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汉民:中国现代教育应该充分利用传统资源

——答《北京晨报》记者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21 次 更新时间:2022-04-20 15:54

进入专题: 现代教育   传统资源  

朱汉民 (进入专栏)  


现代高等教育有两个内容,一个是做人的教育,也是博雅教育,或者说通识教育。另外一个是知识技术的教育,专业的教育,或者也可以说是谋生的教育。近代以来,由于特殊时代的原因,中国高等教育更多的成为技术教育。这带来的种种问题,使人们对我们自己的教育不满意,崇尚洋学历。百年之中,风气不绝。

——朱汉民


传统教育不该放弃

北京晨报:高等教育在当今环境中继续发展,是否就可以期待它的完善?

朱汉民:在完善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个问题。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是完全复刻西方的,但是西方教育制度是在西方社会和文化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而中西方的社会文化并不尽相同,要真正完善,还需要克服许多困难,也并非易事。

北京晨报:那么如何让高等教育和中国的文化融合呢?

朱汉民:大学原本就和文化相关,中国本身也有悠久的高等教育传统,不管是春秋战国时代的私学,还是宋明以后的书院,都有其优秀之处。我一直认为,不妨把这些传统,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补充。西方教育的好处肯定要学,中国传统教育的好处也不应完全放弃,两者结合,或许对于当今的高等教育更有补益。

现代教育的特殊性

北京晨报:现代教育既然是复刻西方教育,却一直有崇尚洋学历的现象。

朱汉民:大多数教育家都承认现代高等教育始于近代的学堂,在那个时代,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困境,一代代的学人寻找富国强民的方法,先学技术,再学体制、思想。当时的列强,一方面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另一面却是侵略我们的敌人,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有非常急迫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文化没有信心,使得教育制度的改革,将原本的传统完全否定。可以说,教育体系是最彻底的全盘西化的领域。但也正因为当时环境的急迫需求,让知识技术的教育更受重视,博雅教育反而被渐渐忽视。

北京晨报:也就是说一开始就有偏向?

朱汉民:大学本身和文化相关,甚至也是一种文化。但是因为特殊时代的原因,使得文化的建设落后。新中国成立以后,又经历以一系列对高等教育的调整,照搬苏联模式,建立单系的学科、学院,而不是综合性大学,再加上行政干预的加强,以至于带来种种负面的效果。可以说,中国大学模式的探讨,先学欧美,再学苏联,再学欧美,在这种反反复复的过程中,发展并不顺畅。

大学先要教做人

北京晨报:是否可以说,对洋学位的崇拜,正是本土教育失败的结果?

朱汉民:近代以来的教育,等于是把高等教育变成了技术教育,这其实是一种职业性的教育。学化学,未来就当化学家,学物理,未来就当物理学家。把通识教育、博雅教育的一面完全隔断。

北京晨报:也就是说教育存在很大的偏差?

朱汉民:是的。全盘复制西方,却没有学好,自己的传统,也同样丢掉了。使得高等教育偏于一面,带来许多问题。学生在大学里,本来应该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不仅仅是学会技术,更重要的是养成完善的人格。没有这个,对于社会来说,崇尚洋学历只是后果之一,更重要的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正确的价值观,这会造成更加复杂的社会问题。

断裂百年的传统教育

北京晨报:博雅教育的缺失,应该如何弥补?

朱汉民:一个是继续学习西方教育制度好的一面。另一方面,中国本身有很好的博雅教育的传统,可以作为现代高等教育很好的补益,也不应该放弃。

北京晨报:传统教育毕竟经过一百年的断裂,还可以接续吗?

朱汉民:现代很多教育者确实缺少一个继承、传播传统高等教育的意识,但这并不代表不能延续。现代教育固然以完全割裂传统教育建立起来了,但是在建立之初,就已经有许多学者开始反思。今天看来,中国一直都在学习西方大学的优秀之处,但这不一定非要完全否定自己,这之间是可以通融的。

传统教育就是育人

北京晨报:那么传统的高等教育是什么样的?

