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善波:中美在台湾问题的核心分歧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73 次 更新时间:2022-06-18 21:28

进入专题: 中美关系   台湾问题  

邵善波 (进入专栏)  


日前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中美两国的国防部长分别作了重要发言,并在会前举行了双边会谈,台湾成为了双方针锋相对的问题,以及这次大会的焦点。对此,有人认为双方讲清楚自己的立场后,中美关系的局面有所缓和,也有人看出美国立场内里的诡异之处。从这次交锋中,我们能否看清楚中美对台湾问题分歧的本质?

国防部长魏凤和在公开发言中,用了很重的话,他说:“如果有人胆敢把台湾分裂出去,我们一定会,不惜一战,不惜代价,一定会打到底,这是中国不二的选择。”中国会用武力去制止台湾分裂的决心,从来都是非常明确及坚定的,无人会质疑,无论是美国,还是在台湾的人,以及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及人民。近来这一表态多了一点,就是我们有能力(足够的武力) 去打击分裂力量,统一台湾。

美国防长奥斯汀在会上对台湾问题的表述,也离不开他所谓的“美国一贯的立场” 。美方的立场可概括为:美国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美国强调台海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呼吁中国不要对台湾地区采取进一步破坏稳定的行动。美国的政策是基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美国对台的“六项保证”,及美国自己的法律“台湾关系法”。

双方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是稳定的,说法没有什么变化。那么为什么近期中美在台湾问题上又搞得如此紧张?双方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又存在什么样的结构性、本质上的分歧呢?

我们自己的立场比较简单、直接,我们自己清楚。但理解美国的立场,就比较麻烦、复杂,并不容易。长话短说,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及目标,基本上就是两个字:“不统”,即两岸不能统一,要无限期维持现时“分裂”的状态,虽然得不到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但台湾地区的现状不能变。

“不独”,或“不支持台湾地区独立”(有人已点出,“不支持”不等于“反对”),只是在明白中国有动武以阻止台湾地区分裂这决心的前提下,不让中国有动武的借口。所以美国不会容许“台独”分子去搞什么“法理独立” ,他们也绝对有着对台的管控能力。

“不战” 对美国来说则不是绝对的,美国国内也有鼓吹海峡开战的声音及力量。其动机及理由包括:美国/台方可胜;拖垮中国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国际上孤立中国;美国可以发战争财;也会转移、分散美国人对自己内部问题的焦虑。但这种声音尚未成为美国的主流,而且对此也有不少不同的意见,包括军方内部。在未作出开战的决定前,维持两岸和平是美国的口头态度,也符合其两岸“不统”的目标。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模糊政策”,目的是以美国直接参战的可能作为阻吓我方以武力统一台湾的想法,但这个方法明显早已失效。

首先是我国20年来在军事上的大幅度发展,对使用武力统一,并能在过程中有效抵抗任何外力的介入,已具备充分的信心及能力。我们一旦决定对台采取行动,必然会有一套完整应对外力介入的方案,及相关充分的准备。

此外,从俄乌事件中也可以看到美国的一个基本掣肘,即对派兵(穿制服的人员)加入战事,有巨大的保留及社会抗拒。从美国内部的政治现实及军事能力来看,如两岸出现武装事件,美国直接亲身介入的可能性,如果不是零,也非常之低。当然,我们不应、也不会因此而鲁莽采取行动。

美国呼吁两岸以和平方法解决分歧,声称这是三个联合公报里中方曾承诺的;又高调反对中国“单方面”改变两岸的现状,叫嚣中国近期频密在海峡上空的军事行动,是在打压台湾地区所谓的“国际活动空间”,是在制造两岸紧张气氛,是向台湾施压。而针对我方指责美方对台政策的变化,美方又反指中方才是改变者,完全罔顾近几年美方自己的一连串动作才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

美国的一连串对台动作,包括:售武升级加量,提供军事培训,官员、议员访台,鼓动其他盟友为台湾地区驻外机构“正名” ,争取扩大台湾地区以不适当名义参与国际事务平台的空间,派出战机、情报收集机、军舰频繁在海峡及上空活动,近来更是拉了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加入这些干扰活动。

再比如当下在乌克兰已见到的一些做法,如在情报工作上密切合作、以雇佣兵身份直接深度参与台湾军方的工作等,恐怕都不能排除,甚至可能已经发生。

打破中美两国自恢复往来及建交后近40年的台海相对稳定和平的局面,是源于美国在多年前根本性地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及政策。而这一变化也导致其对台政策发生改变。

长期大力推广“修昔底德陷阱”的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每次演讲中提出的第一个论点,都是指出中国已在2014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他是以整体购买力PPP、而不是以生产总值GDP作为比较基础的,这是对的。

