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无论是“真理问题”的理论史,还是“真理问题”的社会实践史,往往不去区分“检验真理标准”与“实践真理标准”。就中国化唯物史观研究而言,不去区分二者差别最为普遍的原因,或许就是学者们认为这两个标准都是“实践”,即认为“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标准”,而且也是“实践真理标准”。值得深思的是,既然“检验真理标准”与“实践真理标准”的关系辩证统一,那么,一些学者为什么还不去区分“检验真理标准”与“实践真理标准”呢?从逻辑上理解,既然这些学者都认为“实践”既是“检验真理标准”也是“实践真理标准”,就意味着这些学者们认可“检验真理标准”与“实践真理标准”两个概念和范畴的存在,即两者存在着差别。从是否正确、准确和科学上理解,学者们之所以将“实践”同时视为两种标准——既是“检验真理标准”也是“实践真理标准”,是因为学者们所指的“实践”,不是日常生活世界的“生活经验”,而是唯物史观理论指导下的“社会实践”——“真理逻辑”的“社会历史”或“社会历程”。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理解,不去区分“检验真理标准”与“实践真理标准”,也就不会将“检验真理标准”与“实践真理标准”相关联。事实上,唯心史观和各种异化的唯物史观都是以不同方式在割裂两者的关联。其结果就是,不论如何辩驳,作为割裂两者关联的“检验真理标准”和“实践真理标准”,都将最终演化为唯心史观的“先验真理逻辑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唯物史观”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逻辑,不仅使得中国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使中国价值获得了越来越多世界其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为此,许多西方学者用“北京共识”“中国模式”等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逻辑。在这种新时代背景下,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既应该有中国声音,也应该有中国化唯物史观指导下的中国价值,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实践真理标准”,必须在全球化深度发展的当下时代持续保持在场[12]。“持续保持在场”的现实原因之一,即世界范围内“国家利益优先”的“实用主义真理观”依然没有退场。所谓“实用主义真理观”,就是认为“真理只是我们与现实的主观关系”[13]。要在社会实践中消解“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弊端,逻辑上应该对“检验真理标准”与“实践真理标准”进行区分。“检验真理标准”与“实践真理标准”区分的哲学元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对于这一哲学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给出了“中国化唯物史观”视阈的阐述,即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14]。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阐释,既是对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关系所具有意义的唯物史观理解,也可以称为对“检验真理标准”与“实践真理标准”辩证统一关系意义的理解,即它是在最为根本和最为宏大的哲学意义上理解“检验真理标准”与“实践真理标准”的“真理逻辑”。
原文参考文献:
[1]《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N].光明日报,1978-05-11.
[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3]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377-378.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7-138.
[5]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06.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0.
[8]曹典顺.唯物史观理论演进的研究范式[J].中国社会科学,2019(8).
[9]希拉里·普特南.理性、真理与历史[M].童世骏,李光程,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152.
[10]保罗·利科.历史与真理[M].姜志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150,150.
[11]曹典顺.“真理的标准”的时代性与“当代真理的标准”[J].求实,2011(2).
[12]张丽霞,任平.唯物史观生成逻辑之辨[J].理论探讨,2019(6).
[13]威廉·詹姆斯.真理的意义[M].刘宏信,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0.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哲学 > 中国哲学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24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