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砺锋:黄庭坚“夺胎换骨”辨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487 次 更新时间:2019-10-04 14:47

进入专题: 黄庭坚   夺胎换骨   江西诗派  

莫砺锋 (进入专栏)  

本文是一篇驳难之作。它针对历代在评价江西诗派开山祖师黄庭坚的“夺胎換骨、点铁成金”说所作的不公之论而发。黄氏此说,历来被许多人讥评为提倡“蹈袭剽窃”。本文作者对此说的含义、本旨以及在诗歌发展史上所产生的作用进行了辨析,认为黄氏此说乃是在有宋承唐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充分利用前人丰厚的文学遗产面采取的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的一种方法,目的是为求在诗歌创作領域里“以故为新” 。作者且以当时诗歌创作的实际效果证之,认为尽管这种方法有其局限、不无流弊.但仍基本上起到了"以故为新”的作用,因之,应该推倒千余年来在文学抵评和文学史研究中对黄氏的这一谬评。

作者莫砺锋,一九四九年生,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北宋诗人黄庭坚所提出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说,曾经被很多人附会为提倡 “蹈袭剽窃”,而他流传世间的某些诗歌作品,也使人产生“黄庭坚作诗好蹈袭剽窃”的误解。两者以讹证讹,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遂致产生了不符合事实的结论,严重地影响对黄庭坚及其所开创的江西诗派的正确评价。为了弄清事实真相,本文试从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实践两个角度对黄庭坚的“夺胎换骨”说进行粗浅的分析,并谈淡个人的看法。



黄庭坚的诗论,散见于他的书札、序文、題跋、诗歌以及别人的诗话、笔记之中, 它涉及的面相当广泛,其中最受后人讥评的,是他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说。金人王若虚说:


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 之黠者耳。鲁直好胜,而耻其出于前人,故为此强辞而私立名字。①


直至今日,在许多批评家的心目中,“夺胎换骨”几乎成了“蹈袭剽窃”的代名词②。究竟黄庭坚何以提出此说?我认为有必要对它的实质及其来龙去脉进行深入的探究。

首先是“正名”的问题。“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含义是什么?宋人对此就不甚了然。现在让我先引几則宋人的诗话:


句法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浩然云“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工在“淡”、“滴”字。③


这是把用字之工当作“点铁成金”,显然不符合黄庭坚的原意。

潘邠老云:“陈三所谓‘学诗如学仙,时至骨自换’,此语为得。如‘不知眼界开多少,白云去尽青天回’,凡此之类,皆换骨法也。”④

陈师道以“换骨”比喻学诗日久自然悟入之理,也不同于黄庭坚所说的“夺胎换骨”。


曾纡云:“山谷用乐天语作黔南诗,白云:‘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将晏,物皆复本原。’山谷云:‘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华晚,昆虫皆闭关。’白云:‘渴人多梦饮,饥人多梦餐。春来梦何处?合眼到东川。’山谷云:‘病人多梦医,囚人多梦赦。如何春来梦,合眼在乡社?’白云:‘相去六千里,地绝天邈然。十书九不到,何以开忧颜?’山谷云:‘相望六千里,天地隔江山。十书九不到,何用一开顏?’纡爱之,每对人口诵,谓是‘点铁成金’也。”范寥云:“寥在宜州尝问山谷,山谷云:‘庭坚少时诵熟,久而忘其为何人诗也。尝阻雨衡山尉厅,偶然无事,信笔戏书尔。’寥以纡‘点铁’之语告之,山谷大笑曰:‘乌有是理, 便如此点铁! ’”⑤


曾纡把戏书古诗当作“点铁成金”,当然离黄庭坚的原意更远,所以黄说“乌有是理”了。那么,黄庭坚的本意究竟是什么呢?他曾在《答洪驹父书》⑥中说:


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又惠洪《冷斋夜话》卷一记庭坚语云:


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⑦。


细察庭坚之言,“点铁成金”主要是指师前人之辞,“夺胎换骨”主要是指师前人之意,本是有所区别的。但是后人往往把这二者当作一个概念来讨论。为了方便起见,现在我也沿用这种做法。

黄庭坚的这两段话中有一点共同的精神,即:在学习前人的创作经验时要有所发展变化。取古人之“陈言”要经过“陶冶”,重新熔铸,然后为我所有。取古人之意要“造其语”,即改换其言词;或“形容之”,即有所引申发展⑧。反对此论的人往往只看到他有所因袭,而忽略了其中的求新精神。其实,求新求变的精神,是贯穿于黄庭坚的整个诗论的。所以,在讨论“夺胎换骨”说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黄庭坚在论诗和论书法中的一些意见。

