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进入专题: 20世纪80年代头三年 中共党史研究 学术化传统 学术史
41 杨先文:《试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转化的基本条件》, 《中山大学学报》1982年第3期。
42 胡华、林代昭:《台港和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 《近代史研究》1982年第1期。
43 汪荣祖:《史学九章》, 北京三联书店, 2006年, 第117页。
44 陈士农、林浣芬:《具有地方特点的工农武装割据政策——柴山保根据地的开辟初探》, 《河南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
45 笔者将这种与传统地方党史研究有联系但明显超越其治学经验的新研究范式称为“中共地域史”, 这种研究形态以地方性的多元史料为基础, 以融合多种学科方法和概念为手段, 有机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重构与解释历史之视角, 标举更加鲜明的“问题意识”, 有志于更宏观更新颖的问题解释与理论关怀。这一研究范式呈现这样一种历史学的新愿景, 即将具体事例作为说明普遍结构或逻辑的例证, 或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思考文本与话语之框架, 当然也表现了党史研究更加趋于细密化或精细化, 标志着研究者在运用与理解地方性知识的进程中学术思维的转换与研究理念的刷新 (参见吴志军:《地域史:学术化进程中的中共党史研究》,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年第4期) 。
46 李晏:《加强青海党史研究队伍的建设》, 《青海社会科学》1981年第1期。
47 党史研究的职业化和制度化取向, 在当时乃至此后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具有迫切的必要性, 对于迅即而有效地展开党史研究和编撰具有重要意义。但就学术研究的特质而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 中国的学术研究制度亦面临转型和改革的压力。
48 黄干周、蔡金发:《略谈加强党史课中的理论教学的几个问题》, 《江西社会科学》1981年第1期。
49 李时中:《提高党史课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2期。
50 许兴:《我教党史课的几点体会》, 《人民教育》1980年第1期。
51 [美]康尼尔·李德:《历史学家的社会责任》, 张文杰等编译:《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4年, 第249页。
52 [法]雷蒙·阿隆著, 吕一民、顾杭译:《知识分子的鸦片》, 译林出版社, 2005年, 第146、165页。
进入专题: 20世纪80年代头三年 中共党史研究 学术化传统 学术史
本文责编:heyuanbo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历史学 > 共和国史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23010.html 文章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2012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