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季焜:农村经济转型与共同富裕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61 次 更新时间:2022-01-25 12:01

进入专题: 农村经济转型   共同富裕  

黄季焜  


感谢邀请我参加今天的大会,我今天讲的农村经济转型与共同富裕。有两大意思:第一,整个农民群体跟城市居民怎么一起共同富裕。第二,农民内部怎么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请大家看一下农业过去40年年均增长5.4%,很重要的增长就是经济作物产品去产出,所以产品高值农业的增长满足国家口粮安全的情况下,要随着收入、城市化增长,我们的需求多样化,在40年以前我们占40到50%的农业产值是来自粮食的,非粮食50%左右。那么每过10年我们高质农业也可以讲是特色农业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几乎所有的省份,非粮食的产值都已经超过70%,部分省份在90%左右,这种高值农业发展对农民增收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这个里面,不管是粮食还是经济作物,畜产品、水产品增长的,综合起来,我这里给大家看一个数据,5.4%的增长里面有2.4%是来自于投入增长,3%来自纯要素增长,我们未来农业纯要素生产就是收入增长,因为投入增长就等于你要扣掉成本,未来要增加,增加农民收益,要增加纯要素增长率,怎么增加纯要素增长,才能增长我们农民收入了?我想过去这几十年经验已经告诉我们,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制度创新,我特别强调制度创新,因为制度创新不要花钱的,也可以创造价值、生产力出来。我不是说奖金多、补贴这种政策支持。政策支持对发展起重要作用是技术进步,育种栽培各方面的技术,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也不要花什么钱。随着我们市场改革、对外开放,使得我们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当然还有很重要的投入,这个投入跟前面讲的投入不一样,农田灌溉基础设施投入,而这种制度创新政策支持农业投入的增长,加上它的顺序性,每40年,它有顺序的过程,促进了中国农业生产力显著增长,促进农民的增收。

未来靠什么?我想还是要靠制度创新,政策支持和农业投入。农民,刚才前面专家也都谈了,非农作业非常重要。40年以前,农村5%左右的土从事非农主业,但是每过10年非农作业占比度显著提高。当然我们也看到区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我前面讲的高值农业发展和非农作业,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具有积极深入的意义,因为高值农业、非农作业产生收入,显著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几乎所有省份过去40年,只要高效农业发展快,只要他非农就业增长快,这地方的农民收入就增长快,相反有些地方慢,他们年均收入增长也是比较慢。

过去40年在我们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出来的时候,我们到底农业劳动生产率跟工业劳动生产率差异有多大变化。如图红色线代表农业GDP占比,黑色线代表农业就业占比,下面这条代表两条线一直的差别,这条线如果变成0,就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等于工业劳动生产率。我想现在我们农业劳动生产率这里还有很大的差距,差异区域有很大的距离。

必须不断的城镇化,扩大城镇化,乡镇继续扩大,创造就业,才能真正使农民务农、务工的收入一样。过去40年时间也证明了这一点,我用过去40年所有省份,横坐标代表结构转型,农业增长的同时,工业增长更快,把更多劳动力转出来,各个省份的过去40年,也不管哪个地区,只要结构转型快的地方,农民收入增长的也快。

在过去40年,我把中国农村经济转型分成4个阶段,今天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展开讨论。总的来说,大宗农产品转多样化,保非农就业,现在我们要保障口粮安全,高效农业发展、绿色等等方面,城乡融合发展等。总的来说都是向高效、绿色、高值农业、非农就业转变,这是一个总体发现,不但是中国这个现象,全球也是这样的现象。

当我们进入这个阶段的时候我们怎么办?怎么提高农民收入?很多专家都谈到个人的看法,但我也想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这个阶段我们面临很多挑战,我认为三大挑战,我们国家在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今天不展开讨论,因为这方面现在已经比较明朗。另外我们又要保障粮食安全,又要农民增收,看上去有矛盾,怎么解决这些矛盾,同时还要达到共同富裕。我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要解决粮食安全,粮食安全解决不好,我们就没办法发展特色农业,没办法进行农业生产农民增收。我预测从现在到2035年,我不展开讨论了,刚才杜主任前面也做了引用了我们这些结果,这是我们预测的一些生产,水稻、小麦、玉米、水产品、畜产品等,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粮食完全能够聚集的,不要太多的担心,我们不要担心如何投入更多的科技,使它我们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按使品质质量不断改善等等,要做工作。当然大豆和玉米等产品进口要不断增长,我们预测玉米进口到2035年以后进口率达到80%左右。但是把三大组,水稻、小麦、玉米加起来,我们还是能够达到90%以上的聚集度,所以我觉得这方面能够聚集的,我们要有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不进口大豆玉米,换句话我们这边就进口畜产品,这样可以安全吗?大家在这方面有很多讨论的。到2035年以后,如果不进口农产品,就要增加47%的耕地面积,这是不可能的。但对今天来说,我想关键的问题也是如何保证粮食安全并实现农民增收,同时如何实现包括农民在内的人民共同富裕,我就讲些概念,因为现在很多政策并不是沿着这个方向演变的,演变为支持农业发展。

