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六、如何振兴公共治理的历史研究
回到今天的治理研究现实,令人遗憾的是,历史尽管如此重要,但现实中数据实证研究方法已经普遍成为一种方法霸权,在其繁荣的背后,是公共治理研究整体价值的削弱。因此,必须要大力重视和振兴历史研究。
首先,是消除方法迷信,打破方法霸权。“科学”的迷信同样是迷信,因为,科学本身就意味着对实践和知识的无限探索。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巨大区别表明,社会系统研究不可能完全的客观化和实验化,更不可能通过数据分析来实现研究的完备。公共治理研究必须要为治理实践服务,为提供有价值的治理知识服务。要形成包括历史研究、比较研究、制度规范分析、案例研究、数据实证分析等多流奔涌的局面,特别是要加强历史研究。
其次,是扩展学科来源。公共治理从来离不开历史研究,但是具有历史学科背景的研究者则越来越少。当公共管理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后,第二代、第三代的研究者就逐渐改变了多元学科背景来源的优势,而逐渐成为一种自我体内循环的局面。因此,无论是从学科培养还是从研究者选择角度,都应该扩大包括历史背景和其他多科学背景的学生进入,降低体内自我循环的比例。
第三,鼓励历史研究的深入交流和规范。历史研究比数据实证研究更为困难,在于其要求更为广博的阅读、思考和素材掌握,也就是说对研究者的研究更高。而数据实证研究者的训练则更为简单。这就要求在学术发表、学科建设、资源支持等方面对于历史研究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并形成历史研究繁荣。当然,这并不是说历史研究一定需要刻意的形成研究规范,但更多的交流一定会形成发掘历史素材的更有效的思考方法与工具。
七、结论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历史非常重要。在当前公共治理研究中数据实证研究一片繁荣景象下,需要高度警惕其内在隐含的研究方法的过度滥用和研究价值的削弱。数据实证研究自有其价值,其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客观的结论,但必须要高度警惕其内在所具有的方法论谬误。无论是对治理知识的完善还是治理实践的支持,都需要更为繁荣的历史研究,从而与其他研究方法一道,为整个治理体系的完善提供充分的支持。这既要充分重视中国与世界的治理历史借鉴,也需要在学科建设、研究者培养、消除方法迷信等方面共同做出努力。
文章来源:《中国行政管理》,2020年第6期。
参考文献
[1]梁洪明. 实证主义之脉:从哲学到法社会学——一个方法论的检视[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3(6).
[2]郑震. 论实证主义与解释学的方法论争论[J]. 天津社会科学, 2016(1).
[3]邱忠霞, 胡伟. 我国社会科学定量研究方法问题的反思[J]. 学术论坛, 2016(11).
[4]时和兴. 复杂性时代的多元公共治理[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2(4).
[5] Tilly C. Why and how history matters[J].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ntextual political analysis, 2006:417-437.
[6]张镇. 社会系统复杂性探析[J].系统科学学报, 2006(2).
[7] David P A . Pathdependence: a foundational concept for historical social science[J].Cliometrica, 2007, 1(2):91-114
[8] 王荣江. 波普证伪主义方法论批判[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0(6).
[9] 吕小康, 武迪, 隋晓阳等,从“理性人”到“行为人”:公共政策研究的行为科学转向[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12).
[1]] 李子奈. 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论的若干问题[J]. 经济学动态, 2007(10).
本文责编:sunxuqi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政治学 > 公共政策与治理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22450.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