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19)林利民:《试析英美“特殊关系”的内涵、实质及其前景》,北京:《美国研究》,2019年第4期。
(20)王展鹏:《百年大变局下英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北京:《欧洲研究》,2020年第6期。
(21)See Grieco,J.M."Anarchy and the Limits of Cooperation:a Realist Critique of the Newest Liberal Institutionalism".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42,Issue 3,1988,pp.485-507.
(22)金仁芳:《试论英国对香港政策的演变》,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4期。
(23)[美]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唐小松、王义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93页。
(24)关于地缘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和具体内容,参见[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阎学通、陈寒溪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第159~170页。
(25)林民旺:《完善中国的国家利益观》,北京:《世界知识》,2019年第4期。
(26)[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第七版)》,徐昕、郝望、李保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9页。
(27)王展鹏:《百年大变局下英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北京:《欧洲研究》,2020年第6期。
(28)徐友珍:《论美英在承认新中国问题上各行其是的深层原因》,北京:《世界历史》,2006年第1期。
(29)徐友珍:《论美英在承认新中国问题上各行其是的深层原因》,北京:《世界历史》,2006年第1期。
(30)魏南枝:《社会不平等的经济结构因素与矛盾聚焦——基于香港与纽约的对比研究》,北京:《港澳研究》,2021年第2期。
(31)[美]斯坦利·霍夫曼:《当代国际关系理论》,林伟成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93页。
(32)秦亚青:《美国对华战略转变与中美关系走向》,北京:《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年第15期。
(33)[美]肯尼思·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信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55页。
(34)关于均势这一概念的界定,参见[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第七版)》,徐昕、郝望、李保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05页;Ernst Hass,"The Balance of Power:Prescription,Concept or Propaganda",World Politics,Vol.5,No.4,1953,pp.442-477;[英]马丁·怀特著,赫德利·布尔、卡斯滕·霍尔布莱德编:《权力政治》,宋爱群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第117~122页;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79~280页。
(35)刘曼容:《港英政府政治制度论(1841-1985)》,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366页。
(36)鲁凡之:《走向民主自治的“港人治港”》,香港:北辰学社,1985年,第152页。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国际关系 >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36747.html 文章来源:港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