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光清:日美贸易战的起因及影响——从美国霸权护持战略角度的审视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60 次 更新时间:2021-09-28 13:58

进入专题: 日美关系   日美贸易战   霸权   霸权护持  

熊光清 (进入专栏)  


[摘  要]从美国霸权护持战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美关系,特别是对日美贸易战的起因及影响进行分析,很清楚可以发现,美国对日政策实际上是完全服从美国维护世界霸权这一最为核心的国家利益的。二战后初期,美国扶持日本,是从美国意图以日本对抗苏联和中国,从而建立世界霸权战略的角度出发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美贸易战全面升级,美国在经济领域对日本进行防范和打压,则是从美国霸权护持战略角度出发的。日美贸易战的起因就在于日本的崛起对美国霸权形成了挑战,美国通过贸易战以至金融战,成功遏制了日本迅速发展的势头,解除了日本在经济领域对美国经济霸权的挑战。

[关键词]日美关系;日美贸易战;霸权;霸权护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霸权地位经历了从区域性霸权国向全球性霸权国转变的过程,美国对外战略的最为重要和最为核心的目标就在于建立和维护其霸权国地位。可以说,霸权护持是美国至高无上的国家利益,对于挑战者的遏制和绞杀是美国霸权护持战略的必然选择。即便是美国的盟友,对于可能挑战美国霸权地位的国家,美国也是痛下杀手,决不留情。可以说,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兴衰起落完全掌控在美国手中,服从或取决于日本在美国全球霸权战略中的地位。

一、美国的霸权国地位及霸权护持战略

霸权是指某一国家凭借其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优势地位,在一定区域或者全球范围内控制他国主权、主导国际事务或谋求统治地位的状态。在西方语境中,霸权(hegemony)是一个中性词,一般被理解为“支配”、“领导”和“权威”。罗伯特·基欧汉等(Robert O. Keohane)认为,霸权是“一国有足够的能力来维持治理国家间关系的必要规则,并且有意愿这样做” [1]的情形。也就是说,霸权国除了要有强大的实力,还需要有领导意愿。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认为,霸权是指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这一国家能统治霸权体系中所有其他国家。[2]霸权国必定是世界体系中最为强大的国家,成为霸权的条件是综合国力强大,特别是要具有绝对的军事实力。

霸权护持是霸权国在整个霸权周期中最为核心的国家利益。所谓霸权护持,就是“维持霸权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权力距离,将这种权力距离始终保持为一个霸权国认为是安全的常数”[3]。霸权国构成的关键条件有两个,一是霸权的自我修复能力,二是霸权让外界对其产生依赖的能力。这两种能力可以使霸权延缓衰落,但霸权始终难以摆脱最终走向衰亡的历史规律。[4]对于霸权国来说,维系和巩固自己主导的霸权体系就是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其中,消除对霸权地位和霸权体系的潜在挑战者,是霸权护持的最为重要的手段。

由于美国在当前世界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巩固和护持霸权就成为美国最为核心的国家利益。同以往的霸权国相比,就霸权的特点而言,美国是一个非常“例外的”新型霸权国。[5]一旦美国确立了自己的霸权国地位,美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就是维持霸权国地位。这样,对美国来说,就需要对能够挑战其霸权地位的国家或有潜在能力挑战其霸权地位的国家保持绝对优势的实力地位。

二战以后,美国就将国家利益定位在建立和维持由美国主导的世界霸权体系上,美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就是护持美国的霸权地位。这一体系包括四个结构:以美国为超强军事力量的国际实力配置结构、以自由经济制度为核心的世界经济利益结构、以二战以后建立起来的国际制度为核心的国际规范和制度结构、以西方价值理念为核心的世界文化结构。保证这四种结构的确立和发挥功能是美国的核心国家利益。[6]霸权是美国强权政治逻辑在界定其国家利益时的明显表现,美国最为核心的国家利益就是护持美国的霸权国地位。

