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波:努力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42 次 更新时间:2022-06-29 17:39

进入专题: 自主知识体系  

胡海波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一重要论断明确了“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战略任务中的重要地位,为进一步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

首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为我们研究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各个领域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学说初创之时,就从“现实的人”出发,对当时颠倒思维与存在、思想与现实关系的曲解人类历史的各种意识形态展开了批判,并以“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等原理阐明了他们新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解释原则。随后,他们又通过“社会的物质生产力”“交往形式”“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社会经济形态”等范畴,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因如此,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这种“伟大的认识工具”传入中国,不仅引发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也开启了当代意义上的中国各种知识体系的建构历程。在百年奋斗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回答和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胜利,这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突出成就和典型代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自觉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推出了大批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成果,在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其次,切实回答、解决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和主攻方向。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包含“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三个关键词。“中国”表明了这种知识体系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或国家标识的民族性、主体性;“自主”不仅彰显着这种知识体系由中国人民创造、支配的主体性,还蕴含着不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要提出具有原创性和时代性理论观点的深刻内涵;“知识体系”意味着其不是局限于某一领域某一学科的理论知识,而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等诸多学科的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知识系统。显然,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凝练的语言概括凸显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和优势。“建构”意味着既不是已有,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强调要在原有知识体系及其成就的基础上,创造出能够切实回答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理论观点和知识体系。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在新时代的中国,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就需要聚焦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进程中,推出具有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的理论观点,进而彰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和优势。

最后,坚持人民立场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根本立场和价值旨归。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超越实证研究方法的根本之处就在于,它不是以狭隘的经验事实为依据,以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事物,而是建立在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总体把握之上,从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历史趋势来阐明事物本真。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回答、解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因而,我们必须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推出更多更好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的研究成果。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以及世界历史的变化发展,不仅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也为其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自觉坚持正确的立场,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回答好、解决好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努力创造出更多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


(本文系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研究”(19JZD007)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


    进入专题: 自主知识体系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术规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499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