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铎:海洋治理需要大国责任担当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03 次 更新时间:2021-11-10 21:57

进入专题: 海洋治理  

丁铎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9日在中国-东南亚南海研究中心、中国南海研究院和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主办的第二届“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简明扼要而又掷地有声地阐释了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以“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核心的中国海洋治理观,向国际社会发出中国坚持多边主义维护海洋秩序、坚持对话协商促进海洋和平、坚持开放包容深化海洋合作、坚持绿色发展保护海洋环境的明确信息。

“海洋的和平比金子还珍贵,几千年来中国人通过海洋传播友好,从未发动过侵略与扩张。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坚持尊重各方合理的海洋利益诉求,通过对话弥合分歧,通过谈判化解争端。”相比之下,部分传统海洋强国围绕海洋进行的侵略扩张和海上霸权的行径曾经长期大行其道,且至今余毒未消。

从国家实践上看,中越在北部湾完成了海洋划界,中韩已经启动海洋划界谈判,中国与日本建立了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机制,与菲律宾、马来西亚建立了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与东盟各国就“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也正在积极推进。作为地区和平的守望者与海洋合作的引领者,中国将继续通过务实的海洋外交塑造符合本地区国家长远利益的区域海洋治理格局,并在全球海洋治理层面发挥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

在中国周边地区的海洋治理议题中,南海问题面临复杂而独特的国际政治生态。一方面,地区国家经济融合发展势头良好,合作动力强劲,但岛礁领土和海洋划界争议不时凸显,大国战略博弈集中,地缘政治影响突出;另一方面,海洋环境保护、生物资源养护、海上航路安全、海上搜救与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难以满足南海沿岸国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问题越复杂,地区国家就越应用理性的力量维护海上稳定和合作的大势,但这一目标仅靠中国一己之力不可能实现。

多年来,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处理南海问题上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双方对彼此在南海问题上的关切和诉求有着日渐深刻和直观的理解,而南海形势的波折起伏和跌宕转圜也雄辩地证明,在南海搞集团对抗行不通,拉拢域外力量制衡中国也没有出路,以规则构建管控危机、以海上合作淡化分歧、以谈判协商化解争议方为妥处南海问题的正途。

当前,中国和东盟国家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促进疫后经济复苏的道路上艰难前行,求稳定谋发展是人心所向。南海局势由趋稳向好转向动荡不安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中国与东盟即将举行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峰会,明年还将纪念《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20周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应抓住契机,不忘初心,切实、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争取早日达成“南海行为准则”,凝聚有关各方的共识并使其真正成为南海和平稳定和有效治理的“压舱石”。

“海洋与大陆是和合共生的关系,而非海权陆权竞争的零和博弈,更不能再把海洋作为在全球推行单边强权的工具。”个别国家强调海权控制、单方面推行海洋霸权主义,非但无助于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海洋危机,无益于促进全球海洋治理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反而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甚至危害国际海洋秩序。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海洋治理中的传统安全问题难以根除,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凸显,完善全球海洋治理体系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各国应当团结起来,高举多边主义旗帜,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海洋秩序,在多边主义的旗帜下,保持全球海洋公共产品的充足和稳定供给,大国合作至关重要;推动全球性海洋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发展中国家不可或缺。

中国是陆海兼备国家,在历史上就是海洋大国。中华文明对海洋有着丰富的认知和深切的体悟,中国的海洋视野也必然会伴随着民族复兴步伐的加快而投向深海大洋。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从全新视角阐释了人类与海洋和谐共生的关系,为全球海洋事业发展明确了方向。

“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让海洋永远成为人类可以栖息、赖以发展的美好家园。”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绝不是空洞宣示,也不是所谓“意识形态”输出,更不是从“实力地位”出发谋求地缘优势的政治工具。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植根于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之中,也是新时代的中国对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全球治理体系合理化呼声的响亮回应,是对全球海洋治理的基本价值共识的凝聚、提炼、重申与发展,是中国从人类社会整体利益的恢弘视角出发践行多边主义的精神力量和行动指南。


丁铎,中国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原文发表于《环球时报》


    进入专题: 海洋治理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957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