黄庭坚在诗歌、书法等方面都是以“自成一家”自期、自许的,这一点前人论之甚详。张耒《读鲁直诗》云:“不践前人旧行迹,独惊斯世擅风流。”⑨黄庭坚自己也说:“听它下虎口着,我不为牛后人。”⑩又说:“文章最忌随人后。” ⑪他强调学习古人须“以识为主”,而不能跟在古人后面一枝一节地亦步亦趋。《潜溪诗眼》“学诗贵识”条云:

山谷言学者若不见古人用意处,但得其皮毛,所以去之更远。如“风吹柳花满店香",若人复能为此句,亦未是太白。至于“吴姬压酒劝客尝”,“压酒”字他人亦难及。“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益不同。“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至此乃真太白妙处,当潜心焉。故学者要先以识为主,如禅家所谓“正法眼”者,直须具此眼目,方可入道。

黄庭坚论书法也有类似的意见:


士大夫多讥东坡用笔不合古法,彼盖不知古法从何出尔。杜周云:“三尺法安出哉?前王所是以为律,后王所是以为令。”予尝以此论书,而东坡绝倒也。⑫兰亭虽是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以为准。⑬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⑭


这些材料都证明庭坚的“夺胎换骨”说不可能是提倡“蹈袭剽窃”,而是要从古人那里“师意”和“师辞“。 他所谓的“无一字无来处”,也就是要求尽可能多地吸收、借鉴前人诗文中的语言技巧,如词汇、典故等修辞手段,充分利用前人的文学遗产,达到“以 故为新” ⑮。在这里,“以故”只是手段,“为新”才是目的。

论者也许会诘难说:为什么要“以故为新”?自创新意、自铸新词不是更好吗?这个意见当然有道理,但我们却不能忽略了这样的事实:除了生民之初,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总是其前一个时代文学的继续和发展。诚然,生活之树是常青的,生活所提供的创作源泉是变化无穷的。但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是有“巨大的稳固性” 的,“语言的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是许多时代的产物” ⑯,所以,作家用来表现生活的文学手段,特别是某一种文学样式所运用的文学语言,也必然是相当稳固、有所从来的。它只能非常缓慢地发生变化,不可能有突如其来的飞跃。在我国的古典诗歌中、无论是意境、形象,还是用来表现这些意境、形象的词汇、典故等修辞手段,都有很强的传统性,它们的改变是相当缓慢的。所以,当古典诗联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各种艺术技巧(尤其是修辞手段)都已有了相当数量的积累之后,诗人们要想“一空依傍”地自创新意、自铸新词,就非常困难了。例如,杜甫是个“语不惊人死不休” ⑰的富于独创精神的诗人,但他又何尝没有借鉴前人的瑰词丽句?杜诗有句云:“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⑱,刘克庄评之曰:“此联如在目前,而古今人所未 发。” ⑲但事实上陈代的释惠标已有句云:“舟如空里泛,人似镜中行” ⑳,初唐的沈佺期 也有句去:“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 ㉑杜诗又有句云:“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㉒而梁代何逊诗中已有“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之句。㉓ “读书破万卷”的杜甫当然不会没有读过前人的这些诗句。显然,上述的前一例是师古人之意,后一例是师古人之辞。由于杜甫善于“以故为新”,所以仇兆鳌赞扬他此用前人成句,只换转一二字间,便觉点睛欲飞。” ㉔又如韩愈生于李、杜之后,他不甘心囿于前人之藩篱,就尽力往奇险的方向发展,并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的主张㉕,在诗歌创作中也大量运用奇字险韵。虽然由于他才大学富,在这方面仍有成就,但正如清人赵翼所言,“其实昌黎自有本色,仍在文从字顺中自然雄厚博大,不可捉摸,不专以奇险见长,” ㉖而且韩愈也并未能完全避开前人的文学语言遗产,李商隐称韩诗“点窜《尧典》、《舜典》字, 涂改《淸庙》、《生民》诗” ㉗,宋人王棥还举了许多例子说明“韩诗亦自杜诗中来” ㉘。这种例子在文学史上是举不胜举的。

