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绿色发展——中国未来的必然选择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57 次 更新时间:2021-01-21 10:58

进入专题: 绿色发展   能源节约  

唐元 (进入专栏)  


一、绿色发展是我国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经济发展大走势。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融入了世界经济发展大潮。作为一个后发展国家,我国经济具有长期规律性,这样的规律性世界各国大致相同,就是从落后到发达的过程遵循一条生命增长曲线(也称logistic 曲线),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也称加速发展阶段,二是追赶阶段,也称快速发展阶段(1000美元到10000美元阶段),三是平缓增长阶段(10000美元以上)。三个阶段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0%左右、6%左右和4%以下。日本战后恢复发展遵循这个规律,韩国的发展也具有这个规律。我国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开始起步,逐步加速,1978年到2008年年均GDP增长9.5%左右,完成了第一阶段任务,人均GDP将从300美元以下提高到3000多美元。现在到2030年左右,我国将处于第二阶段,实现人均GDP由3000美元向10000美元过渡,这个过程个分为两段。头10年是第一段,增长速度应当是8%-9%,人均GDP将从3000美元发展到5000美元;后10年是第二段,增长速度大致在6%-7%。照这样下去,尽管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要赶上发达国家还需要很长时间,但经济总量可望在2020年左右赶上日本,2030年左右赶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就是经济发展的大走势。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到2030年左右,我国处于从人均3000美元到10000美元过渡的重要时期。伴随这个时期,要完成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社会的全面现代化,国际经验表明,这个时期也是各种矛盾非常集中、非常尖锐的时期,如贫富差别、资源约束、竞争力弱、金融危机等。这些问题处理得当就能顺利进入更高发展阶段,如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等,都是在20年左右经过了这个时期,如果处理不好经济也可能出现徘徊,出现拉美国家,如巴西、阿根廷等国的发展状况。我国当前所处的状况也不例外。特别是从当前到2020年左右,经济发展从人均GDP3000到6000美元过渡,居民消费结构提升较快、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经济发展呈现重化工业化特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也越来越突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走势,不能代表现实,这种带规律性的走势要变为现实,我们必须克服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这些问题主要有五点:

1、不和谐问题。表现在:一是区域发展差距拉大。二是贫富差别问题突出。收入差距拉大,基尼系数超过了0.45,0.7%的人群掌握了50%以上的财富。三是各种社会矛盾不断。

2、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问题。经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是我国经济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的问题非常明显。

3、资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目前,我国水、能源、矿产、耕地四大基础性资源呈现全面紧缺局面。这里给大家报一组数据。水资源短缺严重。我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缺水,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因缺水影响城市工业产值2000亿元、涉及人口约4000万。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6;煤炭可采储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2;天然气储量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4%近年来。矿产资源紧张。当前我国铜产量只能满足消费量的38%,国内铝产量只能满足消费需求的66%,铁矿石需求量的45%靠进口。耕地资源短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1.52亩,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5%。今后一个时期,资源短缺矛盾更加突出。

4、经济发展与环保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目前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全国26%的地表水国控断面劣于水环境V类标准,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已居世界首位,酸雨面积已达到国土面积的40%,46%的地级以上城市的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一些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减弱。

5、经济竞争力不强。突出表现在四点:其一是重大装备主要靠进口。其二是一般加工能力大量闲置。382种主要工业品中87%供过于求,大量职工下岗,经济效益低下。其三是在出口贸易中只能以"三低"获得竞争优势。 "三低"(低成本、低价格、抵挡次),尽管价格竞争力较强,但导致贸易增量不增价甚至跌价的状况。目前我国被提起反倾销的案件已经占到全球的七分之一。其四是在外资企业中以加工企业为主。跨国公司通过对技术和品牌的控制取得了产品的主导权获取高额利润,我国加工企业只能获得微薄的加工费用,却承担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代价。

(三)国家实施的重大战略。针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国家采取一些重大措施。最为重要的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理念。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修改后的党章。把发展理念从又快又好发展转为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说要在好的前提下实现较快发展。

