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瑞平:疫情加速世界经济变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90 次 更新时间:2022-01-09 11:41

江瑞平 (进入专栏)  


进入2020年,一场百年不遇的疫情突如其来,疯狂肆虐,迄今仍在全球蔓延,众多国家陷入失控状态,何时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尚不得而知,前景很难乐观。疫情爆发之前,世界经济已经处在大变局之中,疫情蔓延产生的最重要影响,不是阻滞、而是进一步加速了这一大变局;不是改变、而是进一步强化了大变局已经显现出的主要变化趋向。

一、大国实力对比加速变化

进入本世纪以来,大国实力对比已经显现加速变化之势,以致成为世界经济大变局的重要表现。其中中国、美国和日本作为全球前三大经济体,相互之间的实力对比变化最为显著,其他大国虽有所调整,但不太明显,不必重点讨论。就中美日三国各占全球GDP总量的比重看,中国在2000-2019年间提升了12.7个百分点,由3.6%提升至16.3%,继2005年超过法国、2006年超过英国、2007年超过德国之后,2010年又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在同期则下降了5.5个百分点,由30.3%下降至24.8%;日本更下降了8.4个百分点,由14.4%下降至6.0%。结果是中国相当于美国经济总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11.8%攀升至2019年的66%,19年间攀升了54.2个百分点;中国相当于日本的比重同期更由24.9%攀升至2.7倍!疫情对大国实力对比关系造成的最重要影响,不是改变、而是进一步加速了已有的变化趋势: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进一步加速提升,而美日两国则在相应进一步下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0年10月13日发布的最新预测,2020年中国GDP增长率为1.9%,美国和日本分别为-4.3%和-5.3%;2021年中国为8.2%,美国和日本分别为3.1%和2.3%。据此推算,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要达到美国的71.5%和日本的2.95倍;2021年将进一步提升至美国的75%和日本3.12倍。换句话说,经历疫情导致的急剧衰退和强劲反弹,中国相当于美国经济总量的比重攀升了九个百分点,在短短两年间由2/3一举攀升至3/4!疫情加速的大国实力对比关系急剧变化,对疫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极为深远,必须予以高度关注。

二、多边治理机制加速变革

在疫情爆发之前,多边治理机制存在的矛盾和缺陷已经全面暴露,全球治理效果明显衰弱,全球性问题日趋严重,从而导致变革需求愈加强烈,以致成为世界经济变局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如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谈判(多哈回合)几近失败、被视为WTO“皇冠明珠”的上诉机制因美国阻挠几近停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面对各种形式的金融货币危机束手无策、几乎无所作为等。疫情爆发之后,这些既有问题和缺陷暴露得更加充分,后果更加严重。尤其是在全球防疫抗疫和复工复产方面,几乎看不到联合国系统的实质性作为;本应担当重任的世界卫生组织面对疫情蔓延显得那么无能为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面对全球金融震荡和市场波动显得那么力不从心;世界贸易组织面对全球贸易阻塞和产业链条断裂显得那么难有作为;如此等等,显然都是疫情爆发之前就已存在的老问题,而所有这些老问题在疫情爆发之后都进一步恶化了,从而也进一步加大了变革的迫切性和紧要性。步入后疫情时代,全面变革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越来越成为摆在世界各方、尤其是大国面前的重大课题。

三、区域合作格局加速重构

上世纪90年代后,各种形式的区域合作框架蓬勃兴起,以致形成在全球影响最大的“三极格局”——“欧洲—北美—东亚”。且这一“三极格局”的基本态势表现为“欧洲引领—北美跟进—东亚滞后”。疫情爆发之前,这一区域合作格局已经显现重构之势:领先和跟进的欧美两极皆已遭遇反动,代表性事件是英国脱欧和美国退出TPP;而滞后的东亚却呈后来居上之势,代表性事件是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不断提速。同样,疫情对区域合作格局的主要影响,不是改变重构方向、阻止重构步伐,而是进一步加速了重构进程。面对疫情,欧美两极区域框架几乎无所作为,区域成员各自为阵、各行其是甚至以邻为壑;而在东亚一极,无论是在防疫抗疫,还是在复工复产方面,合作努力和成效均可圈可点,东亚合作固有的“危机驱动”特点,面对疫情危机同样发挥着独特作用。目前东亚各方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的,主要是尽快推动RECP如期签署,这不仅是对东亚,而且是对全球提振市场信心、强化复苏动力、坚持开放合作的最为强劲、甚至是唯一强劲的动力。

四、全球产业链条加速重组

疫情爆发之前,全球产业链已经显现重组势头。逆全球化暗流涌动,是重组的最重要背景。美国带头强推与中国经济“脱钩”,是推动重组的重要地缘政治要素。疫情爆发之后,为防疫抗疫而不得不启动的“大闭锁”,直接导致了全球产业链条的断裂,尤其是疫情暴露和凸显出的产业安全、经济安全乃至国民生命安全问题,更进一步加速了重组的势头。重组的主要趋向,包括回归本土、缩短链条、区内布局等多个方面。全球产业链条重组进程中最应处理好几对重大关系:一是效率与公平。融入全球产业链,意在获取国际产业分工的效益,提升产业发展的效率,但因此可能损害公平,因为在全球产业分工的不同位置,所获利益或所受损害可能极不相同;二是效率与安全。这是疫情暴露出的最大问题,由于依据比较优势融入全球产业链的结果,可能放弃一些重要防护产品和生活必须品的国内生产,当物流因疫情而中断时,安全问题就被凸显出来。疫情导致的产业链条中断,本身即直接提升了各方对产业安全、经济安全的重视;三是效率与政治。充分融入和合理参与全球产业链,显然能够提升有关各方的发展效率,但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地缘政治考量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脱钩”与产业重组的主要因素。疫后必须重点关注的是,中国越来越成为全球产业链的最重要环节,美国发动的“去中国化”、“与中国经济强行脱钩”到底能走多远,全球产业链到底会造成何种影响。

五、世界经济中心加速转移

疫情爆发之前,世界经济中心已经显现进一步向东亚地区转移的势头。尤其是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已高达50%左右,其中中国一国要贡献约30%。疫情正在加速这一势头。其主要原因和背景,显然是在全球防疫抗疫,从而复工复产方面,东亚各国的表现更加优异,效果更加明显。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各国,虽也遭遇了疫情的巨大打击,但防疫抗疫和复工复产的效果无疑是全球最好的。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上述最新预测,2020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亚洲的增长率为-1.7%,要比全球平均负增长(-4.4%)低2.7个百分点;2021年的增长率将回升至8%,又要比全球平均水平(5.2%)高2.8个百分点。这种“衰退更轻、回升更劲”的态势,显然意味着疫情进一步加速了世界经济中心和重心向东亚的转移的进程。

六、中国发展格局加速转型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刚刚结束,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从已经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看,最值得关注的重大变化,是高度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此还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未来五年和十五年中国经济发展格局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扩大内需”,一定会对世界经济造成多层面重大影响。毫无疑问,中国发展格局的加速转型,越来越重视国内大循环、扩大内需和产业安全,是国内国际环境发生深广变化等多层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疫情导致中国发展面临的外部国际环境区域进一步恶化,显然是其最主要背景。


进入 江瑞平 的专栏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078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世界知识》2020年第23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