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东:数字经济加快实现区域产业布局优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77 次 更新时间:2022-06-05 20:47

进入专题: 数字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  

陈晓东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地区间传统的要素流动、资源配置模式已经发生明显改变。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通过提升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率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成为各区域突破地理环境限制,培育新动能、实现弯道超车的新突破口和重要渠道,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邀请相关专家就数字经济促进区域产业布局优化,数字经济在打破区域合作藩篱,促进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中的作用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数字经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专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之“新时代中国特色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18VXK002);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基础研究学者项目(2022—2026);中国社会科学院优势学科登峰计划(产业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新发展阶段中国竞争竞争政策与反垄断研究”(SKGJCX2021—03);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自主创新与产业安全”研究项目(2022—2024)。


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链强链补链、打通产业链与创新链、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强调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并不是要求各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质量都处于同一层次,而是要求既要把各区域的数字经济发展放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来重视与谋划,又要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点和抓手。对此,需要因地制宜,充分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精准施策,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有效释放不同区域的协同优势,大力缩小数字经济区域间的发展差距,通过构建区域间协同发展和优势互补机制,加快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一、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突出

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生产要素,以信息网络为载体,运用数字技术而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数字经济以其高渗透、广辐射、发展快等特点,深刻地引起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裂变,正在广泛而深刻地重塑社会经济形态,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但是,由于中国地理空间和经济空间的高度异质性,区域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十分明显;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正是数字经济在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发展态势的根本原因。第一,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化明显。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差距较大,这种区域内部的差距呈现出自东部向中西部递减的规律,而且数字经济发达程度的地理位置与中国经济发达程度的区域空间存在较高的一致性。第二,三大区域的数字经济发展差距在逐年缩小。数字经济欠发达区域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较大的进步,缩小了与数字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但这些数字经济欠发达区域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足,数字经济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加快数字经济欠发达区域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将为中西部地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第三,多种现实因素驱动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发展已突破传统的地理距离限制,与经济联系较为密切。地区综合实力越强,越有能力发展数字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推动数字贸易的发展与数字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政府干预程度对本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有抑制作用,而对邻近地区则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第四,数字经济驱动因素具有区域异质性。无论在数字经济发达区域还是欠发达区域,经济基础都是数字经济发展最坚实的保障。新型城镇化所产生的一系列新需求也将推动各区域数字经济的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层次的提高,深入推进数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进程,为其数字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统筹空间布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历史经验表明,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驱动力,同时会带来经济范式的变化。在新的经济范式下,新兴产业往往会超越传统产业逐渐成为产业体系中的主导产业,并通过产业关联、技术扩散等效应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而使产业结构向更高水平升级。数字经济以数据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的高效清洁、低成本、可复制以及可海量获取等特点克服了传统生产要素的固有缺陷,且能有效解决工业经济时代边际报酬递减问题,是能够引领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动能。在实践中,相较于农业和服务业,制造业是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主要实体经济领域。数字经济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向刺激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重塑出产业结构的新形态。数字产业化通过信息通信产业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数字化通过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和效率提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数字经济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动能,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向技术含量更高、环境更友好的方向演进,能够稳步实现“双碳”目标,是中国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的重要驱动力。第一,统筹全国数字产业的空间布局。以数字产业的合理空间布局夯实未来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规划数字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坚持“全国一盘棋”,弥补区域间数字基础设施的差距,加大中西部地区建设“新基建”的力度,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对于国家产业安全、国防安全的战略纵深作用,加快建设国家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台,形成优势互补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第二,加强前沿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瞄准数字经济领域的前沿核心技术,前瞻性谋划未来数字产业化的方向,科学引导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加强基础研究长期稳定支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支持各地加大科技投入,积极稳妥地开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构建“政产学研用”创新共同体。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以数字技术标准的制定引领创新,实现从跟随式发展向引领式发展的转变。解决数字技术在产业化过程中的堵点和断点,打通产业链和创新链。第三,尽快健全工业互联网的生态系统。大力鼓励并支持实体经济的龙头企业、领军企业成为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的主导者和构建者;创新生态合作模式,使生态系统的各参与主体形成更为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夯实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建设的微观基础;加快数字化软件服务的更高层次开放,实现强链补链并更好地承接创新链转移。