什么叫科学发展?我认为:就是要实现高效低耗的节约型发展、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护的安全型发展、发展成果惠及全社会成员的普惠型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环境友好型发展、经济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创新型发展。为此,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战略:一是提出了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二是建设和谐社会战略。三是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四是提出发展循环经济。五是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六是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家战略。下面分别介绍:

1、建设和谐社会战略。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战略目标。为此,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是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又相继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加快中部崛起战略、发展天津滨海新区战略、加快新疆发展战略、促进长三角协调发展意见和促进宁夏发展的意见,目前即将出台促进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等,这些措施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二是更加注重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问题。国务院出台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意见,提出在重庆和成都开展城乡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决定,实施了减免农业税等政策。

三是更加重视解决贫富差别问题。国家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的地方推广到农村,实施了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实施低收入居民廉租房政策等,缓解了社会矛盾。

2、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制定了安全生产规划,建立了责任制和问责制。

3、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这是按照节约资源基本国策,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有效缓解资源供需矛盾、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必然选择,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根本途径。怎么建呢?提倡一个风尚,建设七个体系:要节约光荣的社会风尚。建立以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为特征的国民经济体系。形成具有资源节约理念的社会组织体系。按照循环经济模式运作的经济运行体系。具有供给均衡、使用合理的资源保障体系。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技术保障体系。以绿色消费与绿色生活方式为主流的消费体系。以资源节约为重要目标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

4、发展循环经济战略。这是解决我国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措施。什么叫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思想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认为我们生存的环境是一个封闭系统,资源有限、环境污染承受能力弱,因此应当尽量少消耗资源、尽量少排放废物,同时要把资源尽量充分地循环利用、榨干用尽,这就是著名的"3R"原则,即减量(Reduce)、再用(Reuse )、循环(Recycle )。一句话,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具有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环率(所谓"两低两高")特征,是集约型、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5、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这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本措施。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建设创新型国家,重点是要提高工业经济竞争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制造业集中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发展壮大中小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跨越,促进产业升级。通过市场竞争培育中国品牌。研究制定新形势下的进出口战略。

(四)绿色发展是我国未来发展战略的一条主线。尽管到目前为止,国家对绿色发展没有进行部署,但绿色发展作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战略,包含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节能减排战略等内容,是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表明我国在实现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将利用尽量少的资源,同时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限度。在各种发展理念中,科学发展观是总体要求,可持续发展是目的,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是重点战略,发展循环经济是重要途径,各种发展理念相互有机衔接,构成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二、实行绿色发展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


(一)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在各国形成共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成为关系全球环境安全的重大问题。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等一系列灾难,已经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近百年来,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导致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原因,已为世界各国所公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直接关系全球环境安全。

(二)在减排问题上,世界各国观点渐趋一致。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国际社会要求世界各国必须转变高二氧化碳排放生存发展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在如何减排问题上,国际社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已经趋于形成共识。为了维护人类生存安全,必须把全球温度上升控制在2℃内,必须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在450ppm二氧化碳当量内。为此,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必须比2000年至少减少50%,届时全球人均温室气体排放相应需控制在2吨二氧化碳当量左右。如果上述目标在未来气候谈判中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国际社会作出量化的减排承诺。发达国家基本认可的二氧化碳排放目标,是到2020年左右实现比2000年减排25%~40%,到2050年减排80%以上并努力实现近零排放。在这一进程中,发展中国家也不能置身度外。目前,国际社会要求中、印等发展中大国参与减排的呼声日益强烈。

(三)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必须承担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在全球减排压力下,我国既不能完全照办,也不能置身度外。我国人口众多、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多发,近年来与气候变暖相关的异常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我国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一,国际上要求减排的压力日益增长。但是,也应当看到,尽管我国目前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已超过4吨,大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来每年新增二氧化碳排放占全世界增长量的一半以上。然而,1850年到2005年,我国人均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为88.1吨,仅为发达国家人均水平的1/11,也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基于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特征,我国2030年前不可能扭转碳排放继续增长的趋势,2030-2050年能够实现碳排放零增长也实属不易。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尽管是最大的碳排放国,但同时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既不能不顾气候变化现实走高碳发展的路子,也不能受温室气体减排的过度约束,贻误发展机遇。