由于美国在经济、军事、科技等多领域具有非常强的优势,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撼动其霸权国地位。二战结束时,美国工业总量占世界的56%,黄金储备占全世界的59%,并拥有世界船舶供应量的50%,[7]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债权国。可以说,人类历史自罗马帝国灭亡以来从未出现过这一局面:一个国家像巨大的磁铁那样吸引了全世界的智力、财富和目光。[8]此后,美国逐步建立起了以美元为基础的世界货币体系,并在全球建立军事基地,组建快速反应部队,锻造了全球性的军事打击能力。同时,美国一直致力于构筑良好的同盟网络,阻止挑战者的存在,特别是阻止挑战者联合起来威胁由美国主导的霸权体系。美国大力扶持亲美国家,重点是西欧和日本,并通过军事同盟关系,把它们和自己捆绑在一起。但是,二战后初期,美国的霸权一开始就有一个强有力的挑战者,那就是苏联,苏联的存在使得美国在这一时期并没有建立起全球性霸权体系。

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建立起了世界范围内的霸权体系,美国成为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霸权国。在这一霸权体系下,由美国主导的金融霸权、军事霸权、科技霸权和制度霸权都表现得比冷战时期更加显著,美国还尽力强化西方政治经济模式和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力,并不断绞杀和阻止可能对其霸权形成挑战的国家,以尽力确保美国的霸权地位或延长美国霸权体系存续的时间。

美国能够持续保持世界体系的霸权位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元在全球金融市场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美国建立起了非常强势的金融霸权。美元霸权的形成史,基本上可以说是一部“撸”羊毛的历史。羊毛“撸”得越多,霸权就越巩固。美国要想保持自己经济的繁荣就必须让更多国际资本流入美国,而要让国际资本源源不断流入美国,就必须保持美元的霸权地位。这是保持美国强大和繁荣的重要力量之源。美元霸权是非常复杂的一种金融体制,既是美国霸权的明显体现,又是美国霸权的重要支柱。

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覆盖全球的军事同盟也是美国实现世界霸权的重要支撑条件。二战后,只有苏联凭借比较强大的军事实力能和美国一争高下,但是双方的争斗也只是限于战争手段之外的“冷战”。这场“冷战”进行了40多年,可谓波澜壮阔、惊心动魄。这一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可分为以常规武器为主的“遏制战略”时期 (1946—1953年)、以核力量为主的“威慑时期”(1954—1975年)和在有限战略与无限战略之间徘徊的时期(1976—1990年)[9],美国军事实力总体保持着对苏联的一定优势,最终艰难地但是彻底拖垮了苏联。

美国能够称霸世界也与美国拥有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美国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是从二战后逐渐建立起来的。美国培养和吸引了世界上许多优秀人才,拥有世界上最多和最优秀的科技人才;美国在许多基础科学研究方面,例如: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天文、地球科学等,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在世界上处于前沿水平;美国在计算机、信息与通信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环境保护等技术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创造出了非常多的先进科研手段,非常有力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美国在经济与军事上的优势,说到底,都根植于美国领先的科学技术。

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制度是美国推行制度霸权的需要和结果。美国霸权的建立与护持,不同于以往的军事征服和殖民统治,主要是通过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优势获取支配权,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一系列国际制度,形成了所谓的制度霸权。美国通过自身掌握的国际组织控制了其他许多国家,把它们绑架在自己的战车上,并使它们自身不至于形成反美联盟,同时,美国又通过国际制度控制这些国家,迫使这些国家遵循它所主导制订的一系列国际制度,使它们在自己确定的框架内行动。

除此之外,美国在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领域也具有非常强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能够通过思想和文化手段影响甚至控制其他国家。

不可否认,美国在世界体系中处于霸权国地位,但是,美国的霸权国地位并非无可挑战或者至高无上,也没有达到了可以为所欲的地步,美国的霸权国地位仍然受到多种力量的限制与约束。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认为:“当代世界体系并不适合于单极体系、多极体系、无极体系三种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复合式的单极-多极体系,其中存在一个超级大国和多个重要力量。[10]同时,霸权的存在是周期性,不存在永远的霸权体系和霸权国。美国现在建立的霸权体系远超罗马帝国,但是,美国不可能在时间的延续方面超过罗马帝国,也许,几十年之后,美国就会从霸权的顶峰掉落下来。可以说,美国的霸权国地位仍然存在严重的脆弱性,这也是美国推进其霸权护持战略的必要性之所在。

