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常生:撰写《苏轼行踪考》之目的与意义

——《苏轼行踪考》绪论第一章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60 次 更新时间:2022-11-18 14:53

进入专题: 《苏轼行踪考》  

李常生  

苏轼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华的文学艺术大师,在诗、词、文、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均具有巨大成就;他具有天赋的创造性,大大超越了同辈作家,高高处于北宋文坛巅峰。钱锺书先生对苏诗艺术风格的浪漫、豪放评价:「李白以后,古代大约再也没有人能赶得上苏轼这种豪放。」苏轼所撰写的诗词境界开阔,题材广泛,内容深刻,风格自然奔放。现存二千七百余首诗作中,或充满了气势磅礴的英气,或清新明净、华美自然。

苏轼三百七十余首词具有极高价值的创新性,同时也形成了豪迈奔放的风格,他拓宽了词的题材,表现了全新的面貌。苏轼的婉约词同样写得真挚细腻、一往情深。苏轼的散文更是平易近人,挥洒自如,雄辩滔滔,继承了欧阳脩,成为北宋古文运动的当然领袖。现存四千余篇作品中,《赤壁赋》、《后赤壁赋》、《石钟山记》、《超然台记》、《方山子传》等,均为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

苏轼的书法列为,「宋四家 (包括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之首,在宋代书苑中具有承先启后的地位。苏轼也是一位画家,是中国文人画的发端和中坚人物。其写意、传神及绘画理论,九百年多年来,一直为文人画派所传诵,影响至今。

苏轼的博学多识还表现在自然科学方面。一、苏轼对中医药学很有研究,在许多文学创作中都提到医学专业知识。二、在水利建设方面,杭州建苏堤、疏浚钱塘六井,徐州防洪、建堤坝等丰富的实践经验,使苏轼成了水利专家,并且当之无愧。三、苏轼同时是一位著名、出色的美食家,一生亲自制作过多种菜肴,还亲自烹调过一些小吃,酿造过许多美酒。其留下的《老饕赋》、《菜羹赋》、《东坡羹颂》、《猪肉颂》、《食豆粥歌》、《煮鱼法》等一百余篇诗文,都详细地说明了他制作菜肴的方法和经验。苏轼的《中山松醪赋》至今仍成为河北定州地区造酒的祕方。

苏轼的养生学作为一个独特的领域,也受到人们的关注。养生学的内容极为全面,包括饮食、起居、气功、运动、修德、医药等,他丰富广博的养生术,无论理论和实践也都提供中国社会许多贡献。苏轼是一位儒释道融合的贯通者,这也契合到了他的养生哲学中。苏轼的《题西林壁》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又《定风波》词云:「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再再表现了深奥哲学与宗教合一的文学精品。

宋孝宗皇帝称苏轼:「雄视百代,自作一家,浑涵光芒。」他以独特的政治、思想、文学和艺术生活型态,深切体现了中国人的生存和生命智慧。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珈修行者,佛教徒,一个皇帝的祕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又认为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1]

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与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浪漫的赤子之心,这些质量荟萃于一身,天地间凤毛麟角。苏东坡保持天真纯朴,终身不渝。政治上的勾心斗角与利害谋算,与他的人品是格格不入的;其诗词文章,或一时即兴之作,或是有所不满,时有感而发,都是自然流露,顺乎天性。

九百多年来,为什么中国历代都有那么多人热爱这位大诗人?苏东坡主要的魅力,是他闪烁的天才所具有的吸引力,他挥动如椽之笔,如同儿戏一般。他能狂妄怪癖,也能庄重严肃,能轻松玩笑,也能郑重庄严。苏轼多才多艺、好奇深思,不拘泥于俗套,动笔为文则自然典雅;他远超过其他文人、学士之上,自然无须心怀忌妒,自己既然伟大非他人可及,自然对人温和友善,对自己亦无损害,虽然历朝天子都对他怀有敬慕之心,而历朝皇后都是他的真挚友人,苏东坡一生竟屡遭贬降,遭受逮捕,忍辱苟活[2]。

《宋史?6?4苏轼传》载:「论曰:苏轼自为童子时,士有传石介《庆历圣德诗》至蜀中者,轼历举诗中所言韩、富、杜、范诸贤以问其师。师怪而语之,则曰:『正欲识是诸人耳。』盖已有颉颃当世贤哲之意。弱冠,父子兄弟至京师,一日而声名赫然,动于四方。既而登上第,擢词科,入掌书命,出典方州。器识之闳伟,议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为之主,而以迈往之气辅之。故意之所向,言足以达其有猷,行足以遂其有为。至于祸患之来,节义足以固其有守,皆志与气所为也。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二君皆有以知轼,而轼卒不得大用。一欧阳脩先识之,其名遂与之齐,岂非轼之所长不可掩抑者,天下之至公也,相不相有命焉,呜呼!轼不得相,又岂非幸欤?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3]我们尽管述及苏轼因本身的个性使然,易遭人妒、遭上贬,然而,如果苏轼没有这样的经历与苦厄,如何能在中国文学、史学与文明史上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与影响?

我一生尊敬与崇仰苏轼,撰写这本《苏轼行踪考》首先要铺陈、展开的是通过各种文献资料,研究苏轼一生所到过之处以及所行走过的路程,并且亲自沿循这些路程及苏轼所及之处,走过、看过、体验过一遍,再经过各种文献的考证,撰写出这本《苏轼行踪考》,其中必须绘制出苏轼在各地走过的路线图、苏轼到过各个地点的位置图等。这本书是以编年体的形式撰写,以历史地理及文学地理的规范,跟随苏轼走过一生。在撰写完毕《苏轼行踪考》以后,因为深入了解苏轼一生的行迹,再开始精研苏轼的各种创作,如果一生还有机会,准备以历史的手法,悉心撰写一本比较精准的《苏轼、苏辙史传》,或者再以文学的手法,撰写一本《苏轼、苏辙文传》。



[1] 林语堂英文原著,宋碧云译:《苏东坡传》自序,台北:风云时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5月初版二刷,第7-8页。

[2] 参考:林语堂英文原撰,宋碧云译:《苏东坡传》自序,台北:风云时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5月初版二刷,第8,9页。

[3] (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三百三十八?6?4列传第九十七《苏轼传》,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11月,上海第一次印刷,第10818,10819页。


    进入专题: 《苏轼行踪考》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812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