(四)促进经济发展尽快步入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是我国应对减排压力的必然选择。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进程中,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应当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矛盾,努力做到发展经济的同时,尽量少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因此,走低碳发展道路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向低碳型转型必须尽快决策部署。考虑到我国当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5倍左右,表明与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巨大差距。我国未来低碳发展战略的着力点,应当是大幅度提高碳生产力,也就是大幅度降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


三、实行绿色发展可以为我国提供长期发展的动力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周期波动特征。既然我国融入了世界经济发展大潮,经济发展也必然遵循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周期性波动就是最为典型的规律。我国从80年代到现在已经大致经历了三次波动,一次是80年代中到90年代初。二是92年到98年,从小平南巡讲话启动,94、95年波峰,96调控,97年软着陆,98、99到谷底。三是这一轮。自99年启动内需开始,02年开始复苏,03年加速,并局部过热。04年抵达波峰,05年、06年、07年经济增长持续在11%左右的高位运行,08年也有9%。今年进入这轮周期的下行调整期。在前两次经济周期中,由于经验不足,我国宏观调控一般采取了"一刀切"的办法,具有"急刹车"特点,导致经济发展出现大起大落,代价较大、成本较高。这一轮的调控,由于采取了科学的调控办法,比如"点刹不搞急刹"、"有保有压"等,既有效避免了经济过热,又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二)这一次的国家宏观调控。

1、双重影响,经济下滑。由美国两房前年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逐步演变为全球经济危机。去年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出现了负增长。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高达60%,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恶化通过金融、贸易、信息等多种传导机制影响我国,对我国经济增长、就业、企业效益、财政收入和金融安全等方面产生的影响逐步显现,不断加重和加深。加之我国经济正处于这一轮周期的下行期。从去年下半年后,去年10月开始,我国经济增速出现陡降。如果下滑趋势不尽快遏制,任其发展,后果十分严重。一是经济进入恶性循环。经济将步入产品价格不断下跌,生产进一步减少,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职工收入减少,社会购买力降低,投资需求减少,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的恶性循环。二是就业矛盾激化。随着企业效益下降、经营亏损,大批企业关闭或宣布破产,将导致社会失业率上升,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还可能带来一系列社会不安定问题。实际上,目前已经出现了大批农民工失业回家的情况,东莞有农民工近1000万人,有一半回家了。可以说,这次经济下滑,首先受冲击的是农民工兄弟。三是金融风险增大。由于企业资金除自筹外,大都来自国有银行,企业破产或倒闭,银行将产生大量坏账,资本充足率将显著下降,引发银行的系统性风险。

2、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为了遏制经济下滑,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国家从去年11月份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对策措施。要求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尽快落实。总体思路是,遏制经济下滑、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明确为宏观调控的重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有针对性地制定部分行业振兴规划,同时利用税收和产业政策等手段,切实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拓展国际市场,优化生产力布局,在遏制经济发展下滑的同时,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尽快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是制定了十大行业振兴规划。

二是启动了一批重大项目。

三是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城市道路、公交、文化、体育等项目,农村教育、医疗、供水、道路等项目,城市加快建设"廉租房"等。

四是鼓励居民消费。实施了家电下乡政策。鼓励居民房地产、汽车等大宗消费。

五是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退税率。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加快国外市场开拓进程。

六是鼓励企业购买国外资源。

七是鼓励和支持以优强大企业为主体进行行业整合和企业重组。

八是恢复股市信心。

3、当前的经济形势。总的一句话是,经济下滑的趋势基本上得到遏制,经济发展出现了稳定复苏迹象。一是通缩压力减小。二是进出口环比回升。三是消费稳中趋升。四是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经济将步入系统性复苏。此轮经济周期调整的底部就是 08 年的 11 月份,之后经济逐步回升,逐步告别仅依靠政府投资拉动的结构性复苏,预计 09 年 GDP 将增长 8.5%左右。

