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丰:“高温韧性社会”亟需建设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45 次 更新时间:2022-08-20 19:45

进入专题: 高温韧性社会  

王元丰 (进入专栏)  


今夏很多国家经历极端热浪“烤验”,中国西南地区出现连续近一个月高温40多度的天气。极端持续高温,对人的生命健康、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造成冲击。根据研究,未来这种极端高温情况将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到本世纪中叶,预计全球将有超过35亿人受到热浪的影响。

中国社会要做好这种极端高温常态化出现的准备,在建设“气候适应(韧性)社会”行动中,着力建设“高温韧性(适应)社会”。通过多方面建设,使社会包括人、建筑、基础设施和开放空间,做好抵御气候变化带来极端高温影响的准备,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建设“高温适应社会”的第一步,是全社会要充分认识到高温热浪的危害。高温热浪不是夏天熬一熬就过去的简单问题,不是像有些人说的:天太热,把空调打开待在屋里就可以了。仅仅“开空调”解决不了高温问题,那些家里没有空调的人怎么办?那些有基础疾病,不适宜吹空调的人怎么办?那些需要在户外工作的人怎么办?空调开得太多电力不够用怎么办?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建设“高温适应社会”中予以回答。

尽管国际上有极端抗热联盟这样的组织,美国波士顿市也出台了《波士顿热高温韧性建设方案》,但总体讲国内外实践还不算多,可参考内容有限。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建设“气候韧性社会”的四个步骤,同样适于“高温适应社会”建设,第一,评估气候变化影响、脆弱性和风险;二是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适应规划;三是采取适应措施;四是监测和评估适应情况。

因此对于建设“高温适应社会”,其路径是清楚的,首先要对高温未来可能的发展情景有科学的预测。现在中国各地出现40度至44度的罕见高温,未来的高温会有多高?持续时间会有多长?影响范围会有多大?未来高温的发展情况,一方面取决于中国自身节能降碳的进程,另一方面还受全球碳中和成效的影响,这些都需要构建综合气候、人口、城市化、能源、产业的复杂非线性模型。有了高温未来发展模拟的结果,据此开展评估,回答这样的高温会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这方面要给出量化的动态结果,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知道高温会对哪些区域、地方、产业影响最大,老年人、儿童等高温敏感群体会有多少需要救助。长期的应对方案要规划好经济、技术和人力投资,短期则要做好应急方案。

建设“高温适应社会”要有有力度的行动,比如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减少热岛效应、开放地下空间、建设免费为户外工作人员使用的“城市降冷站”(带有空调的免费公共空间)、开设中暑门诊、做好高温下用电、用水和相关应急资源的有序管理,让高温到来时,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知道怎样应对,应对的资源在哪里和怎样使用,从而使高温热浪的影响降到最低。

建设高温适应社会,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遇到的新挑战。我们要充分认识高温热浪的危害,采取科学行动,吸取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政府、企业和社会积极行动,实现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是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交通大学碳中和科技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进入 王元丰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高温韧性社会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科学 > 科学评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607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环球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