一个国家的实力,应以其购买力作为基准,而不是其经济总量。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这点,美国现时每年七千多亿美元的国防预算,比起中国每年两千多亿美元的国防开支,相差巨大,但谁能购买更多的作战能力?这才是真正实力的较量。

用一个更加贴近现实的例子,假如中美就台湾问题在海峡及周边出现武装冲突,哪一方会有较大的实力?包括能动员及维持的武装力量,国家经济对这场战争能付出的支持力,两国人民对这冲突能付出多少支持,这些都与国家的整体经济总量GDP没有直接关系。

中国过去20年的日益强大,政治制度渐趋成熟,以及社会长期稳定,彻底颠覆了美国对中国的一些基本看法及假设,这是造成中美关系在过去不到十年间出现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原因。离开这一点,就很难理解美国对中国的一系列行为。

当然,我们寻求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争取民族复兴,并没有错,也是我们的权利。这一情况成为改变中美关系的因素,当然也有美国一边的原因,但这是主要的。

艾利森教授到处散播“中国第一”的讯息,是想提醒大家中美之间可能要打仗。他引用古希腊及人类社会过去2000年的历史,尝试证明在位的霸权绝不会容许他人挑战自己的地位,必会先下手为强,挑起战事;在对手未能超越他之前,将对手击败,压下去,以保住自己的霸权地位,这就是今天中美关系的实况。

以美国人两百多年培育出来的好斗、好胜的民族性,他们是达不到这个目标不会罢休。要改变他们当前对中国的这种认知及态度,只有让他们像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事件一样,碰到焦头烂额、不得不退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所以,我们严厉的声明,显示对反分裂、统一台湾的坚强意志、决心及能力,包括对美方的善意表达及引导,强调我们没有取代美国的野心,对他们未必会有多大效用。

美国对台海局势的一连串挑拨行为,在不少人看来这是在打“台湾牌”,为中国制造麻烦,牵制中国的注意力及资源,为“台独”力量打气,但我不认为这是美国的主要动机。

由于中国国力过去20年的飙升,两岸关系在一段时间内曾有较大的改善及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及贸易层次上。形势直逼台湾地区要面对现实及未来。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接触、谈判,有一段时间似乎变得颇有可能。此外,就算在目前两岸紧张的局面下,台湾地区也出现了恐惧和求和的声音。无论是通过谈判,还是通过武力达到两岸统一,都是美国最害怕见到的,这主要是基于其地缘政治的考虑。

如美国不能维持台湾地区与大陆分裂的现状,会即时失去日本、韩国、菲律宾,乃至整个东南亚对美国的信心及依赖。更不要说,统一后的中国国力会大大加强。这一减一加的后果,是美国不能面对的现实,这才是台湾问题在目前及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中美关系中的微妙角色。

其实,从美国对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秘密对台做出的所谓“六项保证”(现已公开),其中就包括:没有对中方承诺终止对台售武的日期;没有承诺对台售武会征求中方的意见;不做两岸的中间人;不会修改“台湾关系法”;没有改变关于台湾“主权”的立场;不会要求台方与大陆谈判。

这“六项保证”充分反映了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态度与立场,除非美国改变或放弃这六条,否则就算中美关系没有变成现在的状态,寄望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统一,难度也极其巨大。

不容许台湾地区与大陆统一,是美国对台的基本政策——不论是哪个政党当权,哪位总统入主白宫。基辛格博士最近的讲话也没有离开这个底线,基辛格的主调是不要让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核心议题,但他对台海局势的意见及处理办法,仍是期望双方都不要动,美国不要搞小动作,中国也要有耐性,继续坚持以和平手法统一台湾,不要改变过去40多年的状态。

美国对台“六项保证”,即是“不统” 。认清美国对台的基本态度及中美关系大局,就能明白,仅仅表达我们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意志、决心,与显示我们的能力,抓着美国不放,诱之以利,开放我们的市场,强调我们没有争霸及改变世界秩序的野心,并不能改变美国对台态度。

习近平主席前年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也非常适用于当前这个状况。习主席说:“中国人民深知,对待侵略者,就得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同他们对话,这就是以战止战、以武止戈,用胜利赢得和平、赢得尊重。”

现在是时候重新思考,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话、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美国人明白、并接受一个现实,就是中国必定会实现统一,台湾地区必然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除了办好我们自己的事之外,我们还能对美国做些什么?在台湾海峡,在台湾岛上,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改变被动回应,抓紧主动权,这是我们当前面对的最大的国家发展问题及外交问题。



进入 邵善波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美关系   台湾问题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476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观察者,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