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秀全:走入中学课堂的“钱锺书”——利用《管锥编》教学的探索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137 次 更新时间:2019-10-05 22:47:10

进入专题: 钱锺书   《管锥编》   语文教学  

程秀全  

  

   学人君按:《管锥编》是钱锺书先生于1960至1970年代写作的古文笔记体著作,全书以文言写成,贯通文、史各领域,引证中外,是中国文艺研究的经典著作。将这样一本体例庞杂、复杂艰深的作品运用到中学语文教学,是颇具新意因而也令人好奇的探索。江西省大余中学程秀全老师及其团队自2006年以来,长时间研读、编译《管锥编》,致力于将此一文化经典与中学生的语文课堂相结合,且颇有创获。那么,如何将这一难懂的“天书”与中学生联系起来?它们是否可以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换言之,如何在中学教育中将经典“学以致用”,以之培育未来公民健全的情感与普遍的人文关怀,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为此,学人Scholar公众号专访程秀全老师,希望从他的经验中,我们可以找到让经典落地的有益启示。

  

   访谈人:程秀全,江西省大余中学高中语文教师。

  


一、《管锥编》的另一种读法

  

   学人:钱锺书《管锥编》作为传统的读书札记,是点评《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汇注考证》等十部作品而成的一本文艺学性质的著作,也向来有“难读”的名声在外。您为什么会想到阅读《管锥编》?在阅读过程中,是否遇到过什么困难?读完此书,又有什么心得体会?

  

   程:我读《管锥编》,有很大的偶然性。2006年,工作比较轻闲,我打算多读书。在一口气读了50多本现当代文学名著及学术作品之后,我发现真正适合我读的、于我心灵有冲击、思想有震撼、行为有触动的,也就那么三五几本。博览读书法,很像沙中拣金,虽有寻找到金子的喜悦,似乎失望的时候居多。于是我想放弃博览,欲精读某一经典作品。读什么呢?我想找一套名气很大、价值很高、又不可能一口气读完的大部头来看。高中时读过钱锺书小说《围城》,大学时读过他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和学术著作《宋诗选注》,感觉很有趣;他的《管锥编》虽早有耳闻却未曾遇目,于是,想试着读读。刚好在网上看到《管锥编》PDF文件,一时兴起便用A4纸把全套打印出来,装订成十大本,然后开始读。

  

   对于《管锥编》,我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读的。我没有按顺序读,而是从熟悉的内容入手。先读《诗经正义》,且从《关雎》《蒹葭》开始,里面有关“赋比兴”手法的分析、关于“回鸾舞凤格”“企慕情境”等内容的阐述,大大超过我的预期,让我大开眼界,于是在兴奋中,较为顺利地把《诗经正义》读完了。然后我读《史记汇注考证》《左传正义》,用三年的时间,逐步地把整个《管锥编》看完了。因为读得有味,人又处于获取新知的兴奋状态中,似乎并未遇到很难攻破的难题。如果非得找出来的话,有三方面:一是有些繁体字和生僻字不认识,得不断查字典;二是《管锥编》用典雅的文言文写成,读的时候必须慢,逐字逐句理解;三是钱锺书喜欢长段落写作,一段几页,读时要自己梳理层次。但这三个问题随着阅读的深入,有了文字上的积累、掌握了钱氏的行文风格后,并不成为障碍了。

  

程秀全老师打印的《管锥编》

  

   我用“兴奋”一词表达我的阅读感受。阅读《管锥编》,确实让我时时处于兴奋状态中。你在读每一章时,根本无法预期对某一篇文章、某一段话甚至某一个字,钱锺书会从哪个角度、哪些方面加以论述,他会引用哪些古今中外的例子;而这些分析与事例,几乎都突破了你的常识让你耳目一新。

  

   比如《左传正义 五八 昭公二十八年(一)》,钱老仅拈出“唯食忘忧”一句,且不说他由突出食物等物质的重要性引申到文学作品中关于饮食描写这些看似可有可无的内容的重要性,就单看他引用的话,就让你眼界大开,欣喜若狂:

  

   荷马史诗奥德修斯所言:“吾虽忧伤,然思晚食。吾心悲戚,而吾腹命吾饮食,亦可稍忘苦痛。”古希腊小诗:“居丧谅暗,而亦饮食;荷马有言,哀悼以心不以腹。”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所引谚语:“肚子吃饱,痛苦能熬。”英国大史家日记:“好友病革。心甚悲痛。然吾晚餐如恒。”费尔巴哈:心中有情,首中有思,必先腹中有物。古希腊小诗:“患相思病者之对治无过饥饿,岁月亦为灵药。”但丁名句:“饥饿之力胜于悲痛。”

  

   读《管锥编》给予我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下面四方面:1.丰富的有启发性的材料;2.新颖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3.立体地全方位看问题的方法;4.批判性思维与批判的勇气。

  

   学人:钱锺书先生在世时,反对所谓“钱学”,认为“大抵学问是荒江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而将《管锥编》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可能也是钱先生未曾设想过的事,您认为《管锥编》中有许多内容可以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素材,进而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服务,能否为我们举例略作介绍?

