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飞:国际政治中“霍布斯—基欧汉”区间的衰落与身份政治的兴起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31 次 更新时间:2021-02-23 15:54

张一飞  


近年来,以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为代表的理性政治思想在现实政治中的解释力和预测力持续走低,“霍布斯—基欧汉”区间与现实政治似乎正在发生某种脱节。在后理性政治时代,当以何种更加准确的新变量解释国家行为,尤其是大国行为?这种新变量对现实政治的作用机制是什么?这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综述:“霍布斯—基欧汉”区间的失灵原理

(一)理性政治思想综述

1. 现实主义的演变进程:主权国家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现实主义思想是斗争理性的集大成者。它主要关注国家间斗争的起源、斗争的方法及对斗争结果的管理。其提出的最内核的问题是:在彼此真实意图不可知的情况下,国家如何实现安全?它对应着人类最为基本的生存需求,其最具识别性的特征有三:以主权国家为最主要行为体;以“对方真实意图不可知”为世界观;以“斗争谋生存”为方法论。

2. 自由主义的演变进程:自由意志从松散到联合的理想

自由主义思想是合作理性的集大成者。它主要关注合作的可能性、合作的方法和合作效应的扩大。其提出的最内核的问题是:单位个体如何实现最大程度的发展?它对应着人类进步论中的上升和向好意志。自由主义的发展路径通常是将经济功能拓展为政治偏好,其最具识别性的特征有三:以个人或多元社会为主要行为体;以非强制性秩序的可行性为世界观;以“合作谋发展”为方法论。

3. 一体两面的理性政治思想:斗争与合作问题的熵增

表面上看,现实主义思想和自由主义思想在假定层面存在一些明显对立,但事实上,它们只是对于行为体在不同层次的需求关注和不同模式的行为聚焦,其基本哲学特征则完全相同。在绝对封闭的逻辑体系里,两者能量最终都将消散殆尽。

(二)理性政治思想的内生性困境及失灵条件

1. 后物质主义困境。超越了物质主义需求限制的大国已经在新的需求方向上展开行动,这是基于物质需求的理性政治思想作为分析工具走向失灵的根本原因。同时,仅仅关注物质安全、物质发展所引发的军备竞赛、环境污染、资源危机等问题也激起了对现有物质主义发展模式的普遍不满。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加剧了物质主义的崩溃和重组。

2. 二律背反困境。自由主义的手段可以实现现实主义的目的,如功利主义;现实主义的手段也可以实现自由主义的目的,如进攻性自由主义。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在解释和预测中都难以独当一面的困境,以及其无法成体系地为现实世界供给实践指导的尴尬。

二、国际身份政治崛起的必然性与其作用方式假设的提出

(一)国际政治中身份政治的定义

在国际政治中,理性政治是主权国家以获取充足物质条件并发挥物质影响力为目的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而身份政治是主权国家以明确和彰显其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绝对独特性为目的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其主体是主权国家,内涵是国家追问存在意义的思想和行为,外延是主权国家的互动关系。

(二)国际身份政治对国家行为的作用机制

假设1:国家间实力越趋于平衡,身份政治越兴起。

即使对于两个在绝对意义上物质匮乏的国家而言,物质实力越趋于平衡,则越有利于稳定,稳定有利于双方物质水平的进一步发展,而发展则会进一步推动物质主义向后物质主义过渡。因此,无论以物质失衡还是物质平衡为身份政治发生的起点,国家间实力越趋于平衡,身份政治逻辑越有取代理性政治逻辑的趋势。

假设2:在共同利益无限大的前提下,身份冲突越激烈,越有利于身份政治从兴起期向成熟期过渡。

在身份政治兴起期,国家的主要注意力集中于“自我”,这主要表现为两种认知与行为倾向:第一,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国家在初具自我意识时,通常会过于强调自身的独特性,而忽视国家、民族、文明等概念在宏观层面的同一性,更遑论深入认知同样独特的“他者”。第二,一切“他者”都被视为竞争者,甚至敌人。在只知有己的心态下,“自我”对于环境的敏感程度达到峰值,“不允许他者存在”的潜意识使“他者”所有的行为都被视为对“自我”意义的否定和打击。