对于这种文学现象,宋以前之文人已有所觉察。西晋陆机《文赋》中有“或袭故而弥新”之语,唐皎然《诗式》中还提出了“偷语” “偷意” “偷势”之说,但他们或语焉不详,或论而未精,都未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到了宋代,前人诗歌艺术手段的积累更加丰厚了。唐代是古典诗歌的鼎盛时代,名家钜子如众星争辉,佳篇秀句似百花竞艳。唐诗的題材和意境几乎是无所不包,炼字、用典等修辞手段也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领域,可以说已被唐人开拓殆尽。淸人蒋士铨诗云:“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 ㉙,确是道出了宋人处境之艰难。所以他们只能在唐人开采过的矿井里再向深处发掘。黄庭坚生当其时,他很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因而他一方面继承了韩愈的“陈言务去”的精神,正如淸人刘熙载所云:“陈言务去,杜诗与韩文同,黄山谷、陈后山学杜在此” ㉚;另一方面,他转而对前人留下的丰厚遗产采取积极利用的态度,提出了“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方法,对于黄庭坚来说“夺胎换骨”和“陈言务去”是并不矛盾的。前者意谓继承前人的精华,后者意谓扬弃前人的糟粕。它们正是“怎样借鉴前人”这一问題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不过在黄庭坚所处的时代,“夺胎换骨”说比之“陈言务 去”说是更为积极、更为行之有效的创作方法,因此也受到了人们更多的注意。

“夺胎换骨”说的提出,给那些在前人的丰厚遗产面前不知所措的诗人们指出了一条出路,这是黄庭坚受到赞扬、并成为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 “夺胎换骨”说也产生了较大的流弊。首先,这种对前人艺术技巧的借鉴方法容易被误解成从书本中去寻找创作源泉;其次,一些没有出息的诗人虽然奉此为圭臬,却没有学到其中最重要的“求新”精神。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江西诗派中的末流,他们专以拾人牙慧为能事,自诩为“点铁成金”,其实却是“点金作铁”㉛,陈陈相因。这又是黄庭 坚此论受到后人讥评的原因之一。

如果江西诗派中人都只知“蹈袭剽窃”,那么这个诗派早就会象西昆派一样,虽然风靡一时,旋即消声匿迹,绝对不可能对南宋诗坛产生那样巨大的彩响。事实上,江西诗派中的几位健将,如陈师道,陈与义,徐俯、韩驹、吕本中等,都颇有自立的气概,而不是一些蹈袭剽窃之徒。这就证明“夺胎换骨”说在江西诗派中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有限的。而这种消极影响,理应由那些没出息的诗人自负其责,黄庭坚是不该任其咎的。至于后人把“夺胎换骨”说误解成提倡“蹈袭剽窃”,那就更与黄庭坚的原意南辕北辙了。



黄庭坚的诗歌创作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奇”,其长处如“格韵高”、“用意深”等 是“奇”的表现,其短处如用僻典、多次韵等也是“奇”的表现。赞成黄庭坚的人褒他 “奇而有法” ㉜,反对他的人责他“有奇而无妙” ㉝,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了黄诗的这个特点。黄庭坚因力求自成一家,所以尚奇,面不肯“随人作计”。宋人陈肖岩、罗大经 都有类似的看法㉞。但是到了现代,以黄庭坚作诗好“蹈袭剽窃”的说法逐渐占了上风,

例如,很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学史著作中说黄诗“且有不少是由于所谓‘脱胎换骨’和‘点铁成金’而来的模拟、剽窃之作。” ㉟这两种完全相悖的看法,到底孰是孰非?我认为前一种看法基本上是符合事实的,而后者则可能是误解或偏见。产生误解的主要原因是黄诗的版本非常杂乱,流传至今的有宋人作注的《山谷内集》二十卷、《外集》十七卷、 《别集》二卷,共收诗一千四百八十一首㊱;后人所辑的《山谷诗外集补》四卷、《山谷别集补》一卷共收诗四百三十六首。此外,《豫章先生遗文》中有上述各本未收之诗八首,《宋黄文节公全集》中又多出三十一首。而已经亡佚的尚有《退听堂集》、《南昌集》、《豫章集》、《山谷精华录》等多种集子。在这些集子中曾窜入了许多伪作。下面, 试对这一情况作点简单的说明。

宋人李彤于黄庭坚《外集》之后跋云:


彤曩闻先生自巴陵取道通城,入黄龙山,盘礴云窗,为清禅师遍阅《南昌集》, 自有去取,仍改定旧句。彤后得此本于交游间,用以是正。其言“非予诗”者五十余篇,彤亦尝见于它人集中,辄已除去。㊲


