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红深:传记文学《梦想与情思》读后感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25 次 更新时间:2022-03-24 16:37

进入专题: 传记  

齐红深  


以人物为主体的著作有史学和文学两大类。史学著作必须真实,不允许虚构。


传记文学是运用除虚构以外的多种文学艺术手法,再现人物生平经历和事迹,展现人物精神风貌,刻画其鲜明形象和生动个性的一种文学体裁。所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必须符合史实﹐不允许虚构。


传记文学在中国具有悠久的传统。司马迁是第一位史传作家。他开创的以人物描写为中心的“纪传体”﹐成为历代正史的标准文体。他的历史人物传记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历代都认为是史书,而非文学作品。此后,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沈约的《宋书》﹐李延寿的《南史》﹑《北史》﹐欧阳修的《新唐书》等﹐也都是公认的史书,而非文学作品。虽然作了一定的艺术加工﹐在局部细节和次要人物上有某些想象或夸张。——但与小说有着根本的区别。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头在北京,脚在东北或者海南,手长在外国也并无不可。只要有读者喜欢即可。——传纪文学是不允许这样的。


为自己作传恐怕是最难的。因为那个“度”很难把握。


近日,我读到一部《伦敦德里之歌——梦想与情思》的自传,一下子被它明快的语言和浓浓的真情吸引住了。


作者刘明琼是二十多年前,我担任辽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兼辽宁省心理学会会长、辽宁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时认识的一位女同志。虽然只见过两次面,但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当时她是沈阳市华新国际学校校长,她中西结合的教育思想和充满爱心的管理方法十分突出。我想把她的事迹编入《辽宁省名师名校长教育思想研究》一书。由于我工作变动而没有如愿,并且失去了联系。


没有想到,二十多年后有缘拜读她的自传。对她有了全面了解,更加佩服这位对教育事业精益求精孜孜以求的专家,也感受到了她诗一般的情怀。


这是一本传播很广的散文式记实作品。纸质书《伦敦德里之歌——梦想与情思》由中国图书出版社(香港)公开出版;电子书更名为《梦想与情思》刊于互联网“掌阅”、“微信读书”和“当当云阅读”;还可在“喜马拉雅和微信听书”收听此书的配乐演播。


作者与新中国同龄,曾经是上山下乡的知青,在边远贫困山区劳动锻炼。从西南大学毕业后,在重庆兼善中学和重庆求精中学任教。1987-1988年赴加拿大蒙特皇家学院进修。深受中西文化的熏陶,具有从幼儿园到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1995-1999年任沈阳华新国际学校校长主持过一个辽宁省“九五”重点教育科研项目。回到重庆交通大学后晋升为教授,曾任教学督导组和专家组成员,承担重庆市人文学科重点课题,为重庆市重要景点、遗址的说明及标识进行英文翻译,著有《论知识经济与教育现代化》(合著),翻译《达.芬奇》、《梵高》等美术教学影片十部,承担《西方文学理论》一书的部分翻译,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散文和诗歌数百篇。


她享受了生活的幸福、快乐和成功,也品尝了癌症及其它许多疾病的折磨。在“崇高”二字的感召下,她以诗一样的情怀和坚靭不拔的精神,在生病七年之后,萌发出留住记忆、撰写自传的激情,开始用笔、用声、用画、影像等多重手段,书写自传。她说:“我为何要写自传呢?因为我想写,我想倾诉,我想留下对世界和人生的爱。我想让年轻的朋友们汲取我的经验和教训,获得更多的幸福!”


全书共分八章,三十多万字,几百幅照片和实物资料。她冲破疾病折磨的痛苦用女人细腻的情怀记述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民族发展历史进程中自己的足迹,感悟72年的人生和40年的教育生涯。最后一章,是对教育的思考和建言。


这本书是从作者从死亡线上回来之后,从脉脉深情里流淌出来的清泉;是山村夕阳西下时飘出来的袅袅炊烟。翻开书页,在温柔细腻的场景里,听得见听见五十年前战场上的枪声和炮响,看得见勤劳勇敢并且苦难和奋斗着的人们,看得见美國西部绮丽的风光和加拿大那红得似火的枫叶,感受得到北方冰雪和南方春天互相辉映的深情......正如作者在书中写道:“我的心是一条潺潺的小溪,它唱着欢乐的歌,也唱着忧伤的歌。我流啊,流啊,我想把欢乐带给别人,我想把忧伤流尽!我的心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我呐喊,我呼唤,我想改变现实中的不公和丑陋,我想奔腾出一片广阔。


她的故事,也是她同代人的故事。她的家庭经历,是这段历史时期整个社会的一个侧面。而整本书中洋溢出来的爱、真诚与热情却并不是在其他的自传体著作中都能够感受得到的。这便是她诗一样的情怀和细腻、生动的语言表现力独有的功效。作者虽然经历了许多磨难、挫折与痛苦,但她没有沉溺在其中,而是坚韧地克服困难,直面世界,磨练出一种通达的人生态度,将“悲剧”转化成了“喜剧”。——这便是本书吸引我打动我,以至于在诸事缠身的状态下被魂牵梦绕的魅力。


本书虽然称为自传文学,却不乏哲理性的思考。其中,关于教育的思考,记录了作者的教育教学实践、理论和经验;与疾病共存和斗争的经历和心得,充满了人生哲理和真挚的大爱。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和深陷疾病和困境之中的人都会从中得到启发和鼓舞。


她的自传不仅是个人史、家庭史,也是社会史的缩影。近些年,由于个人史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广泛地被人们所接受,公众史学渐成显学。但是,未经长时间历史沉淀的当代个人史公开出版的几率很低。这部个人自传不仅由中国图书出版社公开出版,而且被多家网刊连载,足见其不一般。


多年来,我一直在做日本侵华殖民教育亲历者的口述历史,那是前一个时代两个敌对国家的个人史,是过往的历史记忆。从我的经验来看,她的回忆录不仅人物、故事清晰而且使用了大量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厚重感,是难能可贵的。其中,有我当年给她写的一封信。那是我有意把她收录到《辽宁省名师名校长教育思想研究》一书做的一个试探。没有想到,成了史料。


我认为,这部相当厚重的人物自传,不仅是当代既文弱又刚强的女人的梦想与情思,而且是新中国孕育出来的巾帼豪杰高亢的歌声,还是书写当代个人史值得参照的一个样本。


    进入专题: 传记  

本文责编: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大浪淘沙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2246.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