二、美国霸权战略背景下对日本政策的变化:从改造、扶持到打压

二战后,日本在美国霸权战略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二战结束之初,日本作为战败国,是美国改造的对象。但是,由于东西方冷战的展开,特别是朝鲜战争的爆发,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日本成了美国的盟友,并成为美国对抗苏联和中国的重要棋子,成为美国扶持的对象,这种变化为日本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机会。但是,美国最为核心的国家利益就是护持美国在霸权体系中的霸权国地位,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必然是遏制可能对美国霸权国地位形成挑战的国家。简单地说,护持霸权是霸权国最为核心的国家利益,而“绞杀”挑战者则是实施霸权护持战略最为核心的目标和任务。在日本经济获得高速发展,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之后,美国意识到日本可能对美国主导的霸权体系形成威胁,就开始对日本进行防范、遏制和“绞杀”,不惜以贸易战甚至金融战的方式,阻止住了日本高速发展的势头。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随即美国以联合国的名义占领日本。美国占领日本后,就开始着手对日本进行改造,以“根绝日本的战争能力与军国主义”、“通过民主化使日本成为世界国家中的一员”为目标,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改造日本,这种改造一直持续到1951年9月8日《旧金山对日和约》的签订。如果说,明治维新是日本主动从西方引进君主立宪制度,那么,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所谓“民主化改革”则是西方国家向日本强行植入现代民主制度。[11]这场以“民主化”、“非军事化”为主要内容的改造不仅彻底消除了封建军事帝国主义对日本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为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民主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为日本经济的重建与恢复及以后的高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当然,也不能否认美国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造存在不彻底性。

随着二战的结束,东西方关系不断趋于紧张,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大幕。此后,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希望在亚洲建立起针对苏联和中国的军事同盟体系,力图构筑以苏联和中国为目标的军事包围圈。这样,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就变得非常重要,美国政府开始实施全面复兴日本经济的政策。在1945-1951年的六年时间里,美国政府要求日本赔偿的政策呈现出从惩罚性的拆迁赔偿,转向缓和赔偿、放弃赔偿、或进行劳务赔偿。[12]日本作为美国抵御苏联和中国影响的桥头堡,得到美国大量的经济援助,又加上朝鲜战争的军需旺盛,以及日本战后重建的经济需求,日本经济迅速重建和恢复。

1948年,美国开始改变占领初期的惩罚性经济统治政策,对日本提供经济复兴援助。1948年12月,美国国务院和陆军部联合提出“稳定经济九原则”,麦克阿瑟指令日本政府必须无条件执行。后来,美国又为执行“稳定经济九原则”提出了出口导向的道奇路线。道奇路线的推行产生了两个重要后果。一方面,它消除了日本战后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随着货币的稳定,日本开始出现经济萧条。正当日本为经济恢复而苦恼之时,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日本成为美军的后方和军需基地,美国政府支付巨额的特殊采购,这些特殊采购占当年日本出口贸易的27%,从而给日本带来了“特需”景气,日本经济由此走出困境并迈向繁荣。

1957-1973年,是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过三大景气时期,分别是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伊奘诺景气持续时间达到57个月,其中在1966-1970年度,日本实体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2%、11.1%、11.9%、12.0%、10.3%,1971年降为4.4%。19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联邦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10%以上,如此长时间连续的高速经济增长,不仅在日本历史上十分罕见,而且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此后,日本进入经济稳定增长阶段(1974-1989年)。1974年,日本出现了战后第一次经济负成长,并且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这时,日本制造业重心转移,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迅速成长,但是,这些新兴产业未能改变日本经济减速的趋势。尽管日本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宣告结束,但仍然保持着较好的增长态势,实现了稳定的增长,这对美国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地位形成了极大挑战。在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三菱财团买下位于美国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这被视为日本兴起和美国衰落的象征。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感受到日本在经济领域已经对其形成了严重威胁,所以,不得不痛下杀手。苏联解体后,美国已经不存在全球性挑战对手,它开始把可能破坏美国地区性霸权的国家作为打击的主要对象,同时,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框架中的地位已经大大下降,各国之间相互关系定位的全球性战略格局发生重大改变,[13]这样,美国不仅在主观意愿上可以放手对付日本,而且可以对日本采取更强有力的手段来阻止其经济发展。

