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劭名:论《周易》中的“德”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12 次 更新时间:2022-05-15 23:50

进入专题: 易学  

连劭名  


一、盛德

《周易·系辞上》云:“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盛德如日,《释名·释天》云:“日,实也,光明盛实也。”《礼记·大学》云:“汤之盘铭曰: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日新”是时间运行的最新阶段。时间运行,日日维新,君子修身,与时俱行,不可间断。《论语·子罕》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朱熹《集注》引程子曰:“此道体也,天运而不已,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皆与道为体,运乎昼夜,未尝已也,是以君子法之,自强不息,及其至也,纯亦不已焉。”“日新”亦为“成德”,《周易·乾·文言》云: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今按:“成德”指一日之德,故曰“日可见之行也”。《逸周书·命训》云:“大命有常,小命日成,成则敬,有常则广,广以敬命,则度至于极。”由此知“成德”即“盛德”,《考工记·匠人》云:“白盛”。郑玄注:“盛之言成也。”

成德与天命相合,《诗经·文王》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盛德者得天命,《周易·系辞上》云:“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盛德即大业,《荀子·臣道》云:“明主尚贤使能而饗其盛。”杨倞注:“盛谓大业。”《释名·释言语》云:“业,捷也,事捷乃有功业也”。《小尔雅·广语》云:“捷,及也。”又云:“捷,疾也。”疾同急,《释名·释言语》云:“急,及也,操切之使相逮及也”。《周易·乾·文言》云:“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富有”如同“大有”,《孟子·尽心下》云:“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庄子·天地》云:“不同同之之谓大。”《周易·大有·象》云:“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富、有同义,《列子·说符》云:“羡施氏之有。”张湛注:“有犹富也。”《说文》云:“富备也。一曰厚也。”可知“富有”即《孟子·尽心上》所云:“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周易·乾·象》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盛同强,《吕氏春秋·悔过》云:“此其备必已盛矣。”高诱注:“盛,强。”马王堆帛书《经法·论》云:

[强生威,威]生惠,惠生正,[正]生静,静则平,平则宁,宁则素,素则精,精则神,至神之极,[见]知不惑。帝王者,执此道也,是以守天地之极,与天俱见。

“自强不息”是“修身”之道,《礼记·大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云:“是故君子之于言也,非从末流者之贵,穷言反本者之贵,苟不从其由,不反其本,虽强之弗入矣。”故“盛德”如“厚德”,《春秋繁露·仁义法》云:“求诸已谓之厚”。《周易·系辞上》云:“劳谦,君子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国语·越语》云:“盛而不骄。”韦昭注:“盛元气广大时也。”《孟子·公孙丑上》云:“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且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诗经·定之方中》云:“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郑玄笺:“塞,充满也。”《礼记·孔子闲居》云:“志气塞乎天地。”郑玄注:“塞,满也。”塞即满,义同盛,志气不充塞于天地,不可谓“盛德”,《素问·脉要精微论》云:“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服。”王注:“盛,谓盛满。”

《周易·系辞下》云:“穷神知化,德之盛也。”《孔子家语·颜回》云:“颜回问于孔子曰:成人之行若何?子曰:达于情性之理,通于物类之变,知幽明之故,睹游气之原,若此可谓成人之行也。若乃穷神知化,德之盛也。”成人之行是达于盛德的途径。成人又作成身、成性、成名等,《周易·系辞上》云:“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孔子家语·颜回》云:“古之为政,爱人为大,不能爱人,不能有其身,不能有其身,不能安土,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身。公问曰:敢问何谓成身。孔子对曰:不过乎物。”《论语·宪问》云:“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孙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受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二、至德

《周易·系辞上》云:“易简之善配至德。”易简当指乾坤,《周易·系辞上》云:“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易成位乎其中矣。”

《逸周书·谥法》云:“一德不解曰简。”解读为懈。《礼记·王制》云:“有旨无简不听。”郑玄注:“简,诚也。”《礼记·中庸》云:“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

“易简之善”是“至善”,《礼记·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又云:“《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亦同于老子所说的“上善”,《老子·道经》第八章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至德”即“中和”,《周礼·师氏》云:“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郑玄注:“至德,中和之德,覆焘持载,含容者也。孔子曰: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中和之德,本于天地,《礼记·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又云:“《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三、文德与懿德

《周易·小畜·象》云:“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文德指礼,《白虎通·情性》云:“礼者履也,履道成文也。”《尚书大传》云:“周人之教以文。”郑玄注:“文谓尊卑之差。”《礼记·乐记》云:“礼由外作,故文。”

