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37王阳明:《传习录》第28条,《王阳明全集》卷一,第15—16页。
38王阳明:《传习录》第101条,《王阳明全集》卷一,第33页。
39王阳明:《传习录》第202条,《王阳明全集》卷三,第103—104页。
40王阳明:《传习录》第65条,《王阳明全集》卷一,第23—24页。
41王阳明:《传习录》第204条,《王阳明全集》卷三,第104页。
42王阳明:《传习录》第201条,《王阳明全集》卷三,第102—103页。
43王阳明:《传习录》第174条,《王阳明全集》卷二,第86页。
44王阳明:《大学问》,《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六,第1069页。
45王阳明:《传习录》第120条,《王阳明全集》卷一,第39页。
46王阳明:《传习录》第206条,《王阳明全集》卷三,第105页。
47关于致知与诚意在阳明晚年工夫论中各自承担的角色及两者的关系问题,可参见傅锡洪:《王阳明晚年工夫论中的致知与诚意》,《现代哲学》,2021年第3期。
481508年以后,阳明功夫论的要旨经历了由切要而达简易、由简易而达真切的演变。他针对朱子工夫论不切要、不简易的问题而形成自身切要而简易的工夫论,其工夫论面临的主要内在问题,中年时是学者虽然切要但却困苦,晚年时则是虽然简易但却不真切,对此的详细论述除上引拙作外,还可参见傅锡洪:《王阳明工夫论演进的内在线索》,《阳明学研究》第7辑,2021年。
49王阳明:《大学古本傍释·戊寅》,《王阳明全集》卷三十二,第1316页。按:此为改本,非戊寅所作。
50对朱子“心是做工夫处”立场的详细分析,可参见吴震:《“心是做工夫处”——关于朱熹心论的几个问题》,载吴震主编:《宋代新儒学的精神世界——以朱子学为中心》,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12—138页。阳明“来心上做工夫”即针对朱子格物之学的支离而来,其与朱子“心是做工夫处”的差别何在?要言之,阳明“来心上做工夫”,直接针对心所发的意念之善恶、诚伪而来,此点直接与朱子的格物致知构成区别。而旨在落实好善恶恶之念的诚意本身有本体指引和推动,这一点又区别于朱子不凭借本体的居敬涵养。很显然,“心是做工夫处”命题直接点出了朱子并不以心为做工夫的本体支撑,而只是将其视为做工夫的场所。
傅锡洪(1986—),男,福建上杭人,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宋明儒学、东亚儒学和儒学宗教性问题
来源:《思想与文化》第28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6月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哲学 > 中国哲学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36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