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主义者叔本华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59 次 更新时间:2019-10-16 08:40

吴万伟  

敦肯·里希特 吴万伟

本文解释了为什么叔本华认为艺术尤其是音乐能够提供一种救赎。

众所周知,叔本华是悲观主义者。他认为人生就是一个钟摆,在痛苦(有欲望而得不到)和无聊(欲望满足之后不再在乎了)之间不停摇摆。他也认为理解人生的关键是思考生存斗争,尤其是争夺食物的斗争。我们不妨想想腊肠披萨。对于腊肠的猪或牛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噩梦:像囚徒一样被养大,然后被杀戮,被屠宰,然后再被吃掉。(荒野中的生物也好不了多少。充满恐惧和不停为生存而奔波的生活取代了限制在一定空间内的囚徒生活,最终仍然是被一帮饿极了的动物生吞活剥。)积极的一面看,有人获得很好的待遇,吃香喝辣的。但是,相对来说,这种积极的一面不多。这里,正如生活的其他地方一样,痛苦远比快乐多得多。

对于大多数人的生活来说,也可以说是类似的情况,虽然通常没有这么血腥和暴力。我们讨厌上学,我们恨不得马上长大;我们讨厌现在的工作(或失业的处境),我们急不可耐地想退休;但到了老年,我们就讨厌体弱多病、无聊和缺乏尊严。我们就像猪和牛一样,死了可能比活着还好些。

这是我们提及叔本华的时候想起的这种思想。但是,这个画面无论如何不算完整。乐观主义者叔本华有很多好消息说给相信他悲观主义的人听。你认为我们死了比活着更好吗?啊,想想我们死了之后会发生什么吧!不之后,我们就没有灵魂承受地狱的痛苦了。死了之后,一切都死了,我们变成了尘埃。

是好消息?真的吗?

是的,你认为尘埃是坏东西?尘归尘土归土,听起来或许很悲哀,但是尘土是很伟大的。正如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所说:

“在你蔑视之前先要认识它。这个趟在那里的尘埃很快就会融化消失在水中,形成水晶,像金属一样闪闪发光,就像电火花一样闪烁,依靠电流强度展示出一种力量来分解最紧密的混合物,将土壤变成金属,接着依靠自己的方式形成植物和动物,从其神秘的子宫孕育出生命,而你在狭隘地痛苦焦虑地担忧丧失生命。

你会死去,但构成你的生命的物质将继续存在。这是天大的好消息,因为物质是神奇的东西,你的生命中充满了痛苦。构成你的物质不能被毁灭将组成水晶、金属、植物、动物。这多么神奇啊。另一方面,你虽然是冷冰冰的东西做成的,却是焦虑和痛苦的受害者。死了以后,焦虑和痛苦统统都终结了,这当然是更好的结局。

神奇的不仅有物质。一切都令人敬畏。这就是为什么艺术家能够绘画或者拍摄任何东西的照片,并创作出伟大的艺术。我们因为自私并没有总是意识到这普遍的令人敬畏的东西。换句话说,我们太过于关心自己,却没有足够关心周围的世界。我们对于不想要的东西,往往很少感兴趣。而我们渴望的东西则要么令人沮丧,因为我们得不到,要么最终在得到这些之后感到厌烦和无聊。

欢迎来到充满意志的世界

但是,如果我们从欲望和占有的思想从恐惧和有关内心的想法中摆脱出,会发生什么呢?如果我们不做任何干涉听任事物本来的样子会如何?

这就是平静的生活绘画呈现给我们的可能性。在绘画中没有吃水果的问题,也没有在风景购买农场的问题。当使用和占有的种种可能性被清除之后,当我们从抓住和愤怒的情绪中解放出来,我们的心里就变成简单的沉思默想,就能最终享受心灵的平静看到美好的东西了。艺术能向我们显示这一切,难怪我们会喜欢艺术;但是,如果你明白适当状态下的心灵,你能感受到日常生活物品就好像它们是艺术品,是根本没有必要去花费数百万美元来购买的艺术杰作。世界本身就是可以免费欣赏的大杰作。

还有更多。叔本华的大作被称为《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因为他认为世界拥有两大方面。表象是万物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东西,它们都是表象,就像一场梦而已。意志是内在的东西,是世界的本质。

这意味着什么?叔本华的论证(大幅度简单化了)是我在我的真正内在的存在中知道它,我是我的意志,认为我是某种特别的人是疯狂的,一切都是意志。

我怎么知道我是独特的意志?我知道我不是尸体。我和尸体的主要区别是我做事而不是缓慢地消解。是我的行为让我成了现在的样子,我的行为表达或者体现了我的意志。我就是我做的事,而我做事是我有意志的表现。即使我没做我想做的事(比如在工作的时候),我是在做因为某个原因而选择去做的事,如我想得到报酬。

因此,我是我的意志的表现。在这方面,没有理由认为我很特别。你是你的意志的表现。这同样适用于动物,其实包括所有的生物;在叔本华看来,甚至包括所有无生命的东西。植物没有意识,但它们生长的方式也是帮助它们找到阳光、水和再生产的机会,它们也受到生命意志的驱动。甚至无生命的东西也做这类事情---河水流向大海,高山缓慢增长或者崩塌等等。叔本华的意思并不是说河水渴望往低处流;但它们的流动仍然是意志的表现。我们知道生物依靠意志行动(大部分是生命意志),而生物的构成元素是和无生物一样的。像叔本华一样,我们能够想象万物都由同样根本的力量所驱动,那就是意志。

