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成杰:新时代新征程粮食发展和安全的根本保证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88 次 更新时间:2022-11-26 20:51

进入专题: 粮食安全  

尹成杰  


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粮食大国,同时也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消费大国。由于我国特殊的基本国情、农情和粮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极具战略性和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刻、系统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粮食发展和安全的新理念新论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粮食发展和安全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三农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新征程维护和确保国家粮食发展和安全的根本保证。

一、新时代十年我国粮食发展与安全取得新成就

近些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粮食发展和安全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革,成功地保障了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为脱贫攻坚全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巩固“六稳”“六保”、稳定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应对新冠疫情和国际风险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发挥了“压舱石”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中粮食发展与供给最为安全的国家之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达到一个比较稳定较高的阶段性水平,堪称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

一是新时代这10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粮食发展和安全的新理论、新战略、新制度、新方针、新政策,取得粮食发展和安全的重大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成果,创立并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粮食发展和安全理念,成为我国新时代新征程粮食发展和安全的根本遵循。

二是我国目前谷物总产量和粮食总产量居于世界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粮食发展和安全取得的突出成就。目前,我国用占世界第三位的耕地面积,生产出占世界第一位的粮食产量,养活了接近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成为世界上粮食供给最为充裕和平衡的国家之一。

三是我国粮食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呈现绿色发展、产量质量双提高良好势头。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生产连续取得“十连丰”,2022年全年粮食生产有望获得丰收。特别是在农业生产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的背景下,粮食生产再登上一个1000亿斤的大台阶。粮食总产量连续七年保持在13000亿斤以上。2022年粮食总产量有望继续保持13000亿斤以上。

四是我国粮食发展和安全经受住了新冠疫情和各种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新时代粮食发展和安全新理念、新制度和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特有的理念和制度优势,有效应对了国际国内风险和新冠疫情影响。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农民边生产、边抗疫、边抗灾,粮食生产链和供应链日益稳定高效。目前,我国三大谷物自给率在90%以上,口粮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确保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五是我国已建立健全现代粮食储备体系。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粮食储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储备管理不断强化,已形成了中央、省、市、县四级粮食储备体系。目前,全国人均占有粮483公斤,远超世界人均粮食400公斤的安全线。2021年我国三大主粮库消比达65%,远超国际粮农组织确定的库消比17%-18%的粮食安全警戒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发展和安全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及粮食发展和安全理念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制和强农惠农政策优势的彰显,是我们党带领广大农民艰苦奋斗创造的伟大奇迹。

二、新时代新征程粮食发展和安全的科学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洞悉世界粮食发展与安全形势,深刻总结我国粮食发展和安全的实践,从国际国内粮食发展和安全形势出发,立足国情、农情与粮情,着眼我国当前与长远粮食发展和安全,创立形成新时代国家粮食发展和安全的理念。

习近平新时代粮食发展和安全理念,站位高远,内涵丰富,极具理论性、战略性和前瞻性,是新时代新征程粮食发展和安全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解决好保障好新征程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科学指引,是当前和长远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有力保证。新时代粮食发展和安全理念,深刻揭示了确保我国粮食发展和安全的内在规律,既饱含深刻的重大理论创新,又具有丰富的制度政策创新,对新时代粮食发展与安全的战略地位、战略方针、战略步骤、重大制度、政策安排、基础建设作出明确系统部署和安排,为新时代新征程粮食发展和安全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的新动力新支撑。

习近平新时代粮食发展和安全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在我们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这些重要论述,指明了我们党维护国家粮食发展和安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进人民福祉,是践行党的宗旨的政治责任,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使命。解决好新时代新征程的粮食发展和安全问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从增进人民福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出发,为人民加快发展粮食生产,为人民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习近平新时代粮食发展和安全理念,始终坚持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切实掌握粮食安全的自主性和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发展和安全这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早在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同时,还指出,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对不得不进口的短缺粮食品种,要掌握进口的稳定性和主动权,把握适当比例。他强调指出“决不能在吃饭这一基本生存问题上让别人卡住我们的脖子”。这些重要论述,是综合考虑国内资源环境、粮食供求格局、国际市场贸易条件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帮助我国解决吃饭问题。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坚持立足国内、确保产能,必须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是新时代新征程粮食安全的根本大计。只有这样,才能端牢自己的饭碗,牢牢掌握粮食安全的自主性和主动权,防止受制于人。

