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玲:学习中国式现代化的几点体会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585 次 更新时间:2022-11-03 00:56

进入专题: 中国式现代化  

陈文玲 (进入专栏)  


聚焦“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中宏观察家畅谈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体会与大势前瞻”主题,中宏论坛第二十九场研讨会于10月19日下午在京召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主题发言。以下是陈文玲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还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我谈几点学习体会。

第一,现代化不是西方的专利,每个国家都能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意义非常重大。世界上很多国家过去一直把西方现代化等同于现代化,等同于工业化,等同于民主,等同于先进。但是,随着百年未有大变局的深入发展,一些西方国家的真面目越来越暴露在全世界面前。一些西方国家的所谓现代化,所谓社会先进,所谓民主自由,所谓一系列可以输出的价值观等,一个个地被撕下真面目。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社会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时代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问题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量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

关于现代化的指标,世界各国有很多指标体系和形态的描述。如美国社会学者英格尔斯提出,以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互为基础,包括十个衡量指标在内的指标体系,这是在国际上受认可度比较高的表述。主要体现经济规模、经济质量、以购买力评价各国经济发展程度、人类发展指数等。联合国新千年计划提出来的关于人的现代化、经济社会现代化等国家现代化的若干目标,是各国为之奋斗的共同努力方向。

所谓现代化,也是一个动态概念。在历史不同阶段现代化有不同衡量标准,比如说在上世纪60年代,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500-1000美元以后,仍然能够保持7%以上的增长,就可以说进入了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如日本1950—1973年,23年年均增长率为8.9%(日本经济腾飞);韩国1965—1996,31年年均增长率为7.9%,第三个5年计划期间(1973年至1976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1%,被称为“汉江奇迹”;巴西1948——1979年,31年,年均增长率为7.2%,其中1968—1973年,年均10%以上,被称为“巴西奇迹”,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南美洲第一,成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这些国家都曾迈入现代化门槛,一些国家成为现代化的国家。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间保持了年均9.6%的高速增长,高速增长速度和持续时间是全世界之最,为中国迈向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世界各国在现代化道路上,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几个大的失衡。一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失衡;二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失衡;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失衡;四是人类生存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失衡;五是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贫富悬殊。人类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有经验,也有教训,西方的现代化不是唯一的选择。中国不可能靠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提出具有五方面内涵的中国式现代化。西方现代化道路有哪些经验可借鉴?比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科技的原始创新能力、聚天下英才为我所用的人才制度、政府公共政策与制度、政府公共品采购制度等等,就特别值得我们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学习和借鉴。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发展目标,发展战略选择是一致的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进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经济发展的新方略,是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独特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方略。按照中国共产党19大报告所提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的总战略,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未来的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序幕拉开之后加速度发展的最重要时期。新中国70多年以来、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不懈努力与奋发有为,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以及生态文明的基础,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体现在九个方面,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全过程的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个人体会,这九个方面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而且要构建基于更高文明要求的社会文明形态和生态体系,其中包括经济发展方式,包括人民生活方式、生存方式、生产方式、生命方式,包括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包括现代国家的执政能力等等。

我们要创造人类文明的新形态,这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创举,那么中国式的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又有自己的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文明五位一体的现代化,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方式、发展的路径是一致的,是我们在持续几十年努力形成的基础上向一个更高的目标迈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目标,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又一个蓝图,与我们两个百年奋斗的目标一致,与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致,与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一致,与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目标一致。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又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还是中国从一个台阶迈上另一个更高台阶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对这五个特色的理解:

1、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巨大规模人口迈入现代化,使人类发展史上史无前例的伟大标志性事件,将彻底改写世界现代化版图。中国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将使发达国家人口在世界上占比从16%上升到34%,这是重塑世界现代化格局的历史性超越。按照第3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总共有141178万人,是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好如此巨大规模人口的国家实现现代化,这是人类发展史上遇到的最大难题和挑战。经过多年坚韧不拔的努力,中国已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正在迈向强起来,如何把14亿人潜能挖掘出来,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同时使14亿人能够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使中国成为现代化强国?14亿巨大规模人口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这是中国式现代化首先面临的问题。

中国经过新中国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不懈努力,已经充分激发了14亿人的爱国热情,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建设者和奉献者。经过这1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表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已经迈上新台阶。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14亿多人口、超过4亿中等收入群体,特别重要的是中国已经成为人力资本最雄厚的国家。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从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国情出发,继续释放人口红利,在不断实现人的现代化过程中推进国家现代化。

