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岁月: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担当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78 次 更新时间:2020-10-29 23:31

进入专题: 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李岁月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面对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着眼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最终实现共同繁荣,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中国对世界和平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贡献。


“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历史主题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这是党的十九大对世界形势作出的重要判断。当今国际局势的“大动荡”“大调整”并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和平与发展”这一世界历史主题。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和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愈发坚定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和向往,21世纪的全球性挑战和危机表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而独善其身。尽管近些年国际范围内大国博弈上升、意识形态斗争和利益冲突不断、多国政局持续动荡等,但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依旧是国际总态势。面对复杂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和全球性难题,国际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参与到全球治理中。以上种种表明,对和平的向往是人类世世代代追求的理想与目标,谋求世界的繁荣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马克思从世界历史和全球化的角度得出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张加速了人类历史的整体性发展这一结论,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历史阶段中的作用,揭示了人类社会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发展的客观规律,探讨了扬弃资本逻辑主导的历史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厚植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共同体思想的创新发展,是建立在普遍交往和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人类新文明理念。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伴随15—17世纪地理大发现带来的资本主义全球扩张,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实现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狭隘民族的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超越资本主义的新型全球化理念,为“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这一关涉全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作出科学回答,顺应世界历史发展客观要求,在实践中积极扬弃资本主义旧的世界体系,反对“逆全球化”等思潮,规避资本逻辑的统治。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平理念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和共同体思想蕴含着对世界“理应如此”的价值诉求,是从理想的价值状态出发实现对现实社会现存状况的批判性超越,促使人们在全球化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形成“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价值共识,进而在社会交往中实现“自由联合”和团结协作。“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可以概括为实现持久和平,谋求共同发展,坚持公平正义,倡导民主自由。其中和平是人类社会稳步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发展是动力,而发展的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共同价值”的内涵也会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否认文明共同性的存在及其意义,预设中国崛起后必称霸并引发冲突,其错误根源在于用西方对抗性和排他性的二元对立思维看世界,过度强调冲突和对抗,看不到以和平与发展为核心的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此外,单边主义是当今霸权国家奉行的一股逆流,以美国为例,“退群”“毁约”“挑起贸易争端”是奉行“美国优先”或“美国至上”单边主义作风的生动写照。单边主义不仅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零和博弈,引发大国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还会导致全球治理范围内出现结构失衡与制度的紊乱,世界范围内贸易摩擦愈演愈烈。无论是“文明冲突论”“修昔底德陷阱”抑或“单边主义”,都对当前国际局势产生明显冲击,加剧世界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新的世界格局下新问题新矛盾的解决呼吁新理念和新方案。和平与发展关乎世界的前途命运,是全人类的核心事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基于世界和平发展的一种共同价值,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旨在把握全人类利益和价值的通约性,承载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它主张秉承包容精神,相互尊重,通过文明交流互鉴破解“文明冲突”,既肯定人类的共同价值,也尊重各国价值多元和道路多样;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破除“强国必霸”逻辑和“单边主义”困境,摒弃对抗性零和博弈思维,加强平等协商、合作与对话等方式来化解全球治理危机。正是从这一意义上,可以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捍卫世界和平的共同体。


构建面向未来的和平共同体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努力。习近平主席号召国际社会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共同努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行动指南,切实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和倡议转化为捍卫世界和平的实践。一是构建政治互信,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二是谋求安全互利,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三是打造经济互荣,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四是推动文化互补,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五是建设生态互优,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它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共同推进这一“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文明进程,唯有坚持多边主义、走团结合作之路,才能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永葆世界和平。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进入专题: 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332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