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洪:新时代乡村研究的代表作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26 次 更新时间:2019-04-30 17:09

张英洪 (进入专栏)  


祝贺朱启臻教授出版新作!朱教授退休后更忙了,忙于乡村调研,他这些年的乡村研究硕果累累。


首先是对朱启臻教授这个人的印象。优秀的著作肯定是优秀的作者写出来的。我认为朱教授给人留下了三大印象:一是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只有勇于正视问题、发现问题,才能真正地去解决问题。如果一个人对社会问题都不愿意正视,就很难去真正解决问题了。朱教授的乡村研究就是基于问题导向的。二是有强烈的三农情怀。朱教授始终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怀有深情厚意,总是站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立场上去研究和思考。三是有优秀的学者品格。我们会议室正好挂有“君子不器”的书法匾牌。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优秀的学者应当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价值追求,具有对社会的批判精神。朱教授就具有这种优秀的学者品格。


其次是对《把根留住》这本书的印象。我觉得这本书是新时代中国乡村研究的代表作。历史上的乡村研究有一些经典著作,如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萧公权的《中国乡村》等。朱教授这本书从乡村价值入手研究乡村,对乡村价值作了系统的概括,对乡村问题作了认真的分析,对乡村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这本书对中国乡村的研究,一是有新的视角,即从乡村价值这个视角去研究乡村;二是有新的观点,主张以生态文明而不是工业文明的思维和方式看待乡村、建设乡村;三是有新的思考,朱教授对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所造成的乡村非自由选择式的衰败作了比较深刻的反思,发人深省。


第三是对中国乡村的印象。乡村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根基与标识。但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对乡村的破坏相当严重。一是制度性破坏,国家工业化、强制集体化、城乡二元体制等制度对乡村的破坏极大,引人思。二是权力性破坏,虽然我们已经提出了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命题,但还没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些地方强制推行的平坟、砸棺、拆庙运动,是典型的对乡村的野蛮破坏,令人忧。三是资本掠夺性破坏,资本进村挖走村里的大树、驱赶乡村原居民搞乡村旅游开发等现象,对乡村的掠夺式破坏使人愁。在21世纪的今天,之所以存在对乡村种种的人为破坏,我发现与一些地方当政者的双重缺乏有关,既缺乏传统文化底蕴,又缺乏现代文明修养。这就涉及到我们对国民的教育问题。


最后是对乡村振兴的思考。实现乡村振兴,需要解决好三大矛盾,处理好三大关系。解决好三大矛盾,一是解决好官与民的关系。官与民的矛盾是几千年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个矛盾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解决官与民的矛盾,核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二是解决好贫与富的矛盾。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和农民革命提出的“均贫富”“打土豪、分田地”等口号,《水浒传》这类小说对“劫富济贫”的颂扬,都充分体现了人们对解决贫富矛盾的强烈诉求。解决贫与富的矛盾,关键是要贯彻共享理念,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消除社会分配不公,走共同富裕之路。三是解决好劳与资的矛盾。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关注的核心问题。现在有大量的农民工在企业打工。解决劳与资的矛盾,根本是要保持劳资双方关系的平衡,不能偏废,共同维护劳资双方合法的基本权利。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处理好城与乡的关系,关键是要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价值平等、功能互补、制度统一开放。二是处理好天与人的关系即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关键是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坚持道法自然,走生态文明之路,实现永续发展。三是处理好古与今的关系即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关键是既要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又要践行和发展现代人类文明。


朱教授这本书对当前推进乡村振兴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要把中华文明的魂留住,把乡村文明的根留住。在农业发展上,要坚持质量兴农;在农村发展上,要坚持文化兴农;在农民发展上,要坚持权利兴农。在乡村振兴中,要尊重农业的自然规律,保持乡村的文化特色,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根据作者2019年4月20日在中国农业大学“《把根留住》新书发布暨乡村价值与乡村振兴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


进入 张英洪 的专栏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书评与书讯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6107.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