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尔加:儒道之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74 次 更新时间:2022-05-10 23:40

进入专题: 儒家   道家  

方尔加  


现在我来讲汉代无为而治之后的执政,那么在无为而治的过程中,实际上我们讲无为是相对,无为中包含着有为。那么为了说明无为为什么包含着有为,我现在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在《汉武大帝》这个电视剧中,实际上涉及到了。

在汉武帝时期,有两个贵族,也是大臣,一个是魏其侯窦婴,一个是武安侯田蚡,那么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蚡呢,他们俩勾心斗角。魏其侯窦婴是窦太后家里的人,窦太后的亲戚。武安侯田蚡是王太后家的人,王太后的亲戚。两个人属于不同的家族。由于窦太后的去世,窦家的人开始失势了,也就是魏其侯窦婴开始失势。田蚡有王皇后来给他坐镇,她能给田蚡撑腰。

有这么一件事情,有一次,窦婴的一个好朋友灌夫。他碰到了田蚡,田蚡可能也是客气。因为窦家已经失势了,势力正在衰退,正在衰落,而田蚡的势力正在上升。所以很多人都愿意投靠田蚡,对窦家的人好像比较冷漠了。窦婴感到心理不太平衡。窦婴的好朋友灌夫,有一次碰到了田蚡。田蚡跟灌夫说,我想到窦婴那儿去,跟他聊一聊,大家交往交往,聊一聊,走访走访他。可能田蚡说这个话就是随便一说,大概是客气。就像我们现在说有时间我去你那儿去,过两天我去你那儿。他就是这么客气一下,并没有当真。田蚡本人并不是当真的,但是灌夫可能就当真了。灌夫回去就和窦婴说了,窦婴也当真了。那么当真以后呢,据说窦婴第二天起得非常早。起早干嘛呀?打扫庭院、打扫房间,准备迎接贵客。因为田蚡当时势力很大。田蚡当时是丞相,他的势力很大。窦婴很早打扫庭院,打扫房间,让妻子到集市上去买肉买酒,准备迎接贵客。结果到那天呢,左等不来,右等不来,田蚡根本没有来。

窦婴当然就很生气,灌夫也很生气,觉得你戏弄我们,耍我们,觉得你看我们窦家因为窦太后死了,现在失势了,你就开始欺负我们,开始看不起我们,开始戏弄我们。灌夫就到田蚡那儿去了,就问田蚡,说你怎么说好了,到窦婴那儿去做客,你为什么不去?田蚡说,哎呀!我给忘了,说那天我喝酒喝醉了,把这个事给忘了。灌夫就非常非常生气。然后田蚡说,我赶紧去,我现在就去。去的时候也是慢慢悠悠。

到了窦婴家去喝酒的时候呢,大概灌夫也很不高兴,跟田蚡之间就拌起嘴来了。两个人之间,非常不友好,彼此之间关系不太协调。田蚡当时大概看上了窦婴家城南的一块地,就想跟窦婴要,说,希望你这块地能够让给我。窦婴当时就说,虽然我们家失势了,但我也不至于被人欺负到这种地步,你想要我的地,我就得给你吗?他不想给。灌夫大概在旁边也说了,就说,你不要欺负人,不要因为你们家得势,你现在得势,你欺负窦婴,欺负别人,这是不行的。田蚡当时也不服,田蚡觉得,当初窦婴的儿子杀人了应该受到法律的惩罚,是我田蚡照顾你,帮助你,让你儿子没有受到惩罚,让你儿子逃避了惩罚,我给你这么大的恩德,给你做了这么大的事情。现在我要你一块地,又怎么样呢?这算得了什么呢?所以双方之间就起了冲突。