《周易·坤》六二云:“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云:“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含章即文德,《诗经·裳裳者华》云:“维其有章矣。”郑玄笺:“章,礼文也。”含章即含德,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云:“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孟子·离娄下》云:“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大人即文德之人,《诗经·椒聊》云:“硕大无朋。”郑玄笺云:“大谓德美广博。”《礼记·中庸》云:“致广大而尽精微。”郑玄注:“广大谓博厚也。”《孟子·尽心下》云:“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故文德当为文明之德,亦可称为“明德”,《周易·乾·文言》云:“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周易·晋·象》云:“君子以自昭明德。”

《说文》云:“懿,专久而美者也。”专为一,久为恒,《礼记·中庸》云:“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左传·文公十八年》云:“忠肃恭懿。”孔颖达《正义》云:“懿者美也,保己精粹,立行纯厚也。”中和为美,《论语·学而》云:“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懿德之美主要指内心,《周易·坤·文言》云:“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屈原《楚辞·离骚》云:“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修能如同“专久”,《论语·里仁》云:“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旧注以为“里”是“乡里”,大误。“内美”即“里仁为美”。

《周易·小畜》下乾上巽,乾为天,巽为礼,《彖》云:“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与此相近的卦象是《大有》下乾上离,离亦为礼,故《彖》云:“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四、厚德

《周易》卦象中坤为厚,《左传·隐公元年》云:“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杜预注:“厚谓土地广大。”坤为土地,为广大,故亦为厚,《周易》中有:

(一)《坤·彖》云:“坤厚载物,德合无疆。”《象》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土地承载万物,至德之象,《周礼·目录》云:“地者,载养万物。”《素问·五运行大论》云:“地者,载生成之形类也。”

(二)《剥》下坤上艮,《象》云:“上以厚下安宅。”厚、敦同义,《周易·系辞上》云:“安土敦乎仁故能爱。”宅、居同义,《孟子·尽心上》云:“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剥》上九云:“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象》云:“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坤为民,为众。众、多义同,《吕氏春秋·务本》云:“以此厚望于主。”高诱注:“厚,多”。

艮为厚,《管子·水地》云:“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艮同根,万物为土地为本。艮为本,《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云:“地者任物,至重,静而不动者也。”《周易》中有:

(一)《艮》上九《象》云:“敦艮之吉,以厚终也。”艮为“成终”见于《周易·说卦》。

(二)《谦》下艮上坤,九三云:“劳谦,君子有终。”上互坎为劳,艮为终,《周易·系辞上》云:“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而谦德亦厚德。

震为厚,《礼记·曲礼上》云:“以厚其别也。”郑玄注:“厚,重慎之也。”震为敬,《吕氏春秋·孝行》云:“敢不敬乎。”高诱注:“敬,畏慎。”《周易》中有:

(一)《周易·系辞上》云:“安其身而后动。”虞翻注:“震为后。”厚同后,《释名·释言语》云:“厚,后也,有终后也,故青徐人言厚如后也。”《老子·德经》第三十八章云:“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处其实不处其华,故去彼取此。”

(二)《益》下震上巽,初九云:“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象》云:“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震为动、为后。初九当位有应,“不厚事”者,宜于“先进”。下互坤为众,《论语·先进》云:“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选进。”

《春秋繁露·仁义法》云:“求诸己谓之厚。”《礼记·大学》云:“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厚德即忠恕,《礼记·中庸》云:“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又云:“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周易》中艮为“反身”,例如:

(一)《蹇》下艮上坎,《彖》云:“蹇,艰也。”坎为险,艮为本,遇难而反求于己,《象》云:“君子以反身修德。”《礼记·大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二)《艮》云:“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背即反身。“不获其身”者,无我之义。庭指内心,“行其庭,不见其人”。舍人事而从天道。六四云:“艮其身,无咎。”《象》云:“艮其身,止诸躬也。”反身即“止诸躬”。

巽为反身。《周易·系辞下》云:“巽,德之制也。”巽同顺,《国语·周语》云:“奉义顺则谓之礼。”例如《家人》下离上巽,上九云:“有孚威如,终吉”。《象》云:“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说文》云:“义,己之威仪也。”《贾子·礼》云:“故礼者,自行之义,养民之道也。”

震为反身。有生则有身,《周易·说卦》云:“震为反生。”《复》下震上坤,初九云:“不远复,无祗悔,元吉。”《象》云:“不远之复,以修身也。”远、迩相对,《孟子·离娄上》云:“道在尔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之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厚德非成于一旦,源自不断积累,《墨子·经上》云:“厚,有所大也。”《庄子·齐物论》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是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周易》中“坤”为“积”,《坤·文言》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巽为顺,故亦为积。例如:

(一)《升》下巽上坤,《象》云:“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巽、坤皆为顺,《荀子·礼论》云:“厚,礼之积也。”

(二)《小畜》下乾上巽,上九云:“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象》云:“既雨既处,德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尚德即上德,《老子·德经》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积、畜义通,《礼记·祭统》云:“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老子·德经》第五十一章云:“道生之,德畜之。”河上公注:“德者,有也。”《周易》中有《大畜》,下乾上艮,《象》云:“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彖》云:“大畜,刚健笃实辉光,目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养贤也。”

厚、重义同。《礼记·曲礼上》云:“以厚其别也。”郑玄注:“厚,重也。”《论语·学而》云:“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过则勿惮改。”《老子·德经》第五十九章云:“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以卑服。卑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老子·道经》第二十六章云:“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以“辎重”比喻“厚德”,《周易·大有》九二云:“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象》云:“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所谓“大车以载”即“辎重”,“积中不败”即“厚德”。

“厚德”实同于“明德”,“反身”即“自明”之道,《春秋繁露·仁义法》云:“自责以备谓之明。”《礼记·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又云:“《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云:克明峻德。皆自明也。”《周易·晋》下坤上离,《象》曰:“君子以自昭明德。”昭、明同义,马王堆帛书《经法·道法》云:“公者明,至明者有功。”

《周易·复》下震上坤,六五云:“敦复,无悔。”《象》云:“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释文》引向秀注云:“考,察也。”《尔雅·释训》云:“明明,察也。”孙注:“明明,性理之察也。”

五、崇德

《周易·豫·象》云:“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今按:《礼记·乐记》云:“乐由天作,礼以地制。”又云:“故圣人作礼以应天,制礼以配地,礼乐明备,天地官矣。”故《周易·系辞上》云:“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论语·颜渊》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朱熹《集注》:“主忠信,则本义,徙义,则日新。”《论语·颜渊》又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朱熹《集注》云:“先事后得,犹言先难后获也。为所当为而不计其功,则德日积而不自知矣。”

《周易·系辞下》云: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

今按:《老子·道经》第十一章:“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由此可见,“利用安身”是置身于“有无”,《庄子·庚桑楚》云:“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有,圣人藏乎是。”日往月来,寒暑相推,时间运行反复不已,《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圣人不朽,时变是守。”

崇德即尊德,《论语·尧曰》云:“尊五美。”皇疏云:“尊,崇重也。”郭店楚简《尊德义》云:“尊德义,明乎民伦,可以为君。”《孟子·尽心上》云:“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马王堆帛书《易传·要》云:“子曰: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又仁[守]者义行之耳。”《管子·形势》云:“德义,行之美者也。”《左传·僖公廿七年》云:“德义,利之本也。”凡德必及义,《释名·释言语》云:“德,得也,得事宜也。”义同宜,《周礼·大司徒》云:“知仁圣义忠和。”郑玄注:“义,能断时宜。”马王堆帛书《易传·二三子问》云:“君子务时,犹驱驰也。故曰:君子终日键键,时尽而止之以置身,置身而静,故曰夕沂若厉,无咎。”又如《周易·系辞》上云:“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所谓“常”即“德义”,亦即“时宜”。

六、居德与育德

“居”指清静无为。《孝经》云:“仲尼居。”郑玄注:“居,静而思道也。”《老子·德经》第七十二章云:“无狎其所居。”王弼注:“清净无为之谓居。”居、止同义,《礼记·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周易》中有:

(一)《夬》下乾上兑,《象》云:“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兑为常。《论语·为政》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述而》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遊于艺。”据同居。《史记·平准书》云:“废居居邑。”《索隐》引刘氏云:“居,停蓄也。”《老子·德经》第五十一章云:“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盖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夬》下卦及上下互体皆为乾,有自强不息之象,恐惧曰“忌”,《周易·震·象》云:“君子以恐惧修省。”《礼记·中庸》云:“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二)《渐》下艮上巽,《象》云:“君子以居贤德善俗。”《庄子·天地》云:“欲同乎德而心居矣。”郭象注:“居者,不逐于外也。”艮与下互坎如《蹇》、《彖》云:“蹇,君子以反身修德。”《吕氏春秋·圜道》云:“一有所居则入虚。”高诱注:“居,犹壅闭也。”壅闭则密,《周易·系辞上》云:“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智以藏往。”