可见在黄庭坚生前,他人之诗窜入黄集的情况已相当严重。到了后代,黄诗版本更杂,窜入之伪作也就更多。南宋胡仔云:“山谷亦有两三集行于世,惟大字《豫章集》并《外集》诗文最多,其间不无真伪。” ㊳比如宋人刘昌诗《芦浦笔记》卷十“胡藏之诗”条中所载胡作《咏藕诗》后来就窜入了黄庭坚集中。㊴又如在明人伪托的《山谷精华录》中,仅《四库提要》卷一七四所指出的窜入之伪作,即有陈师道《西期徙鱼和苏公二首》、陆游《东湖新竹》等篇。又如《宋黄文节公全集•外集》卷九《双井敝庐之东,得胜地一区,长林巨麓,危峰四环,泉甘土肥,可以结茅庵居。是在寅山之颏,命曰“寅庵”,喜成四诗,远寄鲁直,可同魏都士人共和之》四诗,从题中即可看出非黄庭坚所作。而黄庭坚《外集》卷五《次韵寅庵四首》题注中也明言上述四诗乃元明所作。又《宋黄文节公全集•外集》 卷十 《元明留别》—诗,乃崇宁四年(一一〇五年〉元明在宜州留别黄庭坚之诗,当时黄庭坚也作有一首《宜阳别元明用觴字韵》㊵。同卷中还有《奉寄子由》、《奉答元明》二诗,今考后一首即苏辙(子由)的《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㊶,而黄庭坚《外集>卷九中也另有《次元明韵寄子由》、《再次韵奉答子由》等诗,可证《奉寄子由》—诗实乃元明所作,还有《山谷内集》卷十二的《题驴瘦马铺》等二十首诗,编集者即注明乃知命所作:“当由山谷润色,因以成其弟之名,今不复删去。”

在这些窜入黄集的伪作之中,最容易引起人们误解的有下面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黄庭坚曾书写过的他人之诗。黄庭坚是著名的书法家,求他作书的人非常之多。惠洪曾云:“山谷翰墨妙天下……殆可与连城、照乘争价也。” ㊷甚至传说江神都喜爱他的墨迹㊸。而且黄庭坚又勤于作书,楼钥云:“山谷真迹,中更禁绝,重以兵毁销烁,而四方得之者甚众,则知此老所书未易以千亿计。” ㊹根据现存的黄庭坚題跋和别人在黄庭坚墨迹上的題跋来看,他所书写的诗文中既有古人及同时代人的作品㊺,也有他自己的作品㊻,有时还在同一份帖上杂书他人和自己的作品㊼,且不写明所书 诗文的作者是谁㊽。黄庭坚诗名震世,对他的作品,“天下固已交口传诵” ㊾,并互相 传抄㊿。而后人替货庭坚编集时,又是“悉收豫章文集、外集、别集、尺牍、遗文、家 藏旧稿、故家所收墨迹与四方碑刻、他集议论之所及者”51,这样,就难免有一些黄庭坚所书写的别人的诗文窜入其集中。如杨万里就曾指出:“而今集中至全载《丹书》 诸铭,与山谷之文相乱。盖山谷嗜此铭,故每喜为人士书之耳。”52又如黄庭坚替书写南朝梁元帝等三人的三首“百花亭怀荆楚”诗,他在跋文中已经淸楚地说明:“此诗出 《英华集》,皆佳句也。……四顾裴徊,怅诗人之不可见,因大书三诗遗僧宗素。”53可是后人竟然还将其中的两首误作黄庭坚诗而收入《豫章先生遗文》卷一,把梁元帝的《登百花亭怀荆楚》—首題作《登江州百花亭怀荆楚梁元帝》,把朱超道的 《奉和登百花 亭怀荆楚》一首题作《奉和朱道》,其后也无人指出此误54。

据宋人记载,黄庭坚书写他人诗文常常是“默诵而书之”55,这样,或者由于他记错了数字56,或者由于原作本有异文,这些窜入黄集中的他人之作就可能与原作略有不同。例如今本《山谷诗别集补》中有《书王氏梦锡扇》一诗,楼钥就曾指出:


东坡、少游、参寥各賦春日诗十首,参寥第八首云:“梅梢靑子大于钱,惭愧春光又一年。亭午无人初破睡,杜鹃声在柳花边。”《山谷别集》《书王氏梦锡扇》乃是此诗,但首句云“压枝梅子”,末句云“杜鹃啼在柳梢边”,岂山谷爱参寥诗,尝书之扇耶?57


后人很容易把这种情况误认为“夺胎换骨”或“蹈袭剽窃”。又如《山谷内集》卷十八有一 首题为《题小景扇》的七绝,杨万里说:


山谷集中有绝句云:“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零落杏花香。春风不解吹愁却, 春日偏能惹恨长。”此唐人贾至诗也,特改五宇耳。贾云:“桃花历乱杏垂香”, 又:“不为吹愁”,又:“惹梦长”。58