还有一次,田蚡要结婚,娶燕王的女儿为妻。婚礼田蚡邀请了窦婴,让窦婴也去参加,没有邀请灌夫。结果灌夫也想参加,他跟窦婴说,我也想去。窦婴说,田蚡没有请你去,你去合适吗?灌夫说,我还是要去。窦婴想想灌夫是我的好朋友,邀请了我,我能去,他也能去,结果就带着灌夫一块儿去参加婚礼。这本来是田蚡结婚的好日子,大喜的日子!大喜的日子呢,应该多给人说一些喜庆的话,让人高兴的话。结果灌夫在婚礼上又跟田蚡冲突起来了,他非让田蚡喝酒。田蚡说,我喝不了,刚才喝太多了,我喝不了。灌夫因为他不接酒,所以就说了很多难听的话。最后双方怎么样?冲突起来了,可能又动了手了。双方冲突最后闹到了朝廷,那么最后的结果呢,大概是灌夫被判了死刑,要受到严厉的惩罚。窦婴知道灌夫被判了死刑,就赶紧去想办法来救灌夫。大概最后也没救下来,连窦婴自己也搭进去了,窦婴也被处死了。这件事情说明什么呢?当时贵族之间互相冲突比较厉害。

汉代前期,经济比较贫困的时候,普遍贫困,连统治者生活也不富裕的时候,这种情况比较少。什么时候这种情况开始多起来呢?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恢复,贵族之间这种冲突就多起来了。刚才我说的是窦婴和田蚡,其实贵族之间其他人,其他的冲突很多,那么他们之间的冲突实际上就是为了什么呀?争取利益。现在大家都有钱了,大家有得吃了,生活上提高了,提高以后怎么样?就开始想别的了,想到怎么样巩固自己已有的利益,怎么样巩固自己已有的特权,怎么样扩大自己的特权。所以,贵族之间就开始你争我夺,这是当时中央的情况。这些贵族凭什么得到这些特权,凭什么得到的这些势力呢?那么就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是在朝廷无为而治的这种政治当中,他的利益发展起来。原来朝廷可能对贵族的利益,贵族的地位,贵族的特权,还没有来得及制定一些正规的制度。因为我刚才说了,当时社会经济比较贫困,优先发展经济,没有考虑到别的方面,像这些贵族他们的特权,怎么样分配?怎么样转换?还没有。所以,当时这些贵族,他们之间的权利转换,他们之间的特权的划分,处于一种比较无序的状态,才出现了这种彼此之间胡乱的争夺,无序的冲突。中央的贵族之间有这么样一种冲突,那么地方又如何呢?

当时,地方实际上也不是很安定,那么地方当时出现了什么情况呢?很多地方,出现了一些大豪族。这些豪族在地方也是横行不法,为非作歹。这些人非常非常厉害,非常非常凶狠,有点像我们现在地方说的黑社会。地方出现了一些恶霸,这些恶霸他不是那种中央的贵族,不是那种皇亲国戚,不是那些东西。他就是地方土生土长的一些恶霸。典型的大家可以看《汉书》里记载有一个恶霸叫郭解。郭解就非常非常地凶残,他父亲过去就犯法。郭解的父亲犯法,被处死了。那么郭解年轻的时候怎么样呢?掘坟盗墓,无恶不作,在地方杀人,在地方犯法。他们家的势力怎么样,非常非常大。

不过这个人在搞黑社会的时候,他还有江湖那一套,行侠仗义。有点像我们今天讲的很讲哥儿们义气,仗义疏财。他有时候帮了别人的忙,还不让别人知道。所以,很多人被他这种仗义疏财,讲义气吸引,很佩服他。他在地方做了很多坏事,做了很多违法的事情,大家不但不认为他违法,不认为他应该受到惩罚,反而维护他。据说官府抓他的时候,底下的人经常给他通风报信。他的势力非常大,如果在地方有谁说了郭解的坏话,就会有别人来杀这个说坏话的人。而且杀这个说坏话的人的人,他帮了郭解的忙,他还不让郭解知道。他宁可不让郭解知道,他就愿意为郭解来做这些事情。所以,郭解在当地的影响非常非常大。

汉武帝迁豪的时候,就是把一些大豪强,一些大家族往别的地方迁的时候。据说郭解也在应当迁徙之列,准备把他迁徙到关东地区。他本来生活在河南这一带,把他迁徙到关中地区。郭解的影响非常大,他竟然能够疏通,最后疏通到当时的大将军卫青那儿。卫青当时都在汉武帝那儿为郭解说话,说什么呀?说郭解家里很穷,生活不富裕,不属于大豪,不符合迁徙的标准;说能不能别让他迁徙了,就让他留在当地。汉武帝听了以后,说,郭解竟然能够让将军为他说话,他的关系疏通都已经疏通到将军这儿来了。这样的人可能贫困吗?不可能贫困,迁!要把他迁走。

