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马克思′韦伯,《印度的宗教》,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马克思′韦伯,《中国的宗教》,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纪登斯,《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简慧美译,台北:远流出版社,1989年。
顾忠华,《韦伯学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施路赫特,《理性化与官僚化》,顾忠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王美秀,段琦,《基督教史》,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
约翰′麦克曼勒斯,《牛津基督教史》,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
马丁′路德,《路德选集》(上、下),香港基督教辅侨出版社,1957年。
马丁′路德,《路德神学类编》,香港道声出版社,1961年。
马丁′路德,《路德三檄文和宗教改革》,李勇译 谢文郁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梅列日科夫斯基, 《宗教精神》,学林出版社, 1999年。
罗. 高德福瑞, 《宗教改革掠影》, 群言出版社,2014年。
约翰·加尔文, 《基督教要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上海, 2010。
约翰′B′科布,《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互转化》,黄铭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
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蒙塔尤》,许明龙、马胜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特尔慈, 《基督教社会思想史》.基督教历代名著集成,基督教文艺出版社, 香港, 1991年。
李平晔, 《宗教改革与西方近代社会思潮》,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2年。
Karl Lowith,《Max Weber and Karl Max》,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1993年。
Owen Flanagan,《The Bodhisattva’s Brain》,The MIT press,2011年。
二、 论文
程恭让, 李彬, 《星云大师对佛教的十大贡献》,世界宗教文化, 11 (2015)。
陈兵,《正法重辉的曙光》,《普门学报》,2001年第一期。
王雷泉, 中国佛教走出围墙困境及进入主流社会的路径. 法音, 18 (2013).
邓子美,《人间佛教释疑》,《法音》,2007年第12期。
邓子美,《赵朴初与星云的人间佛教理念与实践》,《五台山研究》,2005年3月。
邓子美,《赵朴初与星云的人间佛教理念与实践(续)》,《五台山研究》,2005年4月。
何建明,《人间佛教的百年回顾与反思——以太虚、印顺和星云为中心》,《世界宗教研究》,2006年第4期。
赖永海,《人间佛教是当代佛教的主流》,《普门学报》,第2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1年。
满耕法师,《星云大师与当代“人间佛教”》(五之三),《普门学报》第三十三期。
李利安,《佛教的超人间性与人间佛教》,《哲学研究》,2005年第7期。
[1] 太虚:人生佛教之目的,太虚大师全书,第三卷,(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第206页。
[2] 陈兵,邓子美,二十世纪中国佛教,(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第173页。
[3] 程恭让,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研究. (高雄:佛光出版社,2015). 第95页
[4] 王雷泉, 中国佛教走出围墙困境及进入主流社会的路径. 法音, 18 (2013). 第22页
[5] 程恭让,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研究. (高雄:佛光出版社,2015). 第38页
[6] 梅列日科夫斯基, 宗教精神. (北京:学林出版社, 1999). 第241页。
[7] 同上, 第166页。
[8] [德]马克斯·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第52页。
[9] 同上, 第52-53页。
[10] 梅列日科夫斯基, 宗教精神. (北京:学林出版社, 1999). 第173页。
[11] 释印顺, 华雨香云. (北京: 中华书局,2011). 第189-190页。
[12] 在中国大陆,直到1983年,在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赵朴初所做的关于把提倡人间佛教作为中国佛教协会的指导方针的《中国佛教三十年》才获得通过。
[13] 太虚大师,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太虚大师全书,第31卷,(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 第72页。
[14] 太虚大师,上佛教总会全国支分部联合会意见书,太虚大师全书,,第18卷,(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 第287-288页。
[15] 同上, 第290页。
[1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第9页。
[17] 邓子美,超越与顺应,(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第197页。
[18] 邓子美,太虚大师全传,(台北:慧明文化出版公司,2002). 第152页。
[19] 楼宇烈,中国佛教与人文精神.(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第149页。
[20] 太虚大师,我的佛教革命失败史,太虚大师全书,第31卷,(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 第58页。
[21] 斯蒂芬·茨威格,良知对抗暴力——卡斯特利奥对抗加尔文 (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 第343页。
[22] 特尔慈, 基督教社会思想史. 基督教历代名著集成 (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1). 第148页。
[23] 约翰·加尔文, 基督教要义. (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 第345页。
[24] [德]马克斯·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第 82页。
[25] 同上, 第82页。
[26] 梅列日科夫斯基, 宗教精神. (北京:学林出版社, 1999).第264页。
[27] 同上, 第156-157页。
[28] 李平晔, 宗教改革与西方近代社会思潮 (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2). 第213页。
[29] 罗. 高德福瑞, 宗教改革掠影. (北京:群言出版社,2014).第24页。
[30] 约翰·加尔文, 基督教要义. (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 第371页。
[31] 李平晔, 宗教改革与西方近代社会思潮 (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2) . 第227页。
[32] 梅列日科夫斯基, 宗教精神. (北京:学林出版社,(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进入 吴小安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宗教改革 因信称义 人间佛教 菩萨道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哲学 > 宗教学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29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