这个意志从来不能得到满足,因为渴望更多东西恰恰是意志的本质,其渴望不是理性的,而是盲目的。这听起来有些吓人,就像不停咀嚼的嘴。但是,叔本华说我们可以同样准确地说世界不是意志,而是音乐。

音乐、物质和意义

现在叔本华说,音乐能够强有力地感染我们,但它本身并不代表表象世界中的人和东西。这首先显示音乐能够成为意志的不经过任何中介干扰的直接表现。一部电影或者一篇小说或许因为描述了猛兽或者一场战争而让我们心怀恐惧,通过让我们想到可怕之事而影响内在自我。但是,音乐能够在没有任何干扰性思想的情况下直接说出意志。在这个意义上,他认为音乐能够成为意志本身的直接表现。

另一个论证是音乐有点儿像意志。叔本华假设的现实背后的本质---盲目的意志并没有目标:它只是渴望拥有,但并不是渴望某个特别的东西来满足欲望。就好像它是面向目标的机器却没有具体目标。这让它非常类似叔本华的英雄依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定义的艺术。康德说,艺术尤其是优美的艺术是有目的性而无具体目的。在此意义上,真正的意志和真正的美(如伟大的艺术)是一样的。叔本华认为音乐是艺术的最高形式。音乐就像终极现实---意味着终极现实就像音乐。叔本华说,“因此,我们或许可以说世界就是展现出来的音乐,正如世界是展现出来的意志一样。”

歌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但是叔本华宣称一切都可以被看作是凝固的音乐。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他认为客观物体不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元素(毕竟都是物质)来定义的而是由它们所做的事来定义的。所以万物所做的一切都是物质表象或者音乐体现。宇宙是大舞蹈,或者我们可以称为的三维的、移动的音乐。火车在飞奔,鲨鱼在游动,火山在喷发。就在你沿着大街走的时候,你经过的一切都在跳着自己的舞蹈,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志。每一种植物的生长就像枝条、叶子和花朵的缓慢绽放。在某种意义上,山峰真的有生命,是在播放无声的音乐。但是,这不是我描述的那种个别性,因为在叔本华看来万物归一。虽然猫跳猫的舞,彩虹跳彩虹的舞,但所有这些都是巨大交响乐的组成部分。大自然就是一场交响乐。背后的推动力量就是一而非多,那就是意志。艾略特(T.S. Eliot)在1941年的组诗四重曲第三部干旱的救赎”(The Dry Salvages)中写道“你是音乐/而音乐永恒。”这也是叔本华的想法,但是他可能补充说我也是音乐;艾略特也是,任何人和任何事物也都是如此。虽然我们每个人都不能永恒存在,但音乐能够永恒,它是永久存在的。

叔本华的救赎

依靠艺术尤其是音乐--事实上依靠任何激发我们思考终极现实而不让意志参与其中的东西--我们就能获得一种办法来治愈悲观主义者叔本华提醒我们注意到的两难困境---在欲望和无聊之间挣扎。你或许对现有的东西感到无聊,但是很多你没有能拥有的东西又怎么样呢?更不要提人的本质是什么了---不就是泥土和尘埃吗?一切都很精彩,只有在你能够足够长时间地克服自我主义才能欣赏它们的美。

叔本华似乎有时候成功地在自然的神奇中获得一种狂喜。他曾经真的像进入童话故事中那样在德莱斯顿公园的鲜花中迷了路。一个警察看见他的行为怪异就问他是谁,叔本华说,他希望警察能告诉他。如果你接受他的哲学,迷失在鲜花中的人可能就是你了。

不幸的是,叔本华的哲学并不能治愈痛苦。不过,这种哲学也没有制造痛苦。它只是承认人生有很多痛苦罢了,而且补充说人世间的确还有很多美好和神奇的东西,这样一来,或许让我们变得不那么渴望吃美味的猪肉了(叔本华不是素食主义者,但是他的慈悲伦理学似乎暗示人们应该成为素食主义者)。如果我们不吃猪肉,更喜欢素乳酪披萨而不是腊肠披萨,世间的痛苦将减少很多。当然,我们自己的痛苦不会减少多少,但是,我们关心花草和猪牛或者其他万物越多,或许我们就会越少关注自己的麻烦和痛苦,它们虽然不可避免,但毕竟也是临时性的和无关紧要的。

你我之间的差别微不足道:头发颜色、年龄、衣着等等。另一方面,我们的共同之处要重要得多:我们都是要死的。我们与所有生物和无生命物品的共同之处更重要:我们都是终极意志的表现。

存在本身就十分美妙。我死了,身上的一切零碎物件也随我一起消失,但重要的东西都永久留存。真正真实的东西是永恒的。这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译自:Schopenhauer the Optimist by Duncan Richter

https://philosophynow.org/issues/134/Schopenhauer_the_Optimist

作者简介:

敦肯·里希特Duncan Richter),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教授。著有《维特根斯坦哲学历史辞典》、《英国哲学家安斯库姆的道德哲学》和《善何为?伦理学简史》等。

本文责编:wuwanw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最新来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8581.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