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进入专题: 中缅关系 朝鲜战争 国民党残部 文化交往 经贸往来
60(2)周恩来总理接见缅甸政府劳动考察团谈话记录,1953年5月20日,中国外交部档案馆藏,档案号105-00110-01。
61(3)陶文钊:《禁运与反禁运:五十年代中美关系中的一场严重斗争》,《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关于该问题更为详尽的论述可参见崔丕:《美国的冷战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1945-1994)》,中华书局,2005年。
62(4)蔡成喜:《大米换橡胶:20世纪50年代的中锡贸易》,《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3期。
63(5)“KMT Aggression in Burma,”1950-1953,National Archives of Myanmar,12/6-499.
64(6)“Telegram From American Embassy in Rangoon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December 30,1953,RG 59,General Records of Department of State,Central Decimal File,1950-1954,Box5538,National Archive II,College Park,MD.
65(7)Ian Brown,Burma’s Econom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3,p.103;Michael W.Charney,A History of Modern Burma,pp.83-84.
66(8)Richard Butwell,U Nu of Burma,p.173;Chi-shad Liang,Burma’s Foreign Relations:Neutralism in Theory and Practice,p.78;Matthew Foley,The Cold War and National Assertion in Southeast Asia:Britain,the United States and Burma,1948-62,pp.132-133.
67(9)早在1952年8月底,为了压制国内各派力量对政府亲英美倾向的指责,向缅甸公众显示中缅友好关系,吴努便邀请周恩来访问缅甸。周恩来接受了邀请,但表示要等到朝鲜战争结束后才能成行。参见“Prime Minister on Foreign Policy Reply to Debate in Parliament,1952,”1952,National Archives of Myanmar,12/9-25;“Review of U.S.Foreign Policy and Foreign Relations,”1952,National Archives of Myanmar,12/9-22。
68(1)《周恩来传》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1153-1156页;《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254、317-318、321-323页;李潜虞:《试论1954年中印总理、中缅总理的互访》,《南洋问题研究》2013年第4期。
69(2)严格来说,意识形态也属于广义上的国家利益的一部分。但为了叙述方便,很多学者都将二者分开讨论,本文亦如此。
70(3)地缘政治因素既可能成为拉近两国关系的纽带,又可能变成不利于双方建立战略互信的障碍,中缅关系便是这样。
进入专题: 中缅关系 朝鲜战争 国民党残部 文化交往 经贸往来
本文责编:heyuanbo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历史学 > 共和国史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23435.html 文章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2016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