三、日美贸易战的展开及后果:从美国霸权护持战略角度进行审视

二战后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对日本经济采取由改造到扶持的政策,并对日本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冷战开始后,美国希望通过日本加强对苏联和中国的制约与围堵,把日本变成反对共产主义的桥头堡,因而大力支持日本经济的重建和复兴。在美国的经济援助下,日本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并发展起来。这一时期,日本是美国的忠实盟友,成为美国实施全球霸权战略在东亚地区的重要基地,为美国实现全球霸权起到了马前卒的作用。

但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企业大量向美国出口纺织品和钢铁等商品,严重威胁到了美国这些产业的发展,这样日美之间发生了首次贸易摩擦。美国轻工行业针对日本中小企业出口带给美国纺织业的消极影响,向国会提出限制进口的保护请求。为了避免矛盾激发,1956年日本纺织业实行自愿出口限制。1957年迫于美国压力,日美两国政府签署了《日美棉织品协议》,以政府间协议的方式实行自愿出口限制。同时,随着战后美日关系的发展和日本经济的繁荣,日本不断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与美国改造和支持日本的初衷相违背,并且,日本经济势力在亚洲的扩张,也损害了美国在亚洲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14],同时也损害了美国的霸权利益,显然,美国不能允许日本偏离自己的轨道。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日美贸易摩擦开始升级,日美贸易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尖锐,并开始涉及金融领域,以金融战的形式表露出来。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陷入“滞胀”,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都受到来自日本和欧洲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严峻挑战,这引起了美国国内的空前关注与激烈争论。于是,美国开始改变对日本的经济政策,并不断向日本施加压力,迫使日本在经济领域做出重大让步,特别是希望通过迫使日元大幅度升值来削弱日本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缓解美国对日贸易赤字。


为了避免与美国的贸易摩擦,日本采取了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的策略,缓解美日经济摩擦。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放开日本国内市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1986年日本对1800多种进口产品实行降低关税并免除进口税,1987年修改特惠关税制度,取消300个低税进口商品的进口税。1990年取消1004项商品的关税,使进口制成品中进口关税的取消率从42%提高到56%。[15]为了规避美日贸易摩擦,日本积极推进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促进东亚地区经济合作。日本为防止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将国内淘汰的某些传统工业生产转移到东亚,把东亚地区作为日本工业制品的重要销售地,[16]并创造了雁行模式[17]。

但是,美国对此并不满足,它要求日本作出更大的让步。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等五国的财政部长与中央银行行长(简称G5)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签订了《广场协议》,宣布联合干预汇率市场,结束美元汇率偏高的情况。《广场协议》拉开了日元升值的序幕,也奏响了日本经济被绞杀的悲歌。

“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增速和通胀水平双双下行,为了刺激经济,日本政府不断放松银根,造成国内流动性泛滥,加上大量资金为了躲避汇率风险而进入日本国内市场,从而不断推升日本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投机热潮,日本经济出现明显的脱实向虚倾向,大量资金进入金融领域和房地产领域,经济泡沫化趋势不断增强。并且,由于日本产品的竞争力依然较强,日元升值并没有减少美日贸易逆差,因而美国要求解决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美国对此仍然充满了不满。从20世纪80年代日美贸易战的发展史可以看出,日美贸易战逐渐发展成为包括技术战、投资战、贸易结构战等多领域的复合化、多元化贸易战。[18]

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美贸易之间的矛盾日趋白热化,表现出结构性贸易战特征,日美贸易战全面升级。这一时期,美国进一步向日本施压,催促日本解决两国经贸关系中的结构性障碍因素。1989年5月,美国总统布什提议发起日美结构性障碍倡议,希望通过日美之间的经贸磋商,促使日本开放更多的国内市场,并修改相关经贸政策。美国总统布什和日本首相宇野宗佑在1989年7月巴黎经济首脑会议上宣布了日美结构性障碍倡议,并发布声明计划于1990年春季左右达成中间协议,一年之内签署正式协议。1990年6月,日美在中期协议的基础上达成《日美结构性障碍协议》。该协议旨在推动日本在反垄断法、专利法、定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放松对进口商品以及外国企业的歧视性待遇。[19]尽管日美之间的磋商在表面上是对等的,互相可以指出对方的结构性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加以改进,而在实际上并非是对等的,主要是美国要找出日本方面的问题,由日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经济泡沫叠加美国压力,灾难终于降临了。1989年12月29日,日经平均指数达到最高的38957点,此后开始下跌。土地价格也在1991年左右开始下跌。这样,泡沫经济开始破裂。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一般认为是在1986年12月到1991年2月之间,日本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泡沫经济现象。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经济出现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经济衰退。日美贸易战以日本战败宣告结束,美国通过贸易战成功遏制了日本的崛起,稳固住了自己的经济霸主地位。

