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屈原是个很大的题目,湖湘文化也是个很大的题目,加起来就是更大的题目。所以我今天讲的是抛砖引玉,挂一漏万。谈两个问题,一是屈原其人,介绍一下屈原;二是屈原与湖湘文化。
一、 屈原的历史地位
1、产生屈原的时代。屈原生活在战国的晚期,公元前340多年出生,到公元前280年前后去世。春秋和战国加起来是500年左右,到了屈原这个时代,形势已经比较明朗了,两个国家争雄,一个国家很大,一个国家很强。很大的国家是楚国,很强的国家是秦国。楚国当时有多大,它的南边到大海,东边到现在的江浙,西边到现在的成都,北边到河南的安阳,所以楚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很强的国家就是秦国,秦国是西部的一个新兴的国家,它的文化和历史包袱比较轻,经过商鞅变法,李斯辅佐,秦国迅速崛起,要不然就是楚国统一天下,要不然就是秦国统一天下,这种趋势已经很明朗了。
楚国的特点除了国土广大,还有历史悠久,它已有800年的历史,据说有十年存粮,百万雄兵。楚国的弱点是什么呢?观念僵化,利益固化。楚国的人思想很僵化。“刻舟求剑”“荆人涉澭”都是讽刺楚国人。第二叫做利益固化,既得利益者一是王族,二是贵族,利益都固化了,不愿意有变革。那么谁来对国家的利益长远的利益负责呢?屈原就生活在这么一个时代和这样的楚国。
2、屈原做官的“失败”。屈原一辈子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情是做官,第二件其实是做诗。他做官不成功,他先后做了三个官。第一个官叫文学侍从,这个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政研室主任,专门给领导写稿子,屈原写过几个好稿子。后来他做了一个很大的官叫左徒,左徒有多大呢?翻译成现在的话是常务副宰相,他上面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楚王,第二个叫令尹,相当于宰相。开始楚王非常信任屈原,屈原跟他讲,我们这个国家必须要变法,必须要改革,否则会亡于秦。怎么改呢?他的纲领是两句话,第一句的话选贤任能,不能完全靠出身,第二句的话要遵守法度,王公贵族与庶民一样不能违法,但是这两条遭到王公贵族极端的反抗。屈原在外交方面主张联齐抗秦,加上赵、燕、韩和魏这几个国家,叫“合纵”。当时张仪在秦朝搞“连横”,合纵和连横是战国时的两大战略。但是反对改革和与秦朝有利益瓜葛的内臣反对屈原的主张, 散布流言蜚语,听多了谗言,怀王就疏远了屈原。史记里记载,“王怒而疏屈平。”屈原不愿意自己的国家受到秦国虎狼之师的蹂躏摧残。众人皆醉他独醒,他一对这个结果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意见,终于被流放。他先后流放两次,第一次在郢都附近,第二次就到了湖南,他做官失败了。
3、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屈原一生走过很多地方。梁启超写了一篇文章叫《屈原研究》,在这篇文章里把屈原诗里面提到的地名都排列出来,最多的是湖南的,湖南的西边到了溆浦,到了辰溪。南边到了衡山,他活动最多的地方是在洞庭湖边上,汨罗等地,沅江上游他是来过的。他在湖南呆的时间很长,大概有十几年时间,那么他在湖南写的诗有多少呢?那么经过朱熹,还有通过我们的王船山辩证考据,最后确认的大概有25部诗是屈原写的,大部分作品是写湖南和湖南有关。
公元280年前后的时候,楚国的首都,郢都被秦国的大将白起攻破。城里一片火海,百姓遭到杀戮。王室往东逃窜。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他异常的悲愤,投到汨罗江里。他投江那天正好是5月初5,也是我们的端午节。端午节不是为屈原而设,但是因为屈原死在端午,百姓就用端午这个日子来纪念他,把划龙舟、吃粽子跟他联系起来。这是我们讲的他的生平。
他在世界上有非常崇高的地位。1953年,世界文化名人的评选,当时评出4个世界文化名人。是屈原、哥白尼、但丁和莎士比亚。所以屈原是中国的一个文化代表人物。
