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日:中韩邦交正常化30年回顾与展望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34 次 更新时间:2022-06-09 23:05

进入专题: 中韩关系  

李成日  


2022年8月24日是中韩邦交正常化30周年的纪念日。为全面总结建交以来的发展成果和经验,而且为更好展望今后两国关系的新发展,非常有必要回顾30年前的中韩建交的历史意义。

首先,结束了两国之间的不正常关系,实现了外交关系正常化,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韩两国是近邻,隔海相望。由于历史的原因,二战后的几十年间,两国关系长期处于隔绝和不正常的状态。1992年8月24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同韩国外交部长官李相玉在钓鱼台国宾馆签署了“中韩两国建交联合公报”,宣布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其次,通过中韩建交韩国与台湾当局断绝了外交关系,有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在《中韩两国建交联合公报》中,“大韩民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尊重中方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立场。对于台湾来讲,中韩建交之前韩国是传统友邦,而且在亚洲地区唯一的邦交国。中韩建交谈判过程中,围绕断绝韩国和台湾的外交关系,废除“条约”,撤回“台湾大使馆”,停止政府之间的往来等,双方就达成了协议。

再次,通过中韩建交,实现了中国与朝韩之间的正常关系。冷战时期,普遍认为中朝是“同盟关系”。随着中韩建交,中朝关系也逐步转变为正常的国家间关系。中国作为朝鲜半岛的邻邦,一方面要深入发展中韩关系,同时要保持和稳定中朝友好关系,这就是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对朝鲜半岛外交的重要课题之一。

中韩建交以后,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国际舞台等诸多方面的合作迅速发展,被称为“外交史上的奇迹”。

首先,从政治外交方面,中韩高层互访频繁,两国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1992年中韩建交时两国关系被定为睦邻友好合作关系,1998年发展为“面向21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2003年进一步提升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8年进而发展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韩之际,两国首脑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明确提出了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定位,即实现双方共同发展的伙伴、致力地区和平的伙伴、携手振兴亚洲的伙伴、促进世界繁荣的伙伴。从这一点上看,中韩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已从双边走向地区合作和世界舞台。

其次,从经贸合作来看,中韩经贸合作是两国最重要的合作领域,发挥了“推进器”、“压舱石”的作用。中韩双边贸易额从1992年建交时的64亿美元已经发展到了2021年底的3600亿美元,增加了56倍。在双边投资领域里,韩国对华投资从1992年的2.3亿美元上升至2020年的46.9亿美元,而中国对韩投资更是从1992年的105万美元增长至超过20亿美元(2020年)。目前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出口对象国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也是韩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在中韩贸易额上已经超过了韩国对美、日贸易的合计。韩国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中韩两国在经贸合作领域里已经成为重要的合作伙伴。

再次,从文化方面来看,两国人员往来频繁而密切,互为最大的访问对象国。两国人员往来人数从1992年建交时的13万人次,已经达到了2019年的1037万人次,增长了近80倍。中韩两国已经建立了194对的友好省、市关系,韩国开设了23家孔子学院和5家孔子课堂。而且,两国互为留学生最大来源国。2020年疫情暴发以前,两国主要城市之间有约60条定期客运航线,每周近1200个班次。

此外,两国在地区合作和国际舞台上已经成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例如,中日韩合作机制、东盟10+3、APEC、东亚峰会(EAS)、ARF、亚投行(AIIB)、RCEP,等等。

随着中韩关系深入,同时也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和挑战,阻碍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第一,军事安全领域的矛盾日益尖锐,经济安全矛盾也开始上升。军事安全领域里,中韩面临军事安全领域的矛盾,“萨德”问题是最大的障碍。那是因为,韩国新任尹锡悦曾经在大选期间主张,实现“萨德”部署正常化,必要时追加部署。如果韩方再次采取实质性措施,可能导致中韩关系的严重倒退。

拜登访韩之际,韩美首脑达成共识,恢复韩美大规模军事训练,重启“延伸威慑战略戳伤机制”(EDSCG),议论美国战略资产在韩国开展。这些都有可能造成朝鲜半岛局势紧张,危害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另外,韩美总统府之间首次开通“经济安全对话”,试图构建韩美“技术联盟”,这些不得不引起重视。

韩国新政府加入“印太经济框架”(IPEF),还示意跟“四方安全对话”(QUAD)合作(或加入三个工作组),这些必然给今后中韩关系的正常发展和深入合作带来负面影响。

第二,经贸合作结构仍不平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1992年建交以来,中国对韩贸易赤字结构一直没有改善,而且日益扩大。双方投资结构来看,中韩之间投资仍不平衡,需要韩国进一步对中资企业对韩投资的开放。经贸纠纷不断出现,产品竞争日益激烈,经济结构互补性减弱,合作动力在减少。例如,2002年“大蒜风波”、2003年“三星事件”、2005年“泡菜摩擦”、2014年“大蒜事件”,等等。此外,绕海洋权益、渔业利益等存在分歧,涉及到“中韩渔业协定”、排他性经济水域划分(EEZ)等问题,也给两国关系带来了一些摩擦。

第三,围绕历史认识、文化认同的矛盾日益明显,尤其是两国之间对对方国家的舆论环境很不友好。例如,2003-2004年“高句丽历史之争”、2004-2005年“江陵端午节”申遗问题、还有最近的“泡菜起源”、北京冬奥会“朝鲜族传统服装”问题,等等。目前,韩国的对华主流民意在恶化,尤其是青年人对对方国家的认识越来越不友好,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第四,中韩关系还受到日益严重的外部因素影响,尤其是美国印太战略以及对华政策背景下的韩美同盟的走向。例如,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四方安全对话”、美日韩军事合作、“萨德”问题、美国半导体联盟(SIAC),等等。最近,韩国新政府一系列的外交言行,尤其是在拜登访韩以及“韩美首脑联合声明”中再次涉及中国南海、台海等议题,触及到了中国的核心利益,不得不引起高度警惕。

此外,韩国总统尹锡悦所主张的“中韩关系只要搞好经济关系就可以了”这种片面的认识,在韩国新政府的执政团队中普遍存在,必然影响到中韩关系的正常发展。中韩建交30年以来,经济合作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围绕供应链稳定等经济安全合作也应成为两国合作的重要议程,需要两国关系全面而均衡的发展。因此,韩国新政府的外交重点并不能只局限于强化韩美同盟,也应包括处理好对华关系,归根到底就是平衡好中美关系。

今年是中韩建交三十周年,两国应认真回顾和总结过去三十年和平友好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全面展望今后新的30年。“邦交正常化结束过去不正常关系,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不仅有利于两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于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这就是两国应坚持的建交初心。

2022年3月10日, 习近平主席发给当选总统尹锡悦的贺电中表示,“中方愿同韩方秉持建交初心,深化友好合作,推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行稳致远”。中韩是永久的邻居,也是分不开的合作伙伴,中韩两国仅仅搞好经济关系是远远不够的,首先两国互信才是合作的基础。因此,要高度关注韩国的新动向,全面回顾中韩建交以来30年的发展历程,进一步增进友好交流与合作,尤其是扩展民间交流和学术交流,改善和巩固两国友好交流合作的民意基础。


李成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转载自“东北亚研究通讯”

    进入专题: 中韩关系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457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