但是,当前经济仍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一是外贸出口继续大幅下降。二是中小企业发展仍然十分困难。三是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四是非国有经济投资没有启动,房地产市场仍然很冷。关键是未来经济发展急需新的驱动力。

(三)实现长期持续快速发展必须有新的驱动力。经济发展需要长期发展动力支持。一是投资,二是消费,三是外需。

1、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以国内需求为主,2000年以后外需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粗放、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产业链低端,可能成为世界加工厂,在国际市场的产品附加值很低,要持续实现高速增长,必须要有新的经济驱动力。

2、绿色发展将给中国提供长期持续的经济驱动力。绿色发展包含的内容很广,市场非常广阔。如绿色能源、绿色工业、环保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等。

3、我国绿色发展技术与世界同步,具有国际竞争力。如风电、太阳能发电、智能电网、因特网络、特高压输电、低碳技术等。

(四)绿色发展的内容。包含绿色产业,如绿色工业、绿色能源,绿色贸易,绿色宏观调控,绿色统计考核,绿色消费,绿色政策。一是国家绿色产业发展战略。要求各个工业行业都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制定绿色发展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注重培育和扶植行业绿色龙头企业,鼓励产业积聚,以产业集群思路打造绿色产业基地,形成以绿色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国际化市场体系、专业化设计公司、技术专精生产企业为基础的绿色产业发展格局。二是国家绿色企业发展战略。要求每个工业企业都制定绿色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把循环经济理念落实到企业的每个员工、每个产品和每道生产工序上,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设计企业发展战略、生产流程、营销模式和企业文化,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做到废物资源化利用和零污染排放,生产能效高和环境友好的绿色产品,努力打造绿色品牌。三是国家绿色区域发展战略。要求各地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制定绿色区域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合理布局和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以实现资源、能源、物料的闭合循环利用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模式发展区域经济,做到工业发展园区化,努力实现园区污染零排放。四是国家绿色消费战略。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建立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制订鼓励绿色消费的经济政策,鼓励居民优先购买经过环保标志认证的产品,以及经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的产品,积极引导绿色消费。五是绿色信贷战略。对符合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低碳发展等绿色发展要求的企业和项目加大信贷支持。为此,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应研究制定商业银行对节能减排项目贷款的最低限额(比如,不低于贷款总量的10%)政策;商业银行应当将节能减排项目作为今后经营业务的战略重点,创新绿色金融品种,加快实施绿色信贷政策。同时,实施"黑色信贷"战略,严格禁止向国家禁止的高污染、高能耗、高二氧化碳排放项目和纳入违规排污"黑名单"企业贷款。六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系统。


四、我国绿色能源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互利合作的能源发展方针,着力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和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从财政、税收、金融、产业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促进构建稳定、经济、安全、清洁的绿色能源体系,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强有力的能源支撑。

(二)战略目标。能源供应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能源节约取得明显成效,能源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取得实质进步,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能源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法律法规、预警应急体系和机制得到逐步完善,基本建立起适应经济发展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要达到四大战略目标:一是保障能源供应和安全。首先立足于国内能源资源,着重优化能源结构,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和途径,提高能源供给能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时,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扩大国际能源贸易,促进国际能源市场的优势互补,维护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二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使用能源、提高化石能源使用效率,不仅是实现中国能源供求平衡的现实选择,也是国际能源发展的基本方向。应当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以较少的能源消耗,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要下降20%左右,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目标。

三是减少污染排放。清洁环保,是当今世界能源开发利用的大趋势。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推进煤炭的清洁利用,改进化石能源转化技术,减少主要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从而缓解生态环境压力。