4、屈原历史地位的形成。屈原到底在文化上有些什么贡献呢?这种文化贡献是怎么形成的呢?屈原的事迹、屈原的精神是怎么样传播下来的。屈原的事迹传播开来,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就是贾谊。贾谊是汉朝文帝的时候的一个大臣。年轻的时候就才华毕露。做了很大的官。但是也可能因为年轻气盛,入了朝以后要求大规模的改革。结果老年人反对他,最后把他下放做长沙王太傅,跟屈原的命运相似。他走到洞庭湖的时候,他写了一首非常著名的赋,叫做《吊屈原赋》。贾谊这个人虽然年轻,但是他是汉朝的重臣,是皇帝非常信任的人。同时他是一个大思想家、大文学家。他先后写了《治安策》、《过秦论》等重要文章,在汉朝影响非常大,他的《吊屈原赋》影响了汉朝学界政界,这个时候就有人开始整理屈原的思想。有三个人非常重要,一个叫王逸,他对屈原的诗赋进行了整理,叫《楚辞章句》。一个是淮南王刘安,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由他所著的《离骚传》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汉朝还有一本非常重要的书叫《文心雕龙》,《文心雕龙》的作者叫刘勰,那么他在《文心雕龙》里面也专门讲屈原,而且他的评价非常之高,可以说屈原在汉朝得到了很好的总结。
但是汉朝他也遇到了一些麻烦,汉武帝的时候,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的时候,就把什么事情都用儒家的文化来进行一个衡量,如果你不符合儒家的这个尺度,就要受到批评。汉朝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史官叫班固,写后汉书的,我们岳麓书院的“实事求是”,就是班固写在后汉书里的四个字。班固就用儒家的文化来衡量屈原。他对屈原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说屈原,“露才扬己”,“责数怀王”,“忿怼不容,沉江而死”。
屈原做官失败是怪他还是怪当时的客观条件?有人总结屈原做官失败的原因时,就是说屈原缺乏一种妥协性,缺乏一种圆滑性,他要是向旧势力妥协,可能这官还能做的下去,荣华富贵没有问题。这是我们今天要深层挖掘和思考的一个问题,屈原做官的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做官失败的标准是什么?如果屈原违背自己追求的真理,苟且偷安,继续做大官,算不算成功?这些内在的矛盾始终萦绕在屈原的人生路上,萦绕在中国的官场中,乃至中国的深层文化里。
屈原一方面情感上钟爱他的怀王,另一方面理智上他要坚持他的真理。这是屈原人格和情感的矛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在这样一个矛盾中纠结多年,使他的思想得到一个拓展,使他的精神得到一种升华。如果一个人一生平如静,顺如风,没有困难,没有克服困难的张力,他的性格不可能坚强,他的思想不可能升华,也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毛主席在世的时候,经常讲一段话,他说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作《离骚》。毛主席还说,如果屈原继续做官,就写不出那么好的诗来了。所以人往往在逆境中生长,在困境中升华,这是我们讲屈原在汉朝得到了这样的一个传播,也成为了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到了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叫洪兴祖的人,写了《楚辞补注》,对屈原的著作进行了整理,也对屈原的著作进行了辨伪。哪些是屈原的,哪些不是屈原的。屈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弟子叫宋玉,赋写得很好,历史上有“屈宋”之说,别人也把他和屈原的诗,混淆起来。
宋朝还有一个人对屈原非常关注,那就是写《楚辞集注》的朱熹。朱熹是一个大思想家,是宋朝的一个高峰式的人物。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鼻祖,朱熹他是理学总结的大师。朱熹花了很多时间来研究屈原,来写屈原,来研究屈赋,《楚辞集注》中的屈原处处体现着“忠君爱国之诚心”。朱熹在阐述屈原精神的时候,实际上也在把屈原儒化、理学化。刚才我讲到刘安的时候,提到汉朝的时候把他儒化,那么到这个时候把他理学化,理学化使得屈原的地位就进一步提高了。宋朝有这么两个人,后来研究屈原的人络绎不绝,就形成一个学问,叫屈学。
