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能:德勒兹:遭遇“域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34 次 更新时间:2019-04-22 22:21

进入专题: 德勒兹  

张能  

德勒兹对“域外”的规定超出了几何空间意义上的界定。此“域外”不是与内在的区域构成相对立的外在性区域——在这种对立的结构中,一切事物的轨迹就被确立在此种“区域”的界定中。而德勒兹所关注的问题是:是否存在一种脱离了“域内”的绝对的“域外”,它不再与“域内”相关,也没有任何外在形式的制约,它自身就是其自身的根据与说明,没有“域内”的“域外”,唯有“域外”自身。也即是说,此种“域外”是彻底性的“域外”,它自身已经崩断了与内在构成的内—外关系。

德勒兹对“多”与“一”这一对矛盾关系的处理就是直接受“域外”这一逻辑所推动,在他那里没有所谓的向“一”的无限递归,只存在一个“多元体”。德勒兹认为,不能以一种叠加的“替补的维度”来获取一种表面性的“多”,“多”的实质在减法里,而不是在加法里。因为,只有在简单的减法当中,作为根基的“一”才能被“多”所稀释掉、打掉,进而成为“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思想当中,“多”总是作为“一”的流变产物或者现象而得以规定。德勒兹反转这一思想,将统摄“多”的“一”还原到“多”中去,“一”不再独尊其大而统一“多”;相反,在他的诠释中,“多”将“一”作为其部分完全吞噬继而变成了“多元体”。但是,“多”与“多元体”仍然存在区别。在德勒兹看来,“多元体”总是相关着维度、强度。由此,“多元体”这一概念的提出彻底颠转了“一”与“多”这一传统的结构关系。“多元体”所聚焦的更像是一种绝对的“域外”,它已经彻底拆解了“一”与“多”的内在关联。据此,这种“域外”所展示的,“是一种动态、无法定位、无法再现、不具形式、莫可名状的‘不可思考者’”。

其实,德勒兹思想道路的核心就在于如何展现这一“不可思考者”的域外。早期德勒兹的著作用“non-pensant”来表述这一“不可思考者”。在他看来,思想的启动无关乎概念、逻辑、知性、认知,它关乎的是“不可思考者”(非思想)。德勒兹说道:“思考在自身之中,寻获某种无法思考之物,它既是不可思考但同时也是必须被思考之物。既是不可思考之物同时也是只能被思考之物——这只有在常识或者经验观点下才会无法理解。”那么,这里言及的“思考”“无法思考之物”是如何被德勒兹所规定的呢?德勒兹通常是在“反经验”的情境中使用“思考”概念。一般意义上的“思考”,无非指涉知性、逻辑理性的推理或者概念化的运思。然而,德勒兹认为思考就是“‘一阵抽象’风暴,其风驰电掣,直贯脑脊”。由此,“思考”指认的是某种无限运动,在思考或者思维的定向中,没有任何参照系,亦没有运动的主体,只存在运动和在运动中所展现的“视域”。这其中,“视域”是绝对性的“视域”,不依赖于观察者。在这一运动中只存在逆转、交换、一次随即、持久的运动本身。德勒兹将“思考”置于无限的运动形式,其目的就是要加速“解辖域化”这一思维进程。正是在这一“解辖域化”的直接驱动下,充分显现了德勒兹“迁移”“搬迁”“调节”和全面创新的思维能力。

“思考”意味着“风暴”、运动,它与“非逻辑”相互关联。所谓“非逻辑”并不是不讲逻辑,而是与德勒兹的主题相勾连,充斥在其作品中的恒常主题即:“超验场域与经验现象间不可弥合的断裂。” 既然“思考”与逻辑、理性毫无关联,那么“被思考之物”呢?德勒兹极力认为,“它是从域外伸来、撕巾裂帛的一只爪子,抓碎了一切既有的思想命题、原则与结构”。如果说“思考”是一种创造性的暴力的话,这种“思考”让理性噤口,那么“被思考之物”作为域外的“爪子”总是与“思考”短兵相接。“思考”与“被思考之物”(不可思考者)总是不期而遇。

由此,德勒兹的“域外”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在……之外”,不是以空间尺度观念来衡量的一种关系,也不是构成“域内”之“非”的直接表达。因为,在德勒兹的思想中,这些所谓的“之……外”“域内”“非”,其自身是有待解释的。所以,域外在德勒兹的思想中构成了一独特的论域。譬如,德勒兹所关注的内在性的或单义性的平面这一论题。诚如克莱尔·科勒布鲁克所承认的,“内在性平面是任何哲学的外部或者‘前哲学’因素。思考内在性平面意味着思考外部”。这种思考外部指向的就是“域外”。内在性或单一性本身的定义就是趋向于绝对外部的,它是一个开放的内在性整体。格雷戈里·J. 赛格沃斯说道:“给内在性平面定位,就好像探索整个服饰结构错综复杂的编织与缠结,持续地移动、折叠,然后又盘回自身,即便当它延伸到社会领域的视野之外或之下(但从未疏远它或离开它)。”这种复杂编织、不断移动与盘回,正契合了德勒兹“域外”哲学所要表达的方面。

至此,“域外”不仅关联到外在,同时它还关联到“不可思考者”。比“思考”重要的是居于思想之外的迫使“思考之物”,它来自于“域外”,颠破了既有的一切思想的机制表达。“域外的爪子”总能将一切现成的思维定律击破。德勒兹的“域外”逻辑标示着他的哲学是一特异的思想运动,它是一种非同一性、非再现、无逻辑的思想。当然,这不意味着德勒兹哲学傍依的是一种否定性或者对立性的思维,它展现的是一种差异的、特异性思考运动。这种差异的、特异性的思考直接突显了其“域外”状态,这种“域外”哲学是对既有问题构架的一种逃逸,展现的是一种激进性和向无限敞开的可能性。我们认为,“域外”一直贯穿于德勒兹的整个运思,它可以显现为不同的维面或者概念形象。正是因为这种“域外”的运思,使得德勒兹的哲学变得更加“放浪形骸”,更具有某种生产和创造的能力。正如德勒兹自己所宣称的那样,我们一定要将思想拓展到其自身极限。而要将思想拓展到极限状态,必须催动“域外”的实验装置,唯此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挑战自己的思想。

(本文系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德勒兹伦理思想研究”(17CZX07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进入专题: 德勒兹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外国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601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