派众多,(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进入专题: 全球安全倡议 新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 安全共同体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40476.html 文章来源:《国际问题研究》 2022 年第 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