2、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有三个标志性变化:一是中国富起来进入新阶段,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先富带后富,到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实际上已经走了两步,现在正在走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二是中国在脱离绝对贫困的基础上,要通过消除相对贫困走向共同富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现行贫困标准下,2013年至2020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899万人,贫困发生率年均下降1.3个百分点。2013年至2021年,全国就业人员稳定在7.4亿人以上。10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亿人,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分别覆盖超过13.6亿人、10.4亿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外方嘉宾交流时的一番话,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4%,比2012年提高10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我国的城镇化率由53.1%上升到了64.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或者说差距由2.88:1降低到了2.5:1。三是保持创造财富激情和动力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制度安排走向共同富裕。一方面绝不能使创造财富的动力减弱,另一方面通过二次分配,三次分配,四次分配等制度性安排,创造机会平等、分配合理、鼓励创造的体制机制,激发更多人的创造性。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追求的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那种贫富悬殊式的现代化,也不是以日韩为代表的那种属于财阀特殊利益阶层的现代化。后两种都是少数人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这就告诉我们,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并不是齐步走和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必须基于我们已经形成的激发人的创富能力的释放,将社会财富的蛋糕做大,在做大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绝不能使一部分创造财富的人躺平或内卷,另一部分人去抢剩下的蛋糕,这样的共同富裕不会走向富裕,更不能真正的走向现代化。

3、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十年来,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我国经济总量从53.9万亿元提升到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升到18.5%;2021年,我国人均GDP达80976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12年增长69.7%,年均增长6.1%;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551美元,距离高收入国家门槛1.2695万美元只有1.8个百分点差距,连续3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接近世界银行划分的高收入国家门槛值。中国式现代化要创造更多的物质文明,使精神文明的基础更加牢固。

但我国仍然存在贫富差距、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其差距的突出表现不仅是享有物质文明方面的差距,更重要的是享受精神文明的差距。现代化不仅是物质财富的积累,更是精神文明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在发展经济、促进物质全面丰富的同时,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物质文化的需要转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美好生活需要更多地体现在精神文明上。我们要创造更多的精神文明供给,包括创造精神文明财富的制度供给,产品供给,行业供给。

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一个民族的内在的修养,一个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是能否受到世界各国尊敬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正在提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平视这个世界,就要以更高的文化修养和更完美的人格魅力和更加具有自尊自强自爱的精神力量打动人。使我们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能够获得更大程度发展,而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也是最终决定国家胜负、决定中国在世界上认同度的关键所在。

4、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对传统现代化道路的超越,是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绿色发展态势向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形成。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5%,比2015年提高6.3个百分点。2013年至2021年,全国累计造林总面积约5944万公顷。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了大约34%,风电、光伏发电等绿色电力的装机容量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都是居世界第一。

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坚持绿色发展,坚持“五位一体”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非常重要。比如城市建设的方向是形成生态型的城市,园区建设的方向是形成生态型的园区,企业发展是形成生态型的企业,资源利用形成循环型经济组织方式等等。中国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虽然西方一些国家由于能源危机正在走回头路,但是中国还是按照既定方针和我们的承诺在各个方面继续努力。据分析,在新能源领域,特别是核能、水能、光伏能、风能等方面,毫无疑问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比如高储能电池产能,中国现在已经占到全球的80%,电动汽车处于全球领先水平,销量已经占到全世界40%以上,产量已经占到全世界70%以上。中国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江河湖海湿地正在恢复原有的生态,河长制、湖长制都是中国要搞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一系列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生态文明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等,已经逐步转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必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非常重要的内涵。中国式现代化能为世界生态环境转变做出更大的贡献,而且已经做出很大贡献,比如世界上新增的绿化面积百分之25%来自中国。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在恢复,草原在恢复,湿地在恢复,今年塔克拉拉大沙漠里的塔克拉玛干河流在恢复,珍贵的湖泊已经开始出现。中国的生态文明毫无疑问会给子孙后代带来永续的可以利用的资源,永续的可以生存的环境,如果是只顾当代不顾下一代,这种现代化是没有意义的。

5、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主张文明交流互鉴,打破了西方所谓“文明冲突论”,创立了具有包容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坚持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改变了西方现代化模式内含的殖民扩张基因,创造了具有包容性的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开放发展迈向更高层次,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提出全球安全倡议,还有中国近几十年特别是近十年提出来的一系列全球文明观、和平观、价值观、合作观等等,都是坚持和世界合作共赢,推动建立新型的国际关系,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以走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的现代化,使中国的开放向着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具引领性的方向迈进,以更广博的胸怀站在世界道德道义的制高点上,为世界实现和平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


进入 陈文玲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式现代化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767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