(三)《未济》下坎上离,《象》云:“君子以慎辨物居方。”方犹常,《论语·里仁》云:“游必有方。”《集解》引郑玄注:“方,犹常也。”方、正义同,《素问·病论》云:“方其盛时必毁。”王注:“方,正也。”《老子·德经》第四十五章云:“清静以为天下正。”《孟子·滕文公上》云:“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所谓“天下之广居”是“德”,“天下之正位”是“中正”之道。故“居德”与“居方”同义。

(四)《剥》下坤上艮,《象》云:“君子以厚下安宅。”今按:“安宅”指“仁”,《孟子·离娄上》云:“仁,人之安宅也。”《孟子·公孙丑上》云:“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又,《庄子·缮性》云:“德无不容,仁也。”故“仁”即“居德”,《孟子·尽心上》云:“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周易·系辞上》云: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象”指易象,如“天行健”、“地势坤”之类。《礼记·中庸》云:“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缴幸。”“易”指天道,《庄子·德充符》云:“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惟有德者能之。”《庄子·人间世》云:“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所谓“不可奈何”义同于“不得已”,指天道,与“居易”同义,《大戴礼记·哀公问》云:“公曰:敢问君何贵乎天道也?孔子对曰:贵其不已。”“至矣”指“至德”,《周礼·师氏》云:“一曰至德,以为道本。”郑玄注:“至德,中和之德,覆焘持载,含容者也。”

“安之若命”即“养”是,与“育德”同义。《周易》中有:

(一)《蛊》下巽上艮,《象》云:“君子以振民育德。”上互震为振,《礼记·月令》云:“振乏绝。”郑玄注:“振,犹救也。”《逸周书·克殷》云:“乃命南官忽振鹿台之财。”孔晁注:“振,散之以施惠也。”《说文》云:“惠,仁也。”

(二)《蒙》下坎上艮,《象》云:“君子以果行育德。”坎为终,故曰果。《国语·晋语》云:“其身果而辞顺。”韦昭注:“果谓敢行其志。”《论语·子路》云:“言必信,行必果。”《墨子·修身》云:“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国语·吴语》云:“莫如此志行不果。”韦昭注:“果,勇决也。”仁人志士敢于为信仰而献身,故《论语·宪问》云:“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七、俭德

《说文》云:“俭,约也。”《贾子·道术》云:“广较自敛谓之俭。”自我约束,克己复礼,《礼记·乐记》云:“恭俭而好礼。”《颜氏家训·治家》云:“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周易》中有:

(一)《否》下坤下乾,《象》云:“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今按:《荀子·非十二子》云:“俭然。”杨注:“俭然,自卑谦之貌。”《左传·庄公廿四年》云:“俭,德之共也。”

(二)《小过》下艮上震,《象》云:“君子以行过乎恭,表过乎哀,用过乎俭。”俭德要克制物质享乐的欲望。《国语·周语》云:“宫室不崇,器无彤镂,俭也。”又云:“季文子、孟献子皆俭。”韦昭注:“居处节俭。”

(三)《既济》下离上坎,九五云:“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象》云:“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簿祭为禴,《论语·八佾》云:“礼,与其奢也,宁俭。”皇疏:“俭,约也。”

八、龙德

“龙德”是神圣之德,马王堆帛书《易传·二三子问》云:

孔子曰:龙大矣。龙刑迁遐,宾于帝,见神圣之德也。高尚齐乎星辰日月而不眺,能阳也,下纶穷深渊之渊而不沫,能阴也。上则风雨奉之,下纶则有天□□方,穷乎深渊则鱼蛟先后之,水流之物莫不随从,陵处则雷神养之,风雨辟乡,鸟守弗干。据《周易·说卦》,乾、震皆为龙。“能阴能阳”是“中和”之德,亦即《尚书·尧典》所云“格于下下”。《二三子问》又云:

曰:龙大矣。龙既能云变,又能蛇变,又能鱼变,飞鸟昆虫,唯所欲化而不失本形,神能之至也。……焉,又弗能察也。知者不能察其变,辩者不能察其义,至巧不能赢其文,□□不能察□也,□□焉,化昆虫,神贵之容也,天下之贵物也。

此言变化之德,亦称“神能之至”,《周易·系辞下》云:“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言圣人与时俱院,唯变所适,《释名·释言语》云:“能,该也,无物不兼该也。”该、备同义,《逸周书·本典》云:“明能见物,高能备物,物备咸至曰帝。”