习近平新时代粮食发展和安全理念,始终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中的位置,要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面对我国国情、农情和粮情,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注重永续发展,既要保障当代人吃饭,也要为子孙后代着想。”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指明了三农工作、粮食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性和重要性,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宗旨,表明了党的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鲜明政策取向。农业是基本盘,粮食是“压舱石”。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继续解决好新时代新征程人民吃饭问题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坚持把粮食生产和安全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大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切实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习近平新时代粮食发展和安全理念,始终坚持警钟长鸣的底线思维。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长远粮食发展和安全出发,深刻研判国际国内粮食供求形势,鲜明提出要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粮食安全底线思维观念,具有极强的指引警醒、防患未然的超前性作用,意义十分重大而深远。面对近些年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这就是一个紧平衡,而且紧平衡很可能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态势。”还强调指出,“在粮食问题上不可能长期出现高枕无忧的局面。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和对农业的支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种源安全,明确要求“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在粮食安全问题上要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正确处理种业安全与粮食安全的关系,越是在当下粮食供求平稳的时候越是要为长远的粮食供求平衡打好基础,越是粮食总产单产连年提高越是要加快现代种业创新发展,越是在粮食生产和供给形势好的时候越要警钟长鸣,防范发生粮食风险。

三、新时代新征程粮食发展和安全的新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新时代新征程维护和促进国家粮食发展和安全的动员令,是新时代新征程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新任务新要求,是根据国际国内粮食发展和安全的新形势提出新的战略性举措,对于确保新时代新征程国家粮食发展和安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对新时代新征程国家粮食发展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决定性和全局性。特别是强调对国家粮食安全要“全方位”“夯实”“根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新征程把饭碗牢牢端在手中的坚定决心以及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战略性备手,胸怀全局,着眼长远,催农奋进。要深入学习、深刻理解“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重要论断的战略要义和重大意义。一是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坚持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二是全社会都要继续关心三农工作,支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做好爱农惜粮节粮工作。三是全面落实和强化三农政策,继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大对粮食生产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种粮农民增产增收,调动和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四是全链条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建设稳定高效的粮食生产链,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健全现代加工链,打造稳定高效安全的粮食供应链,加快形成粮食绿色发展环境链。五是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和布局,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功能区,加快建设粮食安全产业带,把粮食生产结构和能力调绿调优调强。六是全面夯实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基础建设。加快推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自主种业创新发展,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大力提高农机装备现代化水平,为保障粮食发展和安全提供有力的基础性支撑。七是全面落实粮食发展和安全的重大制度和机制。严格实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保面积保产量主产区主销区平衡区同责的三项重大制度和机制,为粮食发展和安全提供有效制度保证。八是全面提高国家粮食储备体系现代化水平,提高粮食留有备手保障能力。继续完善健全国家四级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完善储备制度和管理机制。九是全面加强国家粮食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构建全产业链防控、全过程管理、多层级联动的国家粮食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总之,要抓住根基性的任务、制度和举措,在全方位夯实上花气力下功夫,大力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确保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目标宏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实现这一目标和任务,既有良好机遇,也有严峻挑战。从国际上看,全球百年大变局加快演进,地缘政治冲突日益严重,新冠疫情影响不断反复,全球粮食危机逐步加剧。世界粮食计划署在2022年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到来之前,向世界发出警告,随着全球粮食危机持续加深,世界可能再次面临创纪录的饥饿年。借全球粮食危机之际,西方一些国家把粮食武器化、政治化,一些国家出台限制粮食出口政策,一些国家提高出口粮食价格,有的粮食巨头企业垄断炒作粮食。目前,金球粮食危机风险外溢性增强,粮食风险次生危害加重,国际社会面临粮食危机的严峻考验。与全球粮食危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今年我国粮食生产有望实现再获丰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生产实现“十连丰”,连续7年粮食总产保持在13000亿斤以上,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证的。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粮食发展和安全也面临着世界粮食贸易激烈竞争,面临着世界粮食贸易格局的深刻调整变化,面临着进口的部分用于饲料和调剂余缺农产品的数量、价格和运输的风险。从国内粮食供求格局看,我国粮食发展和安全面临的困难不容忽视。稻谷、小麦供给充裕与玉米供给偏紧并存,国内食用植物油、蛋白饲料生产增加与进口增加并存,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短缺是我国农产品供给的突出短板。从长远看,我国粮食发展与安全还面临一些新情况,主要是我国粮食生产增长率略低于粮食消费需求增长率,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对外依存度较高,新型城镇化发展增加粮食供给新需求,现代种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对粮食生产制约增强,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有所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等。我国粮食发展和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具有全球性、长期性,维护新时代新征程国家粮食安全的弦一刻都不能放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国家粮食发展和安全提出新任务新要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新征程的国家粮食发展和安全又作出新部署。总体来看,新时代新征程国家粮食发展和安全,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牢牢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安全。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国家粮食发展和安全的目标和任务,最重要的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粮食发展和安全理念统一思想,周密安排,全面落实维护国家粮食发展和安全的新理念、新战略、新措施。