似乎这又是黄庭坚在搞“夺胎换骨”。到了现代,果然就有人认为这是黄庭坚“夺胎换 骨”的好例59;私又有人以此为据而指责黄庭坚说:“这种模拟,有时竟流为剽窃”,并大为感叹:“这样的偷诗‘伤事主矣’!”60可是事实并非如此。陆游云: “鲁直诗有题扇 ‘草色青青柳色黄’一首,唐人贾至、赵嘏诗中皆有之,山谷盜偶书扇上耳。”61陆游的说法是对的。黄庭坚不过将此诗书写了一遍,而编集者把它误入黄庭坚集中又不作任何说明,乃是编集者和注家的责任,对于黄庭坚本人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呢?

第二种情况是黄庭坚把别人的诗稍改数字以示后学“作诗之法”的。如《山谷内集》 卷七有《睡鸭》 一诗:“山鸡照影空自爱,孤鸾舞镜不作双。天下真成长会合,两凫相倚睡秋江。”任渊注云:“徐陵《鸳鸯賦》曰:‘山鸡映水那相得,孤鸾照镜不成双。天下真成长会合,无胜比翼两鸳鸯。’山谷非蹈袭者,以徐语弱,故为点窜,以示学者尔。”黄庭坚这样做的目的不过是借以表示他认为这首诗应该这样改才好,而决没有把此诗 当作自己的创作的意思。而且这种做法在当时诗人中也是习以为常的。

上述两种诗本来就是别人的作品,黄庭坚并无意将它们据为己有。可是由于这些 作品长期混在黄集之中,因之后人议论纷纷。褒之者美其名曰“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贬之者讥其为“蹈袭剽窃”,其实都近于无的放矢。

黄庭坚集中确有一些“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作,但即使在这些作品中,黄庭坚也是力求与古人异而不是求与古人同,因而不能看作是“蹈袭剽窃”。下面试举例说明。


一、学习前人的构思方式。


宋人陈长方云:


古人作诗断句,辄旁入他意,最为警策。如老杜云:“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是也。黄鲁直作《水仙花》诗,亦用此体,云:“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62


又洪迈云:


杜子美《存殁绝句二首》云:“席谦不见近弹棋,毕曜仍传旧小诗。玉局他年无限笑,白杨今日几人悲?” “郑公粉绘随长夜,曹霸丹青已白头。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骅骝。”每篇一存一殁,盖席谦、曹霸存,毕、郑殁也。黄鲁直 《荆江亭即事十首》,其一云:“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亳秦少游。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乃用此体,时少游殁而无已存也。63


在这种情况下,庭坚只是学习了前人的诗歌结构,或者说是从构思方式上受了前人的 启发,而在诗意、辞句上并不因袭,所以写出了可与杜甫诗媲美的好诗。


二、模仿前人的诗意。


宋人曾季貍云:


山谷咏明皇时事云:“扶风乔木夏阴合,斜谷铃声秋夜深。人到愁来无处会, 不关情处亦伤心。”全用乐天诗意。乐天云:“峡猿亦无意,陇水复何情?为入愁人耳,皆为断肠声。”此所谓“夺胎换骨”者是也。64


这两首诗的意思确有相似之处,黄庭坚很可能受到了白居易的启发(当然也有可能是不谋而合),但他在辞句上全不相袭,而且比白诗有所提高。诗中情理也与所咏之事(唐玄宗幸蜀)密切相合,毫无生搬硬套之病。

又如庭坚《寄家》 一诗:


近别几日客愁生,固知远别难为情。梦回官烛不盈把,犹听娇儿索乳声。 史容注中引韩愈诗:“娇女未绝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我前,耳若闻啼声。”65


黄庭坚此诗的确师韩诗之意,但他把韩诗的四句压缩成一句,前面三句又写了别情之难堪和 残更梦回之情景,比韩诗的境界更为广阔,风格更为凝炼。这样模仿前人诗意,可以 说是推陈出新。


三、借用前人的辞句。


黄庭坚有一首《夜发分宁寄杜润叟》: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这首诗的后两句是从欧阳修的“我亦只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66翻出的。但欧公只是故作旷达之语,虽亦曲折地透露出一丝离愁,立意毕竟不深。黄庭坚则翻新出奇,出人意表。王若虚未解其妙,故讥评此二句说:“此复何理也!”67其实诗歌往往有“无理而妙”的情况,此诗就是一例。因为淸风明月本来是使人感到舒畅开明的景物,为什么会“替人愁”呢?毫无疑问,这个“愁”只可能是来自诗人心中的离愁别恨。诗人 的本意是:离愁别恨使人黯然销魂,虽借酒浇愁,以求得一时的解脱,然终对景难排,满川淸风明月亦似愁容不展。物尚如此,人何以堪?这种写法,不但文情跌宕, 而且把深意化为弦外之音,很耐人寻味。这样地化用前人成句,确是显示了 “点铁成 金”的妙用。