假设3:身份政治越从兴起期趋向成熟期,越有利于相关国家的和平与发展。

身份政治进入成熟期的过程,是行为体逐渐发现和认可“他者”价值的过程。这一过程在两个层面同时展开——在意识层面,行为体认识到“自我”与“他者”的相互依存关系,即“自我”必须在与“他者”的对比之中才能体现出独特意义,正如磁铁的两极,无“他”则无“我”。

至此,关于身份政治对国家互动作用规律的三大假设构建完成,即“越平衡越自我”“越冲突越成熟”“越成熟越和平”——从这一角度讲,冲突是和平的前奏。

三、案例研究:美苏争霸和中美竞争的比较研究

(一)案例选择与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比较研究和诠释的方法对上述关于身份政治的假设进行验证,但是对于具有不同特征的假设,采用的比较方式将略有不同。

(二)假设验证

假设1:国家间实力越趋于平衡,身份政治越兴起。

尽管对于美国而言,苏联和中国都以独特文化和另类意识形态立国,然而,冷战期间,美国只把与本国实力最为接近的苏联视为身份对手;直到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才开始将中国视为身份对手。

假设2:在共同利益无限大的前提下,身份冲突越激烈,越有利于身份政治从兴起期向成熟期过渡。

在核威慑相互确保摧毁的前提下,美苏争霸和中美竞争都以生存为最大共同利益,这是身份冲突不会衍生出毁灭性灾难的基本保障。在此背景下,坚持而非放弃身份独特性是国家在身份政治中的最佳策略。通过激烈的身份冲突而形成的意识和物质边界有利于推动身份政治从“不同则战”的兴起期向“和而不同”的成熟期转化。

假设3:身份政治越从兴起期趋向成熟期,越有利于相关国家的和平与发展。

如果进行纵向历史对比就会发现,当前中美关系本可更差,而实则未然。如果两个本可能发生战争的国家由于了解对方身份特质,并明确本国战略目标的合理边界,而仅仅出现了特定领域竞争加剧的现象,则可以认为身份政治越成熟,越有利于相关国家的和平与发展。事实上,中美激烈的身份冲突背后,带有成熟身份政治特点的积极因素已经开始酝酿。

四、案例研究的初步结论

(一)假设验证的初步结论

通过对美苏争霸和中美竞争的比较研究和诠释分析可以发现,本文提出的关于身份政治作用规律的三大假设基本得到证实。

(二)对两种差别的区分

首先,身份政治不是文明冲突。虽然身份政治与文明冲突颇有相似之处,单位行为体都追求彰显自身的独特性,都在互动中乃至冲突中实现追求,都以物质世界的变化为独特性互动过程的载体,但是,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身份政治的单位行为体是主权国家,其行动基础更加密实,而文明冲突的单位行为体是文明群体,其行动基础相对松散。这一点决定了身份政治比文明冲突论更具有现实解释力。

其次,身份政治的作用规律不是身份政治兴起后的必然结果。文中的三个假设都是“趋势性”假设,而非“结论性”假设,在身份政治的演变过程中,干扰变量和未被发现的作用规律都有可能导致假设失灵。

五、从身份政治看中国崛起

基于身份政治的作用规律,中国必须对目前中美关系所处的困难局面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和更加精准的应对之策。首先,中美之间身份政治之势已成,它虽由两国不同的主观世界所建构,却不以任何一方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以无限博弈为特征的身份政治实为大势所趋,这容易给人造成一种“战争将至”的错觉。

其次,中美身份冲突越激烈,中国越应坚持而非放弃独特身份。身份政治从兴起期向成熟期转型的“和谐临界点”,往往也是身份政治容易因一方放弃身份或共同利益松动而退化至理性政治的“风险临界点”。

最后,中国必须提出本国完整的身份标识和未来蓝图。在身份对抗中,国家必须以他国身份为参照物明确并实践本国身份标识,其标识集中体现在思想过程,并通过它对物质的作用力得以反映。中国要在身份竞争中获得优势并尽快推进中美身份政治走向成熟,则必须向世界清晰、体系地论述本国身份的独特之处,使其他国家用最便捷的方式了解中国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以及由此构建的中国版的未来世界蓝图。


本文责编:wangp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524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当代亚太》2020年第6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