据说在把郭谢从原来的家乡迁走的时候,很多很多人给他送行,还送给他钱,送给他东西。当时县里有一个小官拦着这些送行的人,事后这个小官就被人给杀头了,后来连这个小官的父亲也被杀了。有一个儒生,一个小知识分子,他大概说了一些郭解的不是,说了一些郭解的坏话。后来被人给杀了,舌头给都割下来了。类似郭解这样在地方非常强悍,非常凶狠,势力非常大的大豪族在当时到处都是,非常非常多。这是在地方。

除了这个之外,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恢复,阶级矛盾怎么样?阶级矛盾在当时也开始日趋尖锐化。经济在发展,贫富差距也开始增加了。有的人土地越来越多,越来越有钱,有的人在经济发展中失去了土地。汉武帝时期的思想家董仲舒对这件事情有过描绘:“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足之地。”

随着经济的发展,贫富分化开始增加了,而且日趋扩大。官府对老百姓的税收也开始慢慢地增加。当然我们说了,汉文帝、汉景帝时期一再地减少赋税,文帝的时候12年免税,景帝的时候老百姓的税率由十五分之一,改成三十分之一。那是因为怎么样?大家没钱,经济特别残破。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慢慢老百姓大概有了一些粮食了,有了一些钱了。所以统治者,统治集团开始认为可以收了。可能有时候中央没有收,但有些地方官基层干部他开始乱收费,开始让老百姓做事情了,发徭役,开始收老百姓的钱,结果越收越多。董仲舒当时有种说法,说,当时老百姓的徭役,老百姓服劳役,三十倍于古;老百姓物质的负担,比如要给官府钱,要给官府粮食,二十倍于古。这是董仲舒的一种大概描绘,表示老百姓当时的负担非常非常重。

当时这么一种情况,再加上地主的剥削,兼并,老百姓失去土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非常非常低了。可以说过着不如猪狗牛马的生活。老百姓的生活是这么一种情况,必然会激起老百姓的反抗。所以,汉武帝时期阶级矛盾尖锐化,很多地方出现了农民起义。当时的农民起义当然还没有演变成全国性的大规模农民起义,但地方的农民起义已经很厉害了。当时在燕、赵、齐、楚一带到处都是农民,据说少者几百人,多者几千人,在那儿闹,在那儿起义,他们攻打官府,释放囚犯,开放粮仓,杀一些地主,杀一些豪强。政府开始派人去镇压,当然很多地方镇压不下来,镇压不住,杀不胜杀。当时有些将军被派到地方去镇压农民起义,一杀上万人的杀。但这边杀那边又起来,到那边杀这边又起来了。这边刚镇压下去,刚离开,他们很快就起来了。到处都是农民起义。汉武帝为这个处死了很多大臣,处死了很多地方官,因为他们镇压农民起义不利。而且汉武帝当时还颁布了一个“沉命法”。“沉命法”什么意思呢?就是规定地方如果发现了农民闹事,发现了我们说的这些农民起义,得上报,得镇压,得杀人,要杀够人,杀不够的话,就杀你。当时采取这样一些措施,说明当时的社会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了。

再有一个,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和汉朝初年刚开始也不太一样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地方的那些藩国也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那么他们对中央的皇帝是不服的,他们觉得你能当皇帝,我为什么不能当皇帝?等我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有了一定的军队之后,我也能够起来夺取天下,我也可以当皇帝,当时是这么一种态度。

当时社会发生这些变化:一些贵族在中央勾心斗角,地方由于阶级矛盾开始尖锐化农民起义大量地爆发,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始紧张一些地方的诸侯国开始不老实了,开始要向中央挑战了。在这么一种情况下,中央不可能完全做到无为。我刚才说的这些矛盾是逐渐演成的,并不是说一开始这些贵族马上就开始闹事,这些地方的大豪强马上闹事,农民马上就起义,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它是一个过程,所以最高统治者这个无为当中也应该包含着什么呀?有为。而且无为和有为怎么样?开始互相渗透,无为开始逐渐地减少,有为开始逐渐地增加,无为和有为互相交错。我刚才说了,这些矛盾不可能让统治者完全无为,无为中必须包含着有为。