借用前人成语典故的情况,在黄庭坚的集中相当普遍,下面仅举一例:

杜诗有句云:“别来头并白,相对眼终靑。”68对仗十分工稳,黄庭坚学之有六例:“读书头愈白,见士眼终青。”69;“江山千里俱头白,骨肉十年终眼青。”70;“身更万事已头 白,相对百年终眼青”71;“今日相看青眼旧,他年肯作白头新”72;“看镜白头知我老, 平生青眼为君明”73; “青眼向来间醉醒,白头相望不缁磷”74。前三例尚稍嫌重复,后三例则变化较大,而下面一联则是变化愈奇:“眼中故旧靑常在,鬓上光阴绿不回!”75 可见,并不是简单相袭。

此外,庭坚或润饰前人之句,如“烦君便致苍玉束,明日风雨皆成竹”76,乃是润饰白居易的“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77;或反用前人之意,如“林薄鸟迁巢,水寒鱼不聚”78,反用杜甫的“林茂鸟有归,水深负知聚”79,都没有生吞活剥之弊。所以尽管黄 庭坚有这么多“点铁成金”之处,刘熙载仍说他“能于诗家因袭语漱涤务尽”80

当然,黄庭坚偶尔也有弄巧成拙、“点金作铁”的例子,例如杜甫诗有句云:“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81,黄庭坚则有句云:“落日照江波,依稀比顔色”82,杨万里认为这是“以故为新,夺胎换骨”83,实际上黄诗远不如杜句之工,确是“点金作铁”84。但这种情况在黄诗中是极少的。

由此可见,黄庭坚诗歌创作中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基本上起到了“以故为 新”的作用,实际效果与他提出此说的目的是相一致的。尽管这种方法有其局限,不 无流弊,但据此而指责他作诗好“蹈袭剽窃”,那是不符合事实的。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黄庭坚的“夺胎换骨”说是一种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可行的继承和发展前人文学遗产(主要是古典诗歌的语言技巧)的方法,对于继承了唐诗的丰厚遗产的宋代诗人来说,这种方法的提出,对他们的创作,并不是没有帮助的。黄庭坚 及其他作者在他们的创作实践中也或多或少行之有效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取得了—定的成绩,对后代的诗人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所以,无论他的诗歌理论还是诗歌创 作,都不应该因“夺胎换骨”而得到“蹈袭剽窃”的恶谥。

(本文责任编辑:周孟瑜)


注释:

①《滹南遗老集》卷四十,《诗话》。

②见《黄庭坚的诗论》,《文学评论》一九六四年第一期。

③范温:《潜溪诗眼》

④王直方:《 王直方诗话》。

⑤阙名:《道山淸话》。

⑥《豫章黄先生文集》 卷十九,——以下简称《文集》。

⑦宋人吴曾怀疑此说非庭坚之言,他说: “予尝以觉范不学,故毎为妄语。且山谷作诗,所谓‘ 一洗万古凡马空’,岂肯教人以蹈袭为能事乎?(《能改斋漫录》卷十《议论》)按陈善亦云:“后读曾公所编《皇宋百家诗选》,乃云惠洪多诞,《夜话》中数事皆妄。”期惠洪之言确未可 全信。但此处吴曾提出质疑的理由尚不充分,因为“夺胎换脅”说并不等于“教人以蹈袭为能事”。在没有证据证明惠洪所记失实时,我们仍把此说当作庭坚之言来处理。又“夺胎” 一词,今人或引作“脱胎”,但宋人书中一般都作“夺胎",故从之。

⑧明人郎瑛云:“山谷之言,但加数字,尤见明白,觉范亦不错认。加‘造’字上加‘别’字, ‘形’字上加‘复’字可矣。”(《七修类稿》卷二八“夺胎换骨”条)颇能帮助我们理解黄庭坚的这 段话。