龙变无常,故为“神”,《贾子·容经》云:“龙之神也,其惟飞龙乎?能与细细,能与巨巨,能与高高,能与下下。吾故曰:龙变无常,能幽能章。”《说文》云:“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龙与道同体,故圣人如龙,《淮南子·人间》云:“得道之士,外化而内不化。外化,所以入人也,内不化,所以全其身也,故内有一定之操,而外能屈伸、嬴缩,卷舒,与物推移,故万举而不陷,所以贵圣人者,以其能龙变也。”

《二三子问》又云:

曰:龙大矣。龙之刚德也。曰……,爵之曰君子。戒事敬合,精白柔和,而不讳贤,爵之曰夫子。或大或小,其方一也,至用也,而名之曰君子,兼黄裳近之矣。尊威精白坚强,行之不可挠也,不习近之矣。

刚德即乾德,自强之义,《逸周书·谥法》云:“强毅果敢曰刚。”《诗经·烝民》云:“刚则吐之。”郑玄笺:“刚,坚强也。”无欲则刚,《论语·公冶长》云:“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至用”如“无用”,亦即“无为”,《荀子·富国》云:“仁人之用国。”杨倞注:“用,为也。”至用则无言,《荀子·大略》云:“文貌情用相为内外表里。”杨倞注:“用谓语言。”《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云:“大音稀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贾子·大政下》云:“能行道而弗能言者谓之用。”《庄子·齐物论》云:“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得同德,故“至用”即“至德”。

“龙德”又指隐者,《周易·乾·文言》云:

初九,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今按:《大过·象》云:“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所谓“独立”指得道,《老子·道经》第廿五章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莫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管子·心术上》云:“唯圣人得虚道,……去欲则宣,宣则静,静则精,精则独立矣。独则明,明则神矣。”

“确乎其不可拔”与“独立”同义,《老子·德经》第五十四章云:“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剑祀不辍。”建、立同义。所谓“独立不改”即持之以恒,守道不回,《论语·里仁》云:“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君子遁世,不为人知,《论语·学而》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又云:“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里仁》云:“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无闷”则无忧,《论语·述而》云:“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雍也》云:“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九、君德

龙德即君德,《吕氏春秋·介立》云:“有龙于飞。”高诱注:“龙,君也。”《贾子·容经》云:“龙也者,人主之辟也。”

《周易·乾》九二云:“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象》云:“见龙在田,德施普也。”普、溥古通,《老子·德经》第五十四章云:“修之天下,其德乃溥。”又如《周易·乾·文言》云: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博、溥古通,《吕氏春秋·报更》云:“士其难知,唯博之为可,博则无所遁矣。”高诱注:“博,广也。”故普施之德即广德,亦即公德,《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云:“广德若不足。”《释名·释言语》云:“公,广也,可广施也。”国君执政,应公正贤明,《白虎通·三纲六纪》云:“君者群也,君下之所归心也。”

广德即常德,《逸周书·命训》云:“曰大命有常,小命日成,有常则广,广以敬命,则度至于极。”《老子·道经》第廿八章云:“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周易·坎·象》云:“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今按:《礼记·中庸》云:“修道之谓教。”坎为水,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云:“上善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周易·乾·文言》又云: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学与问相关,宽与仁相近。《礼记·中庸》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又云:“是故君子尊德行而道问学。”《论语·公冶长》云:“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学以聚之”是积善之道。积、聚义同。《周易·坤·文言》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系辞下》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荀子·劝学》云:“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矣。”

宽容属仁义之道,《礼记·中庸》云:“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礼记·表记》云:“以德报怨则宽,身之仁也。”郑玄注:“宽犹爱也。”《诗经·淇奥》云:“宽兮绰兮。”毛传:“宽能容众。”

十、天德

《周易·乾》用九云:“见群龙无首,吉。”《象》云:“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天德乃变化之德,《荀子·不苟》云:“变化代兴,谓之天德。”故“龙德”亦如天德,《乾·文言》云:“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圣人之德如天德,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云:“昔者君子有言曰:圣人天德何?言慎求之于己而可以至顺天之常矣。《康诰》曰:不还大戛,文王作罚,刑兹无赦何?此言也,言不逆大常者,文王之型莫厚焉,是故君子慎六位,以祀天常。”是知“厚德”亦如“天德”。《礼记·中庸》云:“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马王堆帛书《五行》云:“能为一然后能为君子。能为一者,言能以多为一,以多为一也者,言能以夫五为一也。君子慎其独,慎其独也者,言舍夫五而慎其心之谓□。□然后一,一也者,□夫五为□心也。然后得之。一也,乃德己,德犹天也。天乃德己。”天德即至德,《说文》云:“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


原载《周易研究》2007年6期。



    进入专题: 易学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中国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369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