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光:形神之间见匠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36 次 更新时间:2019-11-29 16:54

进入专题: 印章  

陈明光  


印章始于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许慎《说文解字》称其为“执政者所执信也”,可见一直都是象征权力的重要信物。到了元末,王冕以花乳石入印——中国篆刻史开始进入石章时代。陆游诗云“石不能言最可人”。晶莹之美石或硬度适中易于运刀,所镌印文盖于纸上则鲜艳夺目且经久不褪。职此之故,石章受到文人士大夫的喜爱。他们从精彩纷呈的秦汉玺印中汲取养分以事刻章。篆刻遂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书画同登大雅之堂。

有印章就有印钮,有印钮就有钮饰。福建寿山石集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由南朝以降之工艺积淀,清康熙年间寿山石雕领域出现两大巨星:一为杨玉璇,一为周尚均。二人开源导流而为名家创作之始。其后追随者虽众,却始终未见可与比肩者。杨力求古朴,周则兼具华茂。前者乃石雕之圣,后者为石雕之仙,其风格之异可方诗家之李杜。可见不同文艺门类都会出现特定风格的典型代表。时人认为“印纽以尚钧制作为第一,杨玉璇次之”。日前林文举先生访我,谈及多年前所见四件“尚均钮”,不禁情动于衷而溢于言表:“我见尚均四钮即觉手软,此后整整一个多月无法动刀······”没有艺术细胞的我用心揣摩一个艺术家的内心感受。觉得先生于寿山石雕造诣甚深,遂能冥契前辈大师之精神而受到心灵的震撼。让先生叹为观止之四钮匠心独具、各有千秋。

龙钮:方章为极品月尾紫。此钮造型别致,形象威猛。龙游水中,其爪擒珠,随瑞气之吞吐翻江倒海。石雕极难刻画汹涌波涛,然而尚均大师举重若轻,以细若毫发之开丝完美表现水波翻腾之势。作为传说中的神物,龙集各种动物之优长于一身,每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在帝制时代常为皇帝之象征。龙的造型与朝代之气运息息相关:方其盛也矫健生猛,及其衰也则绵软无力。此钮之龙反映了气吞万里的盛世气象。钮下章面以回形纹饰边,还刻有“乙丑四月又栩篆”的边款——又栩乃浙派印人濮森之表字。印底则刻有“知足知不足”的白文。《寿山夜话》载:“此印为清末太师太傅陈宝琛的闲章”。从印文可见陈太傅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态度。

凤钮:方章章料乃难得一见的藕尖白芙蓉石。质地细嫩通灵,似玉非玉,可谓将军洞之绝品。故老相传藕尖白不可触摸,所以把玩之时必戴手套。曾有专家在鉴定书中指出:此精灵之物可目视而不可手摸亵渎也。良工惜石如命,遂采用料极省之图案画工艺制钮。凤首之雕刻融块面与线条于一炉。翅羽则刻以梨花,瓣中以刀尖描毛——正所谓“忽如一夜春风来,藕尖白上梨花开”。凤作为神鸟集各种禽鸟之美艳于一身——在帝制时代常为皇后之象征。钮下章面同样以回形纹饰边。

鳌钮:此方章通体包浆古意盎然,为年代悠久之寺坪石。寺坪石出自福州寿山村广应院遗址。该院建于唐光启三年,在明洪武、崇祯年间两度遭到火灾。寺中曾储存大量寿山石,过火后藏石为灰土所埋。年深日久其色转暗,俨如千年古玉。偶有挖掘出土即深受文人士大夫的喜爱。以此方章色泽之暗,质地之润,包浆之厚,可推断为千年上下之旧物。鳌是传说中的海中大龟。《天问》有谓:“鳌戴山抃,何以安之?”王逸注曰:“鳌,大龟也。”此章之鳌身鳞片历历可见,须发水纹皆以开丝表现。水波汹涌澎湃,有如翻江倒海一般——刻工可谓精彩绝伦。\r

夔钮:方章为坑头冻质地。此钮边缘匀平,中央下凹,呈锅底形——前后及左右皆对称。夔纹刻于钮之顶部。钮下章面环刻一圈回形纹,异常精美。无怪乎前人以“乃有神助”形容之。《寿山夜话》谈及此章时十分感叹:“周尚均的传世作品很少,赝品却时有所现,甚至连博物馆珍藏之物也有疑问。”有比较才有鉴别,这话千真万确。此钮章法古雅庄重,独具风韵——颇有返璞归真之感。作为青铜器的典型纹饰,钮上夔纹反映了金石考据蔚然风行的时代风貌。此章印底刻有“罘竹轩”的朱文。

鳌腾夔跃,龙凤呈祥。尚均四钮既有浑朴古拙的金石意蕴,也有典雅秀逸的文人趣味——于方寸之间浓缩了天地之大美。从中可睹金声玉振的庙堂气象,也能瞥见怡然自得的闲情逸致。  

尚均四钮皆以神话动物为题材。神话意象绝尘脱俗,产生的美感令观者暂脱现实之羁绊,而神游于玄妙莫测之境。《淮南子·览冥训》有载:“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鳌龙乃为神物。尚均以古意盎然之寺坪刻鳌,平添几分幽远超尘之象。又以紫黑光润之月尾紫刻龙,尽显其威猛悍霸之势。而藕尖白之凤钮则使人联想陆游《夜闻塔铃及泉声》诗中“梦骑白凤皇,佩玉朝珠宫”之句。至于荸荠糕色之夔钮,也依稀有似三代吉金之色泽。正所谓良工得遇良材才相得益彰。

船过江面水无痕,神到方寸石有迹。藕尖白凤钮之羽毛美若孔雀之翎,而钮下章面的回形纹则环环相连有如行云流水。龙鳌二钮除神完气足外更见非凡的开丝功力。开丝是石雕艺术中高难度的工艺。要做到落刀准,行刀稳,用力均衡,无偏无倚,就必须心静如水,全神贯注,不可有丝毫的杂念。当今雕刻名家在《印纽》一书中指出:“现代艺人时有开丝作品,其技巧远不如古人。”石雕艺人中能做到运刀自如、以形写神者可谓高手,而高手中能达到出神入化、牟于天工者其唯尚均一人而已——这是行家鉴定尚均钮的主要标准。其功力达于肉眼无以辨识之处,无论是细微的水波还是鳞片都交代得一清二楚。在没有高倍放大镜的年代能做到这一切,实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回形纹的功力也是鉴定尚均作品的重要依据。俗话说不比不知道,试以同治年间西门派鼻祖潘玉茂的回形纹与尚均的作一比照。众所周知潘是周的隔代弟子,也是尚均风格的主要传人。可谓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尚均的回形纹神就神在浑然天成,不露出一丝一毫的刻意。而潘玉茂虽极力模仿,也颇见功力,其毫厘之差就在人为的痕迹上。

大匠虽萎,典型犹存。其神作化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养分,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石雕艺人。文举先生由目视而神遇,得见尚均钮的内在精神。而我作为外行不得其门而入,终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唯有双手合十,虔诚示敬。




 

 

 

   

   

   

   

   

 

 

 



 

 

 

   

   

   

   

   

 

 

 




 

 

 

  

  

    进入专题: 印章  

本文责编:sunxuqi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文化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9226.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