朱汉民:传统的高等教育非常悠久,绵延传承数千年,早有先秦的私学,那个时代诸子百家基本上都是私学的倡导者,也推行者。宋以后,这个传统被书院所继承,和官学并重,支撑中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书院,许多大思想家、教育家通过它来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完成自己的教育理想。

北京晨报: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朱汉民:传统教育其实就是一个博雅教育,就是培养士大夫,使其成为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这一点非常明确。虽然书院也承担着科举的任务,但仅仅是个途径,其目的还是孔子的“成人之教”,教育家坚持的是人格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道德、意志等,使人最终成为可以经世致用、治国平天下的人才,而不是仅仅学会读书考试,这不是书院教育的目的。

被现代化的教育

北京晨报:那为什么被全部放弃呢?

朱汉民:不可否认,书院教育更多偏向于经学,它的教学内容无法解决现代知识的输入问题,不论是师资,还是藏书等方面都有困难。而现实中,晚清废除书院改设学堂之时,救亡图存迫在眉睫,当时代的人们想要尽快解决根本的制度、思想、科学落后的问题,最终放弃了书院。也可以说,中国教育是被现代化的。

北京晨报:这种被现代化有问题吗?

朱汉民:现在看来,这种取舍因为缺少时间进行冷静的思考和整理,必然带来许多问题。虽然一直以来都有学者反思和努力,比如胡适曾经说“废除书院是中国一大不幸事”。但是终究效果不大,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独立学统的失落

北京晨报:传统的书院究竟有什么好处?

朱汉民:第一,书院办学的独立性比较强。很多书院都有自己的学田、有社会的资助,清代以后,甚至还有一些书院通过店铺等获得商业收入。这等于书院都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它保证了书院的正常运行,也保证了书院的相对独立。其二,办学者、书院的山长自主权很大,而且他们本身往往是学者、教育家,在如何培养人才方面,有高超的见解和卓越的方法。其三,有独特的教育理想,虽然他们的学生也要参加科举,甚至也训练八股等,但是教育者总是在避免把教育变成科举的工具。

北京晨报:那么它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呢?

朱汉民:书院从一开始,就是和官学不同的,官学更多的是科举的途径。但是书院培养的,是高尚的人格,是符合当时代价值体系的知识分子,教的是济世的学问,书院的学生固然要通过科举做官,但是做官并非目的,目的是做一个能够治国平天下的好官。这样的目的,只有知识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胸怀、人格等。这也正是书院的魅力所在。

书院无法解决就业

北京晨报: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固然有类似,也毕竟不同,如何学习呢?

朱汉民:这正是问题所在。传统的高等教育确实可以弥补当今教育的不足。但是这两者怎么融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传统教育中通识教育的内容,和现代的通识教育也不尽相同,这是时代发展所致,怎么样培养一个合格的现代人,而不是培养古代人,这是需要注意的,所以它需要新的内容,符合现代社会的内容来达到培养人格的目的。

北京晨报:怎么把书院传统融入现代教育体系呢?

朱汉民:这也是困难的地方,书院无法解决就业的问题,书院教育没有可以被社会所承认的资历,还是要说到文凭,文凭固然不是最重要的,但也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书院教育出来的学生无法谋生、无法就业,书院就不可能成为教育的一部分,更不能长久。这不仅需要教育者的不断探索,也需要社会的支持。

不急功近利的教育

北京晨报:现在国内已经有一些书院出现,并且引起了一些反响,你怎么看?

朱汉民:确实有人希望新办一些书院来补充大学的不足,不过刚刚开始,还谈不上完善。有一部分尚处于蒙学的阶段,不算是高等教育,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到这些书院、私塾中,固然说明了他们对现在的教育不满,但这些书院、私塾并不能真正代替学校教育。还有一些学者,希望办少量的书院,来从事国学、传统文化的教育,这固然很好,但不是大学的全部,大学是一种普遍教育,只教传统文化,不能作为大学的全部。而且同样需要解决就业的问题。

北京晨报:据你看,有没有比较成功的例子?

朱汉民:就我所了解,英国有大学采取的学院制度,师生共处,不但讲学,也探讨学问,和中国的书院有类似之处。香港也有大学采取书院教育,书院不仅管学生的知识学习,通识教育,甚至也管日常生活。老师和学生在一起,负责学生的人格、道德等等的培养,这等于借鉴了传统的书院体系。此外,在香港,也有一些成人教育的书院,其中的学生都是成年人,本身已经有工作了,在这里参加继续教育,这种教育其实比较适合书院,有工作了,就不那么急功近利,专注于提升人的文化素养。


(原载《北京晨报》2012年2月28日《文化头牌》专版)


进入 朱汉民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现代教育   传统资源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288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