一是认真实施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方针。全面落实“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新时代粮食安全方针符合国情,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是当前与长远保障国家粮食发展和安全的根本方针。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依靠自己力量,自力更生,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大科技支撑,特别要加快种业科技创新步伐,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粮食总产,提高种粮比较效益,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同时,要利用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对确需进口的农产品应适度把握数量和节奏。

二是认真贯彻实施国家粮食发展和安全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这是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发展和安全的基础性、长期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保护要求非常明确,十八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耕地是基础,科技是支撑。“两藏”战略,抓住了我国粮食发展和安全的主要矛盾,提出了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的根本之策。要加大农业资源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耕地和基本农田。防止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要保护好现有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增加和储备后备耕地资源,保障目前和长远“有地藏粮、多地藏粮”。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藏粮于技”的关键。要促进现代农业科技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促进农业向绿色数字转型。抓住种源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进种业振兴,积极推进国家种业重大创新平台和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建设。

三是认真贯彻实施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大战略。这是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论断,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把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粮食等农产品供给上升到关系国计民生的初级产品的重大战略高度,予以重视和保障,提高其战略定位,对于稳定粮食等农产品生产链和供应链,对于稳农保供十分重要。同时强调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总量安全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坚持数量质量并重,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是认真贯彻实施大食物观。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树立大食物观的重要讲话,围绕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未来食物来源和结构、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开发丰富多元食物品种、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粮食安全指明了方向,开辟了新路径。要认真实施大食物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开辟多途径、多种类、多元化的食物来源和食物品种,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农业资源利用和食物来源转型升级,全方位、多维度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五是认真贯彻实施粮食发展与安全重大责任制度。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主产区主销区平衡区保面积保产量同责等三项重大制度,从根本上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的任务和责任。中央提出粮食安全的三项重大制度,具有严明的政治性和指令性。三项制度是粮食安全制度的重大创新,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责任制度的集成,力度之大、要求之严,前所未有。要认真贯彻实施这三项重大制度,从制度上巩固和提高粮食功能区能力,做到产销平衡区基本自给,稳定和提高粮食主销区自给率。要进一步增强贯彻实施粮食安全“三项重大制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大落实和检查力度,务求取得明显成效。

六是认真贯彻实施加强维护国家粮食发展和安全基础建设的新要求。着力强化基础支撑,切实夯实根基。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022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7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亿亩。新建一批现代化灌区。实施黑土地保护耕作8000万亩。积极挖掘潜力增加耕地,加大后备耕地资源建设力度,搞好盐碱地改造治理。大力推进核心种源技术攻关,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进一步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大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和投入力度。

七是认真贯彻实施强化保障国家粮食发展和安全的新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创新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调动和保护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出台力度大、含金量高、向种粮农民倾斜的政策措施,合理保障种粮农民收益,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实现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专业化生产性社会化服务。

八是认真贯彻实施加强国家粮食储备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有预备储备,留有备手。要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储备能力建设,搞好应对风险备手储备,增强应对风险的主动性和可靠性。建立健全中央到地方的四级储备体系,建立自主可控、稳定可靠的粮食供应链。加强智能储备体系建设,强化粮食库存动态监管。深化粮食购销领域监管制度改革。

九是认真贯彻实施保障国家粮食发展和安全的法律法规。近些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步完善颁布维护国家粮食发展和安全的法律法规,修改强化了耕地、基本农田、种子相关法律法规。认真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贯彻执行“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完善粮食加工、流通、储备体系”等相关法律规定,为新时代新征程粮食发展和安全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进入专题: 粮食安全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841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