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这样的一种“内循环为主体”,我认为就是现在中央所强调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新”这个概念之下最主要的内容。以内循环为主体,同时也绝不放弃积极地继续处理好、发展好外循环。但是客观上从总体来说,支撑我们进一步推进发展的新的动力源,在具体分量的权衡上来说,很明显,新发展格局里面,我们要更多地依仗于内循环。
这个内循环为主体,既有客观的必要性,又有现实的可能性。各种因素合在一起,我们在面对种种不确定性的过程中,要掌握好这方面仍有的确定性,打造面对全球经济继续发展中我们中国的新格局,而这种新发展格局里面内在的要求,是更好秉持一种综合配套系统论的思维,处理好内外循环关系,以高质量发展的诉求,在新的发展阶段上实现中国发展的升级。
十四五规划期间,按照总书记对于中央关于十四五和2035远景目标规划建议的说明,可知实际上点明了的一个节点目标,是十四五末期要使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达到现行标准(即是世界银行有明确量化标准的)高收入经济体的门槛水平;再往后推进到2035年,初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更好地以内循环为主体,实现内外循环相互促进这样的一种发展过程,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打造,可以使我们更有效地掌握好主动权。
这种主动权掌握上的要领,既包括中国要在扩大内需方针指导之下,更好地抓住有效投资,在中国自己广袤的国土上面,使我们的有效投资作为一个“做大蛋糕”的初始环节,来更好地形成我们发展的后劲,由有效投资带出更稳固的就业,更多的社会成员收入的增长,从而进一步调动消费潜力;也包括要通过体制的改革,消除社会成员在消费方面的一些“后顾之忧”形成预防性储蓄所带来的低边际消费倾向这样的堵点,克服约束边际消费倾向提高的不利因素,使投资与消费积极有效地形成一种扩大内需的完整链条。
而且同时,也还要积极推进对外贸易,要在国际风云变幻的过程中,依托于我们中国经济的成长性,包括在疫情冲击之下,我们已经看到的中国自己的一些相对优势的发挥,使我们在各个经济体里面,在复工复产这方面继续走在靠前位置上,乘势更为灵活有效地发展外贸。
总之,进一步和国际社会处理好互动的关系,以和平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中国在自己的本土上以双循环的相互促进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现代化水平,过程中既积极做大蛋糕,又更为注重地分好蛋糕,发力促进共同富裕,需要充分发挥我们投资消费的潜力,进一步促进外贸与国际合作。
关于中国新发展格局里的高质量发展和升级发展,我愿意特别强调中央所说的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创新发展。这个创新发展第一动力,要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中国改革深水区的攻坚克难上,要把我们改革里面要啃的一些硬骨头啃下来,以制度创新打开中国成长性发挥过程中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相当可观的潜力空间。
这样一种面对全球经济而掌握好中国自己新格局打造的思路,我觉得至少有前面可以观察的对外和对内两大视角上我们可以列出的这样一些要点。借这个机会,自己发表这样一些于研究中形成的基本认识,来向各位做汇报并请各位批评指正。这就是我今天的发言,谢谢大家!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30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