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⑩萧一山:《历史问题》,《革命与战争》1941年第8期。
(11)李则纲:《历史教本划分时代之检讨》,《教与学》1935年第1卷第4期。
(12)《图书介绍:中国通史要略》,《图书季刊》1944年新第5卷第2、3期合刊。
(13)李则纲:《历史教本划分时代之检讨》,《教与学》1935年第1卷第4期。
(14)(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叙论四》,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549页。
(15)吕思勉:《先秦史》,开明书店,1947年版,第1页。
(16)李泰棻:《中国史纲》,武学书馆,1922年版,第58页。
(17)吕思勉:《先秦史》,第3页。
(18)[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杨豫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32页。
(19)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群益出版社,1947年版,第24页。
(20)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解题”第2页。
(21)素痴(张荫麟):《评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文学副刊》第208期,《大公报》1932年1月4日。
(22)吕振羽:《中国上古及中世纪经济史讲义》,见《吕振羽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6-24页。
(23)谌小岑:《读〈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读书生活》1934年第1卷第2期。
(24)翦伯赞:《历史哲学教程》,新知书店,1946年版,第151页。
(25)吕振羽:《本国史研究提纲》(上),《读书月报》1940年第2卷第4期。
(26)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生活书店,1945年版,“序”第1-2页。
(27)范文澜:《关于上古历史阶段的商榷》,《中国文化》1940年第1卷第3期。
(28)蔡美彪:《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的前前后后》,《河北学刊》1999年第2期。
(29)翦伯赞:《中国史论集·序》,文风书局,1943年版。
(30)翦伯赞:《中国史纲》(第1卷),五十年代出版社,1944年版,“序”第1、5、6页。
(31)翦伯赞:《历史哲学教程》,第142页。
(32)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1册)《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前言”第2页。
(33)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1册),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前言”第7-8页。
(34)季子:《中国古代社会史的研究——兼评中外作者对此问题的意见》,《中山文化教育馆季刊》1934年创刊号。
(35)杨东莼:《开明新编高级本国史》(上册),开明书店,1947年版,第15页。
(36)吴玉章:《中国历史教程绪论》,华北大学印,1949年,“几点声明”第2页。
(37)《蒙学中国历史教科书目录》,《安福汇报》1905年第2卷第7期。
(38)详见徐进:《中国通史》第1编《中国古代史》,国民图书公司,1946年版。
(39)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胜利出版公司,1947年版,第88-89页。
(40)胡绳:《近五年间中国历史研究的成绩》,《新文化》1946年第2卷第5期。
(41)详见罗香林:《高级中学本国史》(上册),正中书局,1938年版;罗香林:《中国通史》(上册),正中书局,1977年版。
(42)刘师培:《中国历史教科书》,见《刘申叔先生遗书》(第69册),宁武南氏校印,1936年,第12页。
(43)李则纲:《历史教本划分时代之检讨》,《教与学》1935年第1卷第4期。
(44)李则纲:《历史教本划分时代之检讨》,《教与学》1935年第1卷第4期。
(45)侯外庐:《中国古代社会史》,新知书店,1948年版,“自序”第2页。
(46)详见张政烺:《先秦史讲义》(1952年讲授),《张政烺文集·古史讲义》,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1-158页。
(47)详见张政烺:《先秦史讲义》(1959年讲授),《张政烺文集·古史讲义》,第159-324页。
(48)张政烺:《张政烺文集·古史讲义》,“出版说明”第3页。
(49)周谷城:《中国通史》(上册),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版,第21页。
(50)周谷城:《中国通史》(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9页。
(51)吕涛、周骏羽编:《周谷城传略》,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1页。
(52)何兹全:《中国古代及中世纪史讲义·自序》,见《何兹全文集》(第4卷),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693-1694页。
(53)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见《何兹全文集》(第3卷),第1236页。
(54)[法]雅克·戴高夫:《我们必须给历史分期吗?》,杨嘉彦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前言”第2页。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23766.html 文章来源:《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