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深层逻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76 次 更新时间:2021-08-02 00:02

进入专题: 中国共产党  

李永胜  


核心提示: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深层逻辑,就在于“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以真理的光芒,照亮了我们党前行的道路,赋予了我们党坚不可摧的信仰信念、深厚隽永的价值支撑、重若千钧的人民性情怀、积极理性的批判性建构力,引领着我们党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闯过一道又一道沟坎,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这就从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三者的内在关联角度,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深层逻辑。

所谓深层逻辑,就是指事物背后最本质的原理,是人的行为指南。马克思主义行,之所以构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深层逻辑,就在于它赋予中国共产党真理的光芒、信仰的力量、价值的支撑、人民性情怀、批判性建构力,使中国共产党以丰盈充沛的精神能量,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以不可逆转的态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向新征程。

真理的光芒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具有强大的科学真理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2]马克思主义具有巨大的真理威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理论,为人类点亮了改造世界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它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及时回应各种社会问题,并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精神旗帜和指导思想,从中获得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获得了百试百灵的锐利思想武器,最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民族复兴的道路,真正由精神上的被动转变为精神上的主动。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很多政治力量都没有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3],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质言之,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点亮了漫漫长夜里的灯塔,照亮了我们的前行之路,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有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烛照,中国共产党就如同拥有了不断生发的参天大树之根本,赢得了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源泉。

信仰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科学的真理体系,也是一套崇高的信仰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有了这种“真经”,共产党人的心中就充满了崇高的信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奠基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引领着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共产主义信仰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之上,是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占据了精神和道义的制高点,意境高远,深邃隽永,光彩四射,这种信仰一旦确立,就深入骨髓,嵌入灵魂,融入血脉,笃定不移,坚不可摧,牢不可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心有所信,方能行远”[4],深刻阐明了“信”对“行”的赋能赋力作用。人无精神不立,党无精神不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熔铸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脊梁,塑造出共产党人的坚强政治灵魂,形成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战胜一切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支柱。

心有所信,充满力量。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翻开百年党史,品读党的故事,从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能品味信仰的味道,感受真理的甜蜜;从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誓言,可感悟信念的力量,触摸理想的坚韧;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情,可领悟信仰的强健,体会信念的执着。信仰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崇高的信仰信念是精神之钙,滋养心灵,净化灵魂,点亮心灯,使人焕发活力,充盈力量。百年党史告诉我们,“信”是“行”的力量之源,信仰信念坚定,就拥有了无比强大的力量,它是生命之火炬,长明不熄,光芒万丈;它是海上之灯塔,屹立不倒,指引方向;它是奋斗之旗帜,迎风飘扬,奋进不止。

心有所信,所向披靡。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披荆斩棘、攻坚克难背后的信仰信念。回首百年征程,党用马克思主义信仰把中华民族空前组织起来,用共产主义信念把中国人民凝聚团结起来,熔铸成打不烂、摧不垮的钢铁意志,汇聚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磅礴中国力量。凭着崇高信仰信念,党带领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凭着崇高信仰信念,党带领人民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开拓进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凭着崇高信仰信念,党带领人民在新时代继续团结奋斗,攻克了困扰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绝对贫困堡垒,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境界。百年党史证明,“信”是“行”的制胜法宝,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是砥砺共产党人不畏风险、奋勇向前、克敌制胜、所向披靡的精神法宝。

心有所信,行稳致远。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回眸百年征程,就是一部为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矢志不渝、砥砺奋进、不懈奋斗的壮阔史诗。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是蕴含科学智慧、真理光芒与价值魅力的思想力量。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为支撑,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开天辟地大业,迎来了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沧桑巨变,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为支撑,中国共产党探索、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中华民族引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康庄大道,在逐梦圆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道路上劈波斩浪、奋勇直前。百年党史说明,“信”的境界决定“行”的长短,信仰有多高,就能走多远,崇高信仰信念蕴含巨大能量,赋能赋力人的行为,支撑着中国共产党人奋斗拼搏、勇往直前。

价值的支撑

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活动的两大原则,它们构成人类实践的两大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真理体系,也是正确的价值体系,它包含了对为了谁、依靠谁、意义何在等价值问题的追问与解答。马克思主义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价值追求,是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信念基础上的价值体系。可以说,它是真善美相统一的思想理论体系。

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价值追求,反映了历史主体的根本诉求,契合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表现出对人类命运的高度关切与终极关怀,内蕴着高阶的价值品味与审美意识,因而是最大的善和最优的美,具有强大的价值魅力。

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价值是利益的集中反映和体现。马克思主义以“人民利益”这一宏阔视野、高远意境与宏大格局,赋予中国共产党人深厚隽永的价值支撑,使共产党人获得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营养的滋养与浸润,从而获得了无穷的价值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装,将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自己的一切活动都建立在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崇高价值之上,深耕人民群众的利益之田,用心血、汗水、泪水浇灌它、呵护它,因而才能在百年风雨中不断成长,不断发展,获得强大的力量,创造辉煌的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5]简言之,建党百年史,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激励、鼓舞、驱动和引领下,为人民造福的历史。

回首百年峥嵘岁月,民主革命时期,在马克思主义价值引领下,我们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进行土地改革,消灭剥削制度,目的是让人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决基本生存问题。改革开放时期,在马克思主义价值引领下,我们党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目的是让人民解决温饱不足问题,从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马克思主义价值引领下,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目的是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走向共同富裕。在实现人民幸福这一美好价值追求的支撑、激励与鼓舞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惧风雨,不怕牺牲,不懈奋斗,勇往直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闯过了一道又一道沟坎,创造出无数令全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

人民性情怀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它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建立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6]马克思主义的这种鲜明的人民性特征,赋予中国共产党人深厚的人民性情怀与人民性特质,使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结成了紧密的命运关联。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在创立过程中,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我们党形成了包括“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在内的伟大建党精神,始终扎根人民,与人民血脉相连,时刻坚守人民立场,一心为民造福。人民性已经成为党鲜明的价值底色和情感基础,构成党战胜千难万险、创造辉煌业绩的精神法宝。

回眸百年历程,人民性赋予党深沉隽永的赤子情怀,使党始终心系人民,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鞠躬尽瘁,奉献牺牲。从革命时期的抛头颅、洒热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争取人民解放,到改革开放时期的让人民富起来、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人民”二字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心目中重若千钧,至高无上。

历史验证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真理性与价值性。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民性源头走来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持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上自由幸福和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百年来,党把光荣归于人民,感情倾注人民,根脉植根人民,忠诚献于人民,从而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获得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无穷力量和生生不息的精神养料,形成了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动力,从而永葆青春,芳华无限。

批判性建构力

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过程中创立的一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带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不是消极的批判与简单的解构,而是建立在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基础上的理性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批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中,批判仅仅是手段,不是目的,它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过程中,认识并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矛盾、弊端、趋势与规律,并发现一个新世界,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愿景。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蕴含着一种科学的、理性的、批判性的建构力。

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批判性建构力赋予中国共产党强大生机与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7]回首百年奋斗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性建构力,激活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创造力,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创新创造智慧与力量。在马克思主义批判性建构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伟大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定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质言之,马克思主义理论赋予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的批判性建构力,昂扬向上、生生不息的创新创造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赋予中国共产党真理、信仰、价值、情怀、建构的巨大能量与力量,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根本原因。


    进入专题: 中国共产党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781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论坛,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