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华:建构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的价值取向与方法论原则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40 次 更新时间:2024-01-30 18:22

进入专题: 政治学   自主知识体系  

张树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基本路径,进一步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知识体系建构自主性的强调,与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自主性的强调是根本一致的,不仅包含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则,而且遵循社会主义的基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无论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还是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既蕴含中国这一空间特殊的一面,又蕴含社会主义这一性质特殊的一面。可以说,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实践提出的恰如其分的理论任务。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国政治学与西方政治学的根本区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只有沿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向,才能真正确立起中国政治学的特殊优势,也才能真正为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打开前行通道。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学探索和发展的历程,政治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性建构,不只是进一步挣脱西方政治学的束缚,而必然同时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方向的进一步端正。

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新时代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这一重大现实课题,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和拓展,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建构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以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学为前进方向,牢牢把握中国政治学的时代性、民族性、科学性、创造性,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丰富和发展。

知识体系的建构不应盘桓于学术概念之间,而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深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本质特征,是建构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的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认识,经过40多年的探索,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本质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已经基本成熟和定型。我们应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这一探索成果作出全面系统深入的阐释和总结,弄清和讲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背后的道理、学理和哲理,将经验性内容中所包含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提取出来。完成这一任务,就要超越经验事实的发现性描述,将之上升到新的政治文明类型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完成这一理论任务,关键在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在深入阐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基础上,对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之间的一致性作出更加充分而有力的论证。

没有现实层面的问题意识,学术层面的问题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面向中国实际的问题意识与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是一致的。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的建构,需要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回应人民的呼声和社会的期待,彰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相较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优势。一方面,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标识中国现代化新的发展高度的同时也标识出公平正义问题的发展程度,进一步聚焦公平正义,更充分展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优越性,应成为新时代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建构的价值追求和主攻方向。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符合中国国情、得到人民衷心拥护、具有深厚现实基础和广阔发展前景的好民主。建构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应强化问题意识,围绕破解民主形式与民主实质关系的难题深入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有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党和群众关系的问题是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论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中国政治学应强化规范性的思维方式,围绕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这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作出积极理论回应。

近些年来历史政治学和田野政治学等学科领域的积极拓展,在极大推动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建构进程的同时,也从方法论层面引发中国政治学界的深刻反思。概括而言,新时代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应坚持和贯彻以下三个方法论原则。

第一,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在批判继承人类社会政治文明成果基础上的崭新创造,其中自然包括中华民族已有的政治文明成果。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特点和优势,包含有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元素的积极作用。我们要基于知识与价值的统一,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注重检视和挖掘历史资源,将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元素及其实践方式提取出来,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凝练和打造出标识性概念并使之流行开来,作为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的内在构成;更为重要的是,要立足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进一步从中提炼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普遍性元素,彰显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普遍性意义。

第二,扬弃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对自主性建构的强调,是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种自信表达,针对的是唯西方是从的片面性,而不是导向绝对的特殊。作为人类政治文明探索的成果,民主、自由和人权不是西方的专利,不能为西方所独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民主、自由和人权被赋予崭新的内涵和意义,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越来越充分地展开。我们不仅应理直气壮地坚持这些范畴在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更应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价值原则出发,基于马克思阐明的“真正的民主制”目标阐发中国政治发展的自我主张,总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进而在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比较中展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超越性与优越性。

第三,拓展知识体系建构的视野与方法。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提出了理论视野与方法论的反思与创新的任务。今天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我们应提升格局,放宽视野,更加自信地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增强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建构的世界观照。当今时代,科技、文化与政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越来越深入地交织在一起,我们应自觉打破学科壁垒和门派界限,多搞“集成”和“总装”,多搞“综合创新”和“系统升级”,树立精品意识,以质量为先,积极推动学科融合发展,创新研究方法,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学知识体系。



    进入专题: 政治学   自主知识体系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715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光明日报》2022年10月7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