四、结语

回顾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轨迹,可以说,日本经济的兴衰起落完全掌控在美国手中,服从或取决于日本在美国全球霸权战略中的地位。二战后初期,是日本经济的重建和恢复阶段(1945-1956年),美国对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造,并开始扶持日本经济。此后,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1957-1973年),这一时期,美国完全把日本纳入了自己的全球战略框架之中。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结束高速发展阶段,进入经济稳定增长阶段(1974-1989年),这一时期,美国已经意识到日本的发展对美国形成了挑战,开始防范或遏制日本的崛起。1985年“广场协议”意味着美国开始对日本痛下狠手,到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苏联解体,日本的战略地位大为下降,美国更是把日本视为挑战者,全力围堵,结果日本经济停滞,日本辉煌不再,更谈不上挑战美国了。

美国霸权的历史就是不断控制和虐杀他国的历史,美国霸权护持的过程就是不断猎捕和绞杀挑战者的过程。在二战结束后的四十多年间,美国通过冷战,绞杀了苏联,这个与美国超级大国对立的另一个超级大国,其结果是苏联解体,分崩离析,不再具有整体上向美国霸权挑战的能力。冷战结束后,美国把矛头指向日本,这个盟国内的挑战者,在美国猎捕和绞杀苏联过程中充当跟班和帮凶,借机发展起来的幸运者,并且它也并没有挑战美国世界霸权的意愿与能力,这一次,美国通过经济战,主要是贸易战和金融战,成功实现了对其猎捕和绞杀,并使之彻底驯服,失去了挑战美国霸权的意志和信心。


注释:

[1] Robert O. Keohane, Joseph S.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1977,p.44.

[2] 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M].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53.

[3] 秦亚青.霸权体系与国际冲突——美国在国际武装冲突中的支持行为(1945-1988)[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36.

[4] 丛培影.霸权维系条件及对其制衡的意义[J].中国与国际关系学刊,2015(2).

[5] 李晓、李俊久.美国的霸权地位评估与新兴大国的应对[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1).

[6] 秦亚青.美国国家战略:在进攻与整合之间[J].现代国际关系,2003(8).

[7] 张敏谦.美国对外经济战略[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34.

[8] 王立新.踌躇的霸权:美国获得世界领导地位的曲折历程[J].美国研究,2015(1).

[9] 陈海宏.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与军备建设[J].理论学刊,2007(11).

[10] Samuel P. Huntington,“The Lonely

Superpower”. Foreign Affairs, Vol. 78, Issue 2, Mar/Apr1999, pp.35-49.

[11] 林尚立.政党制度与现代化——日本的历史与现实[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96.

[12] 崔丕.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政策的演变[J].历史研究,1995(4).

[13] 刘明清.冷战时期美日关系史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451.

[14] 何晓松.日美政治经济摩擦与日本大国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1.

[15] 马文秀、陈军贤.日本化解贸易摩擦的对外经贸战略[J].日本问题研究,2006(1).

[16] 周泽红.日本应对贸易摩擦的经验与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06(1).

[17] 20世纪80年代,在西太平洋地区,各国的经济发展像雁阵一样有序。美、日作为领头雁,亚洲四小龙为第二梯队,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为第三梯队。这种产业结构的雁阵形态,被称之为“雁行模式”。

[18] 冯昭奎.美日经济摩擦及其在亚洲的争夺[J].美国研究,1992(1).

[19] 潘莉莉.美日贸易战对中美贸易摩擦借鉴意义[J].北京金融评论,2018(3).

(本文发表于《日语学习与研究》2019年第6期。)

进入 熊光清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日美关系   日美贸易战   霸权   霸权护持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980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