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进入专题: 老龄化
(三)我开通了“爱思想学术专栏”
杨祖陶在《与爱思想(天益网)结缘三周年》的网文中写道:“2008年5月有幸与天益网(爱思想)结缘是我学术生涯和人生旅程中的一件难以忘怀的大事。”
这精准的表述已为学界朋友所共知。无独有偶,9 年后的2017年8月,以首次发表我的纪念文章:“一位联大学人超越生死的学问——杨祖陶《黑格尔<精神哲学>指要》后记 ”为起点,爱思想正式开通了我的学术专栏。对我来说,这是展示我向死而生的意志、不倦的精神追求的最佳平台。在这里,我要向爱思想网表达我由衷的感激与敬意!杨工啊!虽然天地相隔,我们都结缘于爱思想,你在天有灵一定会感应到这是我晚年人生的幸事!我办个人的学术专栏的初衷是及时发布我怀念杨工的文章,2018年1月22日杨祖陶周年祭的学术思想研讨会如期举行,我作了“衷心的感谢,无尽的思念”的发言,感动了与会者,发言稿也在爱思想挂上了,至此,我的专栏写作任务似乎已经完成了,但我并没有就此止步。
我努力挖掘题材,一滴水、一滴水地汇集写了自己过往经历的一些随笔;一桩桩、一件件新闻的关注尝试着写了两篇时评,产生了一定的反响。如今我的专栏文章已经达到41篇。由于不存在任何功利,写作是一种自我提升的良性过程,是我活在当下的一种方式。其实这一过程并不轻松,有人劝我你这是何苦呢?我认为自找苦吃也是一种乐趣,起码大大转移了我失去亲人的孤独与悲伤。
我作为50年代的北京大学生,是最纯真的忠于理想,勇于奉献的一代知识分子,在结束阶级斗争为纲的治国方针后,我也有所反思,有一些心里话要说。当我用“当年我……”为题写的碎片化的回忆文字也能打动读者。如《当年我的一句话成全了一桩姻缘》,复旦大学知名学者邓安庆教授发来微信:“师母肖静宁教授会做媒,会写学界爱情。”不用多说,这个“会”字实际上已经包涵了当年学界爱情的辛酸。
由于我的求学为学的经历,在某种意义上形成了一种文理渗透、跨学科的思维模式与表述方式,对芯片、人工智能、机器人、弯道超车尝试着给出一种比较实在的考量。近作《从创吉尼斯记录到下岗潮——评日本酒店机器人的命运》得到知名学者郭齐勇教授的高度赞扬:“……前沿!新思!学术眼光,交叉思维!”谢谢啦!,这是何等可贵的回报!
最后我回到在电信局被搭讪之事,在亲历同事、邻居的养老困境和悲惨命运后,我心中自然有极大的不安全感,甚至恐惧,因为我独处在彻底的空巢中。但我逐渐认识到,养老问题的当务之急,对个人来说,就是要牢牢树立真正的依靠自己 ,向死而生,活在当下,尽可能守住健康,推迟失能的到来,善待自己,活好自己。如果我们每个老年人都自觉地这样做,这将是应对社会老龄化的一种巨大的力量!
众所周知,我国老龄化发展迅猛,老龄人口庞大,未富先老,形势严峻。中国2.5亿老人的晚年谁来扛啊?直到2019年11月,当局才首次将应对老龄化提升为国家战略。目标是在2050年形成成熟完备老龄化应对制度。遥望浩瀚星空,我们是等不上了啊!
2019-12-18于珞珈山麓
本文责编:sunxuqi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笔会 > 散文随笔 > 百姓记事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19563.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