三、畅通国内循环实现产业布局优化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成初期,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势促使我国进一步思考并加快解决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与自主可控问题。当前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加快产业链强链补链扩链,并在此基础上打通产业链与创新链,是我国畅通国内循环实现产业布局优化最迫切的问题与现实抓手。市场需求决定了产业链上各个产业部门必然不断调整自身经济行为,产业链的这种适应性调整表现为产业链环节的数量调整和产业链的空间调整。在相对封闭的市场中,各地区一般都有建立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冲动,自然就很容易理解在不同区域所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的产业结构。而在开放畅通的环境与规模经济驱动下,各个区域一般都愿意相对开放地重新审视区域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部门,调整产业部门的空间布局。这种调整在产业链层面上则表现为产业链环节的空间布局调整。因此,通过实现产业链最优强度和韧性来促进区域产业布局的优化与完善,实现真正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产业协同、协调发展。第一,加快产业链数字化基础的更新换代。数字化硬件设施是数字经济的基础条件,也是数字化软件服务的物质载体,对数字经济的发展和产业链强度与韧性的提升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当前,中国的数字化硬件设施呈现大而不强、强应用弱基础、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数字化硬件设施技术的自主创新仍然是未来中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第二,推动数字化软件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软件服务是数字经济的灵魂,它可以实现产业链各节点之间数据的无缝对接与自由流动,有效解决产业链运行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价值损耗,提高风险防御与控制能力,并大大降低因此而带来的安全威胁,最终实现提高产业链的强度与韧性。然而,工业软件作为数字化软件服务的核心内容,却是中国受制于人的又一短板,成为中国产业链安全与稳定的威胁和隐患。数字化软件服务是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链的关键,面对发达国家垄断数字化软件服务市场的国际格局,中国必须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构建全方位的开放体系,通过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两个方面释放数字化软件服务的创新活力,为数字经济时代中国产业链的强链补链扩链,以及承接国际创新链的转移提供顶层的制度与政策支持。第三,建立统一大市场,提高不同区域间合作竞争的层次。产业链在区域空间的非集中展现,使得不同区域从各自利益出发,在本区域范围内实现产业链延伸,这种从专注地方利益出发追求区域内循环的行为的确在很大程度上能解决区域内的就业、投资与产业集聚等现实问题,最终导致区域壁垒的出现,有竞争的区域之间也一定会为争取本区域的利益最大化而在相关市场上进行各种形式的博弈。因此,通过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拆除区域间的市场藩篱,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真正实现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做大做强各区域真正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真正实现不同区域特色的产业协同发展。第四,妥善处理好产业链区域配置的利益协调。产业链环节对最优区位的追逐、产业链微观主体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地方政府基于地区利益的权衡,所有这些都共同决定了产业链各个环节最优的空间布局。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很难有一个区域成为产业链所有环节都是最优的区位。当然,也曾有个别地方政府凭借当地的综合实力实现全产业链招商并获得成功的个案,但这并不具有普遍性,因而产业链分布于不同区域空间仍然是一种常态。既然产业链分布在不同区域,就必然存在区域利益的协调问题。这种协调需要借助于国家层面的区域经济政策,尤其是中央政府制定相应的区域产业发展政策来指导与协调区域间的分工与协作,促进区域合作与竞争的协同发展。数字经济可以在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帮助比较产业链在不同区域的投入与收益,除了可以提高宏观效益和有利于发挥各区域优势外,最关键的是在市场开放条件下把真正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区域间优势产业协同发展,这对加快建成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区域协调新发展格局意义十分重大。


陈晓东,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进入专题: 数字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445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区域经济评论》2022年03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