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朗:宗白华对中国美学和中国艺术的阐释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159 次 更新时间:2021-07-14 11:20

进入专题: 宗白华   中国美学   中国艺术  

叶朗 (进入专栏)  


宗白华先生对中国美学和中国艺术的阐释精深微妙,至今仍给我们许多深刻的启示。这些启示,有一些是属于美学基本理论的理论核心区的启示,因而是对我们构建具有中国色彩的美学基本理论和美学理论体系极为重要的启示。

一、美不能离开心灵的创造。

宗白华先生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这是对中国美学关于美的观念的阐释。中国美学在美的本体上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离不开人的心灵的创造。

唐代思想家柳宗元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柳宗元这段话提出了一个思想:自然景物(“清湍修竹”)要成为审美对象,必须要有人的审美活动,必须要有人的意识去“发现”它,去“唤醒”它,去“照亮”它,使它从实在物变成“意象”(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彰”,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

和柳宗元同时代的画家张璪有八个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八个字成为中国绘画美学的纲领性命题。“造化”即生生不息的万物一体的世界,亦即中国美学说的“自然”。“心源”是说“心”为照亮万法之源。万法(世界万物)就在这个“心”上映照、呈现、敞亮。“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是“造化”与“心源”在主客二分基础上的统一(认识论意义上的统一),而是“造化”与“心源”在存在论意义上的合一。也就是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是认识,而是体验。

宗白华在他的著作中发挥中国美学的这个观点,一再强调审美活动是人的心灵的创造,美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因为中国艺术是心灵的映射,心灵的创造,所以宗先生又强调中国艺术作品乃是呈现一个心灵的境界。

宗先生指出,意象世界是“情与景的结晶品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

二、中国艺术所呈现的境界不同于西方艺术的物我对立的境界,是物我同一的境界。

先生一再说,“中、西画法所表现的‘境界层’根本不同:一为写实的,一为虚灵的;一为物我对立的,一为物我浑融的。”西方艺术的宇宙观是主客观的对立,“人与物,心与境的对立相视”。所以物我之间总不免有“一种紧张,一种分裂,而不能忘怀尔我,浑化为一”。而中国画的真正对象和境界是“那无穷的空间和充塞这空间的生命(道)”,“中国人对于这空间和生命的态度却不是正视的抗衡,坚强的对立,而是纵身大化,与物推移。

正因为这样,宗先生一方面强调中国艺术是心灵的创造,一方面又强调在中国艺术作品中,心灵和自然的完全合一。“中国宋元山水画是最写实的作品,而同时是最空灵的精神表现,心灵与自然完全合一。” 中国艺术“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是自然的本身”。

宗先生指出,中国艺术的这种境界特征,它的根基是中国哲学。他在《形而上学提纲》中说,西方的形而上学体系是“唯理的体系”,而中国的形而上学体系为“生命的体系”。宗先生说,“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身就是节奏与和谐。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一切艺术境界都根基于此。”“中国画的主题‘气韵生动’,就是‘生命的节奏’或‘有节奏的生命’。”中国山水花鸟画的美学就是“于静观寂照中,求返于自己深心的心灵节奏,以体合宇宙内部的生命节奏”。心灵本身是宇宙的创化。“故中国画的境界似乎主观而实为一片客观的全整宇宙,和中国哲学及其他精神方面一样。”

三、中国生命哲学启示人们体味人生之情趣,因而成就一种审美的人生。

前面讲过,宗先生认为西方的形而上体系是唯理的体系,中国的形而上体系是生命的体系。宗先生说,中国人讲的“象”,“由中和之生命,直感直观之力,透入其核心(中),而体会其‘完形的,和谐的机构’(和)”,“乃为直接欣赏体味(赏其意味)之意象”。

这种生命哲学的形而上学就会影响和启示人们去追求一种审美的人生,宗先生以魏晋人的人生态度来说明。

宗先生把魏晋人的人生态度归纳为两点:“一是把玩‘现在’,在刹那的现量的生活里求极量的丰富的充实,不为着将来或过去而放弃现在价值的体味和创造。”“二则美的价值是寄于过程的本身,不在于外在的目的,所谓‘无所为而为’的态度。”

宗先生说的“把玩现在”,就是王夫之说的“现量”。美感是“现量”,“现量”的一个意义是“现在”。美感是“现在”,就是当下的直接的感兴。“现在”是瞬间,但这种瞬间总是超出自身,有一种意义的丰满。这种瞬间就是永恒。正因为这样,人生才有了丰富的意义和价值。只有“现在”才能照亮本真的存在。

宗先生说的“美的价值寄于过程本身”,就是中国美学说的“审美心胸”。“审美心胸”就是庄子说的“心斋”、“坐忘”,也就是有一个空明的心境,排除实用的功利的欲求。这也就是庄子说的“游”的精神境界,这是一个人获得审美自由的必要条件。有了这种精神境界,才能发现生活中本来的美。

审美活动是一种人生体验活动。美是意象的生成,是在审美活动中创造出来的。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这是人与万物融为一体的世界,是充满意味和情趣的世界。在这个体验活动中,人的精神超越了“自我”的有限性,得到一种自由和解放,回到人的精神家园,从而确证了自己的存在。我们可以看到,宗白华先生对于中国美学和中国艺术的阐释,对于我们在21世纪构建具有中国色彩、体现中华美学精神的美学基本理论和美学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中国文学批评》2018年第1期《照亮美的光来自心灵——宗白华对中国美学和中国艺术的阐释》,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文学导论”(15ZDB021)的阶段性成果。中国社会科学网 胡子轩/摘编)


进入 叶朗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宗白华   中国美学   中国艺术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745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文学批评》2018年第1期 ,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