⑨《柯山集》卷十八。

⑩《赠髙子勉四首》之三,《山谷内集》卷十六

⑪《赠谢敞、王博喻》,《山谷诗外集补》卷四。

⑫《跋东坡水陆赞》,《文集》卷二九。

⑬《又跋兰亭》,《文集》卷二八。

⑭《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山谷诗外集补》卷二。

⑮《再次韵(杨明叔)•引),《山谷内集》卷十二。

⑯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斯大林选集》第五一七页。

⑰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杜诗详注》卷十。

⑱《小寒食舟中作》,《杜诗详注》卷二三。

⑲《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八一,《诗话新集》。

⑳ 《咏水》,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梁诗》卷四。

㉑《钓竿篇》, 《全唐诗》卷十七。

㉒《宿江边阁》,《杜诗详往》卷十七。

㉓《入西塞示南府同僚》,《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梁诗》卷九。

㉔《杜诗详注》卷十七,《宿江边阁》诗注文。

㉕《答李翊书》,《昌黎先生集》卷十六。

㉖《瓯北诗话》卷三。

㉗《韩碑》,《全唐诗》卷五三九。

㉘《野客丛书》卷七,“韩用杜格”条。

㉙《辨诗》, 《忠雅堂诗集》卷十三。

㉚《艺嫌》卷二,《诗概》。

㉛见《艺苑卮言》卷四,王世贞语。

㉜贝琼:《双并金记》, 《清江贝先生集》卷二四。

㉝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卷三九,《诗话》。

㉞《庚溪诗话》卷下、《鹤林玉露》卷十五。

㉟《中国文学史》第六O三页,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

㊱《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至卷十二共收诗六百七十五首,都已收入《内集》和《外集》。

㊲见黄㽦《山谷年谱》卷一。

㊳《苕溪渔隐丛话 》 后集卷二八。

㊴《四库提要》卷一一八“芦浦笔记”条云:“黄庭坚咏藕诗,实胡藏之作。”但此诗不见于今本黄集,或已为人删去。

㊵见《山谷内集 》卷二十。

㊶见《栾城集》卷十二。

㊷《跋山谷字》,《石门文字禅》卷二七。

㊸见《冷斋夜话》卷一,“江神嗜黄鲁直书韦诗”条。

㊹《跋黄知命帖》,《攻媿集》卷七五。

㊺其中较著名的诗人有:嵇康《书嵇叔夜诗与侄榎》,《山谷题跋》卷三)、陶渊明(《元祐间大书、 渊明诗赠周元章》,《山谷题跋》卷四)、谢灵运(《跋与张载熙书卷尾》,《文集》卷二九)、庾信(淸·何绍基《跋黄山谷书册》, 《东洲草堂文钞》卷十一)、王梵志(《书梵志翻著袜诗》,《山谷题跋》卷三)、寒山(《跋寒山诗赠王正仲》,《宋黄文节公全集•别集》卷八)、李白(《书自草<秋浦歌后》, 《山谷题跋》卷四)、杜甫(《跋老杜<病后遇王倚饮赠歌>》,《宋黄文节公全集·别集》卷八)、韦应物(惠洪《冷斋夜话》卷一“江神嗜黄鲁直书韦诗”条)、王建(元•王恽《跋 山谷所书王建宫词后》,《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七三)、韩愈(明•唐肃《跋山谷墨迹》,《皇 明文衡》卷四六)、白居易(《书乐天忠州诗遗王圣徒》, 《山谷题跋》卷四)、刘禹锡(《书刘禹锡《浪洵沙》、《竹枝歌》、《杨柳枝词》各九首,因跋其后》, 《宋黄文节公全集•别集》卷七)、柳宗元(《跋书柳子厚诗》,《文集》卷二六)、苏舜钦(《王直方诗话》“山谷爱子美绝句” 条)、苏轼(《跋自临东坡和陶渊明诗》,《山谷题跋》卷三)、秦观(《戏书秦少游〈好事近>,因跋之》, 《宋黄文节公全集•别集》卷七)等。

㊻例如:黄庭坚《书旧诗与洪龟父,跋其后》(《山谷題跋》卷三)、宋•周必大《跋黄鲁直〈昼寝 呈李公择〉等四诗》(《周益国文忠公集•省斋文稿》卷十七)、《题聂倅周臣所藏黄鲁直<送徐隐父宰余干〉诗稿》(同上《平园续稿》 卷八)、元•袁桷 《 跋黄太史< 松风期 >诗》(《清容居士集》 卷四五)、明•王世负《山谷老人〈此君轩〉诗》(《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三O)、(《山谷老人 <七祖山〉诗 》(同上卷一三六)等。

㊼例如,明人王世贞跋《涪翁杂帖》云:“涪翁草书自作语一通,又唐诗二首。”(《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三六)