当时最高的统治集团开始是以无为为主,有一点点有为,不能说完全没有有为。后来,无为和有为开始可能逐渐相当,再往后怎么样?有为开始越来越占了优势。由汉惠帝到汉文帝到汉景帝一直到汉武帝前期,应该说无为还是占优势的,有一点有为。但是越往后发展,有为越来越多,无为没有放弃,在汉武帝前期无为也没有正式说放弃。大家都讲无为,但是有为在增长,有为的成分在增加。

那么当时最高统治者,都采取了哪些有为的措施?还是有一些有为的措施的。比如对一些贵族,当时统治者也镇压了一些贵族,杀了一些贵族,比如灌夫,他最后就被杀了,后来魏其侯也被杀了。那么统治者是想怎么样?通过杀掉这些贵族们减缓冲突,减少冲突。冲突的一方给镇压了,给杀了,冲突减少了。

对于地方的农民起义呢?那就是镇压。刚才我说了,汉武帝时期制定了“沉命法”,就是要让地方官残酷地镇压农民起义。你要是镇压不下去,你杀不了他,我就杀你,你不能把他镇压下去,我就镇压你,就惩罚你。为这个杀了很多地方的官员,免掉很多官员,杀掉很多官员。

那么对于那些地方的豪强,对于那些地方的那些大族,也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地方的黑社会,也是势力特别大的黑社会,中央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从汉景帝开始,就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任用酷吏。酷吏是什么人?是一些能够用残酷的手段、极端的手段、最严厉的手段来对付这些地方的黑社会,来对付那些违法的贵族,那些违法的黑社会的一些官员,敢干,能干。汉景帝的时候,任用了一个酷吏,这个酷吏叫郅都。郅都就非常非常厉害,他到了地方之后,怎么样?利用地方的一些人,可能他利用的这些人,有些大概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也属于地方的一些无赖。用他们为打手,让他们为鹰犬,来镇压一些大家族,一些横行不法的大家族。汉景帝时期,还任用了一个酷吏叫宁成,这个宁成也是非常非常厉害。他对这些地方的黑社会呢,也是用非常严厉的手段。据说他沿袭了郅都的做法,该杀的杀,该抓的抓。当时人对宁成有一个形容,形容宁成是什么?说这个宁成施政,他来治理地方的时候,相当于什么?有点像狼来看着羊,是这么一种比喻,狼牧羊。狼给羊放牧,你想这个羊好得了吗?狼随时都要吃这个羊,羊吓坏了,整天生活在惊恐的气氛当中。

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为,就是汉景帝时期,对地方的藩国,采取了镇压的态度,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被中央给镇压了。开始中央对于地方的这些藩国态度非常缓和,汉文帝时期对于地方一再忍让,汉景帝开始也是一再地忍让、一再地退让。但是地方的藩国对中央怎么样?得寸进尺,他把中央的忍让当做软弱。这种情况下,当时朝廷很多大臣,还有很多其他的有眼光的人,都跟朝廷说,地方的问题必须要解决,不能再这么一味地退让。汉景帝时期的晁错提出了“削藩策”,就是要削弱地方。最后地方藩国终于觉得自己的翅膀硬了,特别是像吴王刘濞,他自己想称帝,想颠覆中央。他这个野心,你怎么忍让,这个野心也不会消失的。所以汉景帝的时候发生了吴楚七国之乱,吴、楚、赵、膠东、膠西、济南、淄青,这七个小藩国联合起来开始反叛中央,公开地反叛中央。过去他们可能在底下暗中干一些事情,现在不暗中干了,公开干了,公开向中央宣战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央也没有办法了,只好应战。最后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平定七国之乱后,中央马上继续解决地方的藩国问题,进一步削弱减少他们的地盘,削弱他们的权力,削弱他们的实力。这也是在当时汉代中央政府的有为,所以我们说无为中包含着有为,有为越来越多,有为的成分越来越大。



    进入专题: 儒家   道家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中国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339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