5、“屈平词赋悬日月”。屈原诗赋的深远影响。屈原是个诗人,他得到了诗人的广泛的称赞,他在文学界地位极高。岳麓书院学者统计,在唐诗里面为屈原写诗的人有50多位,写诗70多篇。包括宋之问、张说、王维、孟浩然、刘长卿、李白、高适、杜甫、戴叔伦、刘复、韩愈、柳宗元、元稹、孟郊、白居易、杜牧、贾岛、韦庄等等。在宋词里面为屈原写词的词人有44位,词作有55篇,其中弃疾有5首,特别是南渡以后,有11首歌颂屈原的。这说明什么问题?南渡的时候北宋亡国,跟屈原的楚国亡国是同一个命运,这个时候大家都想起屈原的爱国精神。
李白写的是什么?“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他说屈原辞赋像空中的日月悬在我们的上方,但是楚王,当时放逐屈原的那个人,他的楼台亭榭已经变成了空空的山丘了。杜甫写的是,“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他把诗写了以后投到江里面去。贾谊也是这样,贾谊在船上写了两首同一首赋写了两遍,一篇投到洞庭湖里边,另一张自己带在身上。近代光是屈原的影视作品有十余部。
屈原在文学上开创了一个方法,后来把它叫“香草美人”。香草美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种比喻的写法,《离骚》一诗总共才300多句,然而,提及花草的地方竟不下40处,具体到每一种花的名称,诸如木兰、宿莽、江离、蕙芷、留夷、揭车、杜蘅、方芷、薜荔、菌桂……也在20种以上。恶草比如艾叶,比喻小人。美丽的花草比喻美人爱人。他开辟了浪漫主义的先河。他的作品里边展开的世界非常的广阔,非常的丰富,非常富于变化,大家读离骚的时候,他乘坐的车,谁帮他拉呢,是蛟龙。谁帮他戒备呢,是鸾凤,他上午在苍梧,下午就到了昆仑。车子驾着白云在长空飞行,日行8万里,浪漫主义的想象中,他一会又拜访这个神仙,一会又拜访那个神仙,这种浪漫主义的写法,后来的宋玉,后来的曹植,那么后来的陶渊明、李白,再往后的西游记,再加上曹雪芹,青埂峰下美丽传说。现在有学者研究这个红楼梦受楚文化影响非常深,受屈原的离骚的思想影响非常深,红楼梦里面女一号林黛玉,潇湘妃子,住的地方叫潇湘馆,曹雪芹本身他跟屈原有一个共同的命运,都是贵族家道中落,然后体会人间的甘苦,世道炎凉,悲欢离合都在里面,曹雪芹对屈原隔着2000年的风雨一脉相承,他们都是中国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大家读红楼梦第五回,这个警幻仙子带着宝玉在这个仙境里边看到金陵十二钗那些辞赋都有浓厚的汉赋味道,骚体风格。我在这个地方想说的是什么?想说的就是屈原对中国文学的影响非常之深远。所以文心雕龙里面讲,说他“衣被词人,非一代也。”他所影响的人不是一代两代。中国文学一个源头是《诗经》,那么另一个源头就是《离骚》,就是楚辞而且《离骚》还开了一个头,中国有了有名有姓的诗人。中国第一个诗人就是屈原。顺便提一提,就是说他对毛主席的影响非常大,我们现在到湖南第一师范,博物馆里面有一本书叫《讲堂录》,就是毛主席读书的时候写的笔记,留在这个地方。笔记翻开第一篇就是正楷抄的《离骚》,毛主席抄的,他年轻的时候抄的,毛主席一生读《离骚》。他一辈子写了几十首诗,其中两首诗写屈原。他写道,“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晚年非常辛苦,非常劳累的时候,他就大声的在自己的书房里头朗诵《离骚》。他说《离骚》是一把刀,也刺向心中的块垒,是自己的精神支柱。
6、关于屈原的争论。不能回避的是,屈原这个人是一个模糊的人物,怎么模糊呢?身世不清,诗作不清,还有家庭状况也不清,我们到现在不知道他有老婆没有。他写的诗里一下写了宓妃,一下又写了少司命、湘夫人、山鬼,他写了很多女孩子,但是没有一个是他夫人。他还写了云中君,写了婵媛,特别是女媭,似乎跟他一起生活,但是据考证是她的姐姐。他写了这么女孩子,他家庭状况我们不清楚,直接史料很少,所以是一个模糊的人,这就形成一个议论的空间,屈原考证也成了经久不衰的话题。民国时期有人争论,屈原是“文学弄臣”还是 “人民诗人”。最后日本人来得很干脆,说你们中国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屈原这个人。这可把咱们中国的学者惹毛了,大家都站出来说,要是没有屈原的话,《离骚》是从哪来的呢?史记里专门有《屈原贾生列传》,《史记》的价值是公认的。所以屈原这个人,(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语言学和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26838.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