㊽例如,惠洪《跋山谷笔古德二偈》云:“此两诗唐知闲禅师所作也,世口脍炙之久矣,而莫知 其主名,岂山谷未敢必谁所作耶?”(《石门文字禅》卷二七)又洪迈《容斋续笔》 卷九“太公丹 书”条云:“《太公丹书>,今罕见于世。黄鲁直于《礼书》得其诸铭而书之,然不著其本始。”

㊾李之仪:《跋山谷二词》, 《姑溪居士文集》卷三九。

㊿庭坚《答王观复》云:“有小儿辈杂抄猥稿,挹之尽抄去,不足观也。”(《山谷老人刀笔》 卷十 五)可以证实这一点。

51黄㽦:《年谱序》,《宋黃文节公全集》卷首。

52《跋廖仲谦所藏山谷先生为石周卿书〈大戴礼•践阼篇〉、<太公丹书>》,<诚斋集>卷一百。

53《跋<登江州百花亭怀荆楚〉诗》,《豫章先生遗文》卷十一。

54梁元帝、朱超道之诗均见《文苑英华》卷三一五,还有一首可能是阴铿的《追和百花事怀荆 楚》,亦见于同卷。《豫聿先生遗文》为庭坚裔孙黄铢在南宋编成,淸乾庙庚子年汪雪礓翻刻之,民国壬戌年祝稚农又翻刻之,但两次翻刻本的跋文中都未指出此误。

55楼钥《跋余子寿所藏山谷书〈范孟博传>》云:“山谷晚在宜州,或求作字,……山谷许以书 《范孟博传》,或谓南方无《汉书》,山谷曰: ‘平日好读此传’遂默诵而书之。”(《攻媿集》卷 四)杨万里也有“山谷笔诵”的记栽,见《跋山谷<践阼篇〉法帖》,《诚斋集》—百。

56例如岳珂《范碑诗跋》云:庭坚“遂默诵大书,尽卷仅有二三字疑误。”(《桯史》卷十三)

57《跋豫章别集》,《攻媿集》卷七三。

58《诚斋诗话》。

59汝舟:《谈黄山谷诗》,《学风》第三卷第四期。

60阿娜:《黄山谷的标新立异》,《处女地》一九五七年二月号。

61《老学庵笔记》卷四。按此诗不见于《全唐诗》赵嘏诗中,《全唐诗》卷二三五贾至诗中有之, 原诗如下,《春思二首》之一:“草色青靑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具不为吹愁去,春日 偏能惹恨长。”

62《步里客谈》卷下。所引杜诗见《缚鸡行》,《杜诗详注》卷十八。

63《容斋续笔》卷二“存殁绝句”条。

64 《艇斋诗话》。所引黄诗见《山谷外集》卷七《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五首》 之二,所引白诗见《全唐诗》卷四二五,《 和思归乐》。

65韩愈:《此日足可惜一首赠张籍》,《全唐诗》卷三三七》。

66《别滁》, 《欧阳文忠公集》卷十一。

67《滹南遗老集》卷三九,《诗话》。

68《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杜诗详注》卷八。

69《寄忠玉提刑》,《山谷外集》卷十七。

70《送王郎》,《山谷内集》卷一。

71《南屏山》, 《山谷诗外集补》卷四。

72《次韵奉答文少激纪赠二首》之—,《山谷内集》卷十三。

73《和答君庸见寄别时绝句》, 《 山谷别集》 卷上。

74《再次韵杜仲观二绝》之二,《山谷外集》卷十二。

75《次勘淸虚》,《山谷别集》卷上。

76《从斌老乞苦笋》,《山谷内集》卷十二。

77《食笋》,《全唐诗》卷四三〇。

78《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之二,《山谷外集》卷十二。

79《遗兴五首》之二,《杜诗详注》卷七。

80《艺概》卷二《诗概》。

81《梦李白二首》之一,《杜诗详注》卷七。

82《和李文伯暑时五首》之四,《山谷诗外集补》卷二。

83《诚斋诗话》。

84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中云:“李太白有‘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句,而黄鲁直更之曰:‘人家围橘柚,秋色老梧桐。’ 晁无咎极称之,何也?余谓中只改二宇,而丑态毕具,真点 金作铁手耳。”按李白此二句见于《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全唐诗》卷一八O,而庭坚之二句不见于今本黄集,惟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载有:“顷见晁无咎举鲁直诗‘人家围橘柚,秋 色老梧桐’,……皆自以为典能及。”这二句到底是否黄诗,尚需存疑。



进入 莫砺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黄庭坚   夺胎换骨   江西诗派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843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 第5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