首先要实现农民跟城市居民共同富裕,农业和工业劳动生产必须趋同,怎么趋同呢?两方面的目标。一方面要大幅度减少农业劳动力数量,农业劳动力现在占比24%,我们预测在理想的情况下2050年要降到4%,农业GDP占到3%。即便这样,工农之间有差异。

第二个方面要大幅提升农民文化素质,你不能说他们是体面的职业,我们做劳动生产要趋同,你不能说工业是大学毕业,农民小学毕业,跟工业的收入是一样的,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幅度提升农民素质,这个是我们的两大方向。

但是未来下降到4%的劳动力,这是什么概念?根据我们人口劳动力年龄的分布,到2050年的时候我们农业劳动力大概还是要3000万,从2亿多减少到3000万,种植业大概2400万,但是这种情况即使保持18亿耕地红线,我们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时候,即使劳动力到2000多万的时候,农业现代化是什么样的样子,大家都比较清楚。

要实现农民跟工业工人一样的收入,这个是任务是非常艰巨的。过去30年劳动力下降了1.4亿人口,从2018年再到2050年要下降1.7亿劳动力,那个时候非常艰巨的,但你说我不要下降1.7亿,但是农业生产率太低了,没办法跟工业进行比较。

这种艰巨性还体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推进全员劳动增长率增长,换句话来就减少劳动力就业。这种情况下我们下一步工业化,如果以建设农业劳动力,要建成劳动就业的工业化,对我们整个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面临很大的挑战。

第二个方面的挑战就是提高农民的素质,我们根据2019年各行业就业人员的教育程度进行分组,农业的人口教育程度如何?务农的人大专以上非常低,就1%左右,像这样的人口非常低。但你说不好比,我同各个国家进行比较,中国是在最上面,初中以下的文化教育占92%,大专以上的主要是在国家政府部门、科研单位、事业单位。美国务农人口三分之一以上就是大学毕业以上,日本、荷兰、欧洲大部分是高中毕业以上。所以我们要让务农人口达到高中毕业以上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前面讲的我们要实现全体农民、城市居民共同富裕,必须劳动生产率趋同。农业既要粮食安全,又要实现农民内部的共同富裕,怎么办?它可以向规模化、生态化的现代化方向转型,问题不是很大的。

过去十几年,几十亩规模的农户已经占到85%左右,100亩规模的农户不到0.5%。这种情况小农生产粮食不太可能,因为他难以保障家庭足够收入。这几年他们发展了高质农业、特色农业,不但面临市场风险,还面临政策风险,说非粮化、非农化,有些地方把好好的高值农业全部拔掉。所以小农户不知道怎么办了。大农户由于受到了价格波动的影响,难免有一些退化。

所以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种植业必须要“二八定律”转变,才能保障粮食安全,才能达到共同富裕,20%的大农户生产大宗产品、粮食产品,80%的农户生产特色高值的农产品,让他们的收入是一样的,大农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小农发展特色农业,促进乡村振兴。

最后提几建议:

过去40年,制度创新、政策支持,农业投入方面,是农业生产力增长、农民增收的主要推动力,未来还是促进我们农业发展主要驱动力,我们要加快推进城镇化速度和非农作业,农村乡村的城市化,大幅减少农业劳动力和提升农民素质。同时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向转变过程中,向“二八定律”方向转变,建立针对大农小农的政策支持体系,因为大农、小农的需求不一样,特别要支持适度规模的家庭工厂,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信贷、种粮的收入保险保障体制,小农业支持他们的营销合作社,电商,小额信贷,社会化服务,特色产品和发展市场保险等等制度,只有他们分开分工发展,当我们遇到粮食安全的时候可以把小农特色农业砍掉,当我们促进特色农业发展的时候也不会忘记粮食安全的目标。谢谢!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首席科学家;本文根据作者在“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2021)——聚焦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上的主题演讲录音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


    进入专题: 农村经济转型   共同富裕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118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