  

   程:钱老反对所谓“钱学”,是反对对他进行研究,但应不会反对我以他的《管锥编》为素材与高中语文结合进行校本研发,从他说的“商量培养之事”就可以明白——我觉得我做的就是“培养之事”。我不是研究“钱学”,我是用《管锥编》中的观点材料。研究“钱学”是“道”,应用是“术”——钱锺书把作品一一出版,就是给人看的,看后与工作结合的应用,他怎么会反对?杨绛女士在《钱锺书对<钱锺书集>的态度》一文中说:“《谈艺录》和《管锥编》是他的读书心得,供会心的读者阅读欣赏。他偶尔听到入耳的称许,会惊喜又惊奇。”只要我们引用钱老的观点材料不过份的错用、误用,钱老就会高兴而不会反对吧。

  

   我们对我们校本课程定位为: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纲,把《管锥编》里的观点材料与高中语文结合起来,对高中语文进行拓宽加深。它包括两方面:一是编制教材,即校本课本《随钱锺书一道与古人对话》;二是开设校本课程。我们用钱锺书观点材料来分析高中语文课文,然后把那些文章依教材顺序编排,这就是校本教材,供学生课文学习时使用;我们再依课程标准的四大核心素养,对校本教材进行重组,编制为四单元15个专题18个课时的校本课程,在高二年级开课,上学期9课时,下学期9课时,由校本教师轮流授课。我们是怎么用的呢?我可以举其中的一课为例来说明。

  

   校本课程第四单元“文化传承与理解”有一课叫《词义引申:展现民族的文化与心理》。这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乖”“革”与“胡言”三个字词的词义引申。“乖”“革”二字我们突出它的“反向引申”——即词义向相反的方向引申。“乖”的本义为“违背”“不一致”,如《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出场时的《西江月》词中“行为怪僻性乖张”,“乖”就是“违背”的意思;但在引申的过程中,“乖”却有乖巧、机灵、驯顺的意思,如我们常表扬孩子的“你真乖”——“乖”是“驯顺”的意思。“革”,它是个象形字,本为“去毛的兽皮”,它具有坚韧耐磨、不易变更的特点,于是古代我们用它来做甲胄,现在我们还用它来做皮鞋、皮带等;但“革”同时也有 “改变”“变更”的意思,如我们常说的“改革”“变革”“革命”等。为何具有“不易变更”特点的“革”字会反向引申为“改变”?具有“违背”“不一致”意思的“乖”会反向引申为“乖巧、机灵、驯顺”?它表现出一种民族精神。任何一样事物,你“违背”“不驯顺”,我偏要让你“驯顺”;你“不易变更”,我偏要让你“变更”——它反映出我们这个民族在面对困难挫折与积重难反的事物时那种坚韧不拔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胡言”其本义为“胡人之言”,它与“胡椒”“胡萝卜”的“胡”是同一意思,指地域名称;但为何《现代汉语词典》把它释为“没有道理或没有根据的话”呢?这与我们汉民族的自高自大有关。每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民族之间语言不同,交流易产生困难。汉族人听不懂“胡言”——也就是“胡人的语言”——于是就把听不懂的异族语言称为“胡言”;由异族而至本族,于是把本族人所说的那些没有道理或没有根据的话,也称为“胡言”;由语言而及行动,于是把那些不顾法纪、任意妄为的行为称之为“胡为”“胡搞”“胡编乱造”“胡作非为”——“胡”就等同于“非”“乱”。而我们进一步考查,会发现,我们对于少数民族的命名本身就含有贬义。如“蛮”“狄”,这是我们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称谓;“蛮”为虫字底,“狄”为犬字旁,我们意识当中,这两个民族就与虫、犬无异。再考查一下“胡”字,它是“月”字旁,表明与身体有关。它的本义是“牛马脖子下的赘肉”;西北方少数民族喜欢蓄络腮胡子,远远看,就像牛马脖子下的赘肉一样,于是我们称这个民族为“胡”——称这个民族为“胡”,其种意义上就称那个民族为牛马。它表现出什么呢?表现出我们这个民族的自高自大——自视甚高,视他人甚低;自己是人,别人就是虫豸、兽类——所以,他们说的话就是“鸟语”“兽嚎”,所以我们听不懂。这种精神状态对我们这个民族有怎样的影响呢?想想清朝末年,我们以“天朝上国”自居,关起门来,不与他国交往,最后国门被攻破,国家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就知道自高自大、闭关锁国的危害;而1978年我们进行“开放”,就是对这种民族顽固思想的反抗,就是对积重难返的自大思想的“革”。

  

   这是我们一节校本课的内容。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节课我们归之于“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的传统文化含量,是不言而喻的。而我们又能发现,这节课在肯定民族韧性的同时,也有对民族自大精神的批判,这又涉及到“思维发展与提升”中的“批判性思维”;而这节课主要讲三个字词的词义引申,这又涉及到“语言建构与运用”。就从这一节课,就可以看出我们的校本课程是如何的紧扣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来展开了。

  

二、如何使用《管锥编》 (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进入专题: 钱锺书   《管锥编》   语文教学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学人访谈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18457.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

12 推荐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