四是发展现代绿色能源产业。按照我国能源战略的总体部署,有序发展煤炭,积极发展电力,加快发展油气,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推进能源技术进步,深化能源体制改革,促进现代能源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3、重大战略。一是促进新能源跨越式发展。我国新能源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工程技术可行,具备大规模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加快发展新能源,不仅能够优化能源结构,增强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减少污染排放,缓解环保压力,还能够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是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十二五"期间,应当采取更有力措施,促进新能源跨越式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新能源发展重点应放在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利用荒山荒地种木本油料植物发展生物柴油、农村沼气发电等工程上。

二是按照"三大一特"思路调整能源布局结构。实施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和特高压输电的"三大一特"战略,是促进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关键途径。"三大一特"战略,就是在北方富煤地区大力发展大型煤电基地特别是大型露天煤电基地,在金沙江等西部地区加快开发大型水电,在东部沿海地区等负荷中心大规模建设核电,同时采用特高压输电方式实现大规模西电东送和北电南送。"十二五"时期,是推进"三大一特"战略的关键时期,应当抓住机遇加快实施。重点要研究制定"三大一特"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项目安排和配套政策,形成中央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市场导向、企业运作、综合开发的发展格局。特别要抓紧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验收工作,在总结经验基础上抓紧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

三是加快煤炭清洁化利用。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以煤为主能源格局难以改变,"十二五"时期必须加快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要重点开展以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技术、和二氧化碳捕捉(CCS)技术为依托的绿色煤电工程项目,以煤炭洗选、瓦斯抽取利用等为重点的煤炭清洁化工程。

四是进一步推进节能优先。大力节约和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十二五"期间,应当把节约能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速科技进步、深化体制改革、强化现代管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节能型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单位GDP能耗不断下降。


五、几项关系重大的战略


(一)启动海水西送工程试验示范项目。海水西送工程是将海水从渤海提调到内蒙古、新疆等地区,解决北方地区煤炭开发和生态恢复用水的重大工程,这项工程如果得以实施,将解决我国北方生态环境恶化、生产生活缺水和能源开发用水等三大难题,建议把这项宏大工程纳入国家议事日程,在试点成功基础上尽快推进。目前海水西送试验示范工程已进入规划论证阶段,该项目是将渤海海水提调上内蒙高原煤炭基地,在海水作为褐煤发电和煤化工冷却水的同时将海水淡化,满足大规模开发煤炭的用水需求,同时逐步推进内蒙荒漠土地的生态恢复。该示范项目目前已经基本通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初步论证,应当鼓励项目业主加快工程推进力度。

(二)启动大规模种植油料能源林发展生物柴油项目。实施石油替代,是解决我国石油问题的战略选择。我国荒山荒地资源有30亿亩以上,利用丰富的荒山荒地种植木本油料植物发展生物柴油,目前工程技术可行、市场需求广阔、经济效益可观、生态功能显著,同时还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对环境友好的特点,对于增强能源供给能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农民大量回乡情况下,可以吸纳大量富余劳动力就业,是一条典型的以工代赈扩大就业、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国家生物质能源发展战略,科学规划油料能源林种植区域,合理布局炼油装置建设,按照政府投资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相结合的思路,大力推进油料能源林建设和生物柴油产业化开发,充分调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中央企业积极性,争取在未来五年内建成2亿亩油料能源林示范工程,形成2000万吨生物柴油生产能力。

(三)加快启动一批城市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项目建设。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快发展过程中,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交通压力与日俱增,拥堵现象日益突出,居民出行难成为困扰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实行公交优先战略,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建设快速公交系统是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的基础。快速公交系统由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和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组成。与地铁、轻轨等城市快速公交相比,快速公共汽车交通体系(BRT)在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方面毫不逊色,而其建设周期短、运营成本低、投资相对较少的优势十分明显,更适合我国国情。建议抓住当前扩大投资机会,选择一批大中型城市,尽快启动城市快速公共汽车交通体系建设。

(2005年)


进入 唐元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绿色发展   能源节约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4499.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