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国强: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回顾与展望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24 次 更新时间:2019-01-01 20:26

进入专题: 对外开放战略  

隆国强 (进入专栏)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深刻调整,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制定对外开放战略时,必须准确判断时代特征,把握大势,趋利避害。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打开封闭多年的国门,开启了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历史进程。经过40年的不断扩大开放,中国从经济全球化的旁观者变身为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深刻调整,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加,中国对外开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深入分析、准确研判时代特征和变化趋势,才能把握机遇,趋利避害。


中国对外开放历程回顾

中国对外开放采取的是渐进式推动战略,经历了从试水到自觉的历程。在不同阶段,党中央审时度势,深入分析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不断调整开放战略,持续推进扩大开放,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1979年中美建交为中国对外开放提供了可能。但从长期的封闭式发展转向对外开放,需要突破思想认识、体制机制和既得利益等多方面的束缚。因此,早期的开放是一种自我突围。从封闭走到今天,中国对外开放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1.1978-1991年是对外开放的启动阶段。这一阶段首先要解决的是突破长期形成的思想认识的藩篱,经过一系列考察和研讨,最终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将对外开放作为长期基本国策。在此期间,中国以经济特区为突破口,打造吸引外商投资的环境,建立和完善外资法律,为推进对外开放保驾护航。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外汇十分紧张,因此实现出口创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来一补”因而成为开放早期实现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重要方式,并注重吸引出口型外商投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同时,推进外贸与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本土企业出口创汇能力。

2.1992-2001年是对外开放的深化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对外开放面临极其复杂的外部环境,包括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亚洲金融危机等。在此阶段,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篇章。一是利用外资跃上新台阶,着力打造全方位开放格局,不断丰富特殊经济区体系,基本建立了以产业导向为特点的外商投资政策体系;二是实行汇率并轨与经常项目可兑换;三是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3.2002-2012年是规则化开放阶段。2001年12月,经过长达15年的谈判,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此后,中国落实“入世”承诺,以大开放促大改革,按照“入世”承诺和世贸组织规则修订了2300多条法律法规,清理了数十万份政府相关文件,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实施增强了中国对全球投资的吸引力,中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均迅速发展,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跨境投资大国地位得以初步形成。此外,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市场开放是这一阶段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人民币国际化就此起航。

4.2013年至今,中国迈入大国开放阶段。经过40年的开放,中国在全球经济贸易体系中已名列前茅,成为世界前三位的外商投资东道国和来源国。在此阶段,中国以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引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重点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覆盖亚欧60多个国家、40多亿人口,市场潜力巨大。此外,中国积极推动由外贸大国向外贸强国转变,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


中国对外开放的经验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如果不开放,就会是“死路一条”,但从各国实践来看,并不是“一开就灵”,对外开放本身不是万灵药,必须要有合适的战略与得力的举措。总结中国对外开放的经验,不仅能指导中国在未来少走弯路,也有利于其他国家借鉴。

1.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在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基础上,基于对经济全球化是大趋势的准确判断和对外开放是时代要求的深刻认识,中国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作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放发展成为指导未来长期发展的重大理念。

2.紧紧围绕国家发展大局,制定对外开放战略。实施以“出口创汇”为核心目标的对外开放战略,关键在于将中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其中一个政策重点是吸引出口型外商直接投资;另一个政策重点是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战略。

3.顺应国内外形势变化,与时俱进地调整开放重点与策略。涉外经济体制从早期“摸着石头过河”发展到对标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从学习、引进、适应国际经贸规则到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引领国际规则制定。

4.防范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对外开放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一国发展的同时,也可能冲击国内产业与市场、冲击金融稳定,导致资金、人才外流。因此,要树立底线思维,防范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5.开放伊始就注重兴开放之利、避开放之害。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制定开放战略,确保对外开放有利于国家战略实施;实行渐进式开放,不断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按照风险管理能力渐进扩大和深化开放,稳步推进金融开放,防范金融风险。

制定对外开放战略,要适应国内发展要求,服务于发展战略目标,也要准确判断国际环境新机遇、新挑战,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展望未来,国际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蕴含新机遇和新挑战;国内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开放提出了新要求;对外经济关系加速调整,参与国际竞争有了新条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将与时俱进地调整对外开放战略。


新形势,新挑战

经历了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从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体转变为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日趋开放的经济体。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在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调整,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革,尤其是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的背景下,中国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必须深入分析、准确研判时代特征和变化走势,才能把握大势,趋利避害。

全球经济面临大调整大变革。造成全球金融危机的基本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应对危机政策措施的后续影响也逐步显现;短时间内,发达经济体结构性矛盾难以得到根本性解决,复苏进程缓慢而曲折;受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溢出效应、全球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明显回落,全球国际贸易和跨境投资起伏波动,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从中长期看,由于各国结构调整压力加大、全球需求减弱、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国际金融条件收紧、收入差距扩大,当前全球经济体系处于危机易发、频发时期。未来,主要经济体走势进一步分化、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布局调整,都将推动全球经济贸易与投资格局不断演变,国际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也将显著增多。危机一旦发生,不仅将以超前的速度和破坏力向各国经济蔓延,而且各类风险因素交织联系,危机应对更趋复杂、恢复期更长,全球性风险防范能力仍需增强。

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也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一方面,全球经济体制处于加速变革期,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国际上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一些国家频频出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中国威胁论”大行其道,守成大国遏制中国影响力意愿提升,外部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

国际环境的新变化蕴含着新机遇与新挑战,对中国而言,机遇大于挑战。目前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为中国实现“弯道超车”带来机遇;二是跨国公司正加速对华转移高端产业活动,对华投资结构不断升级,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占比逐年上升;三是高端人才加速向中国汇聚;四是全球性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带动中国的出口结构升级;五是世界经济低迷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海外并购的机遇,中国企业可以大幅提升整合全球资源与市场的能力,有力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


展望对外开放新战略

未来15年是中国竞争力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制定对外开放新战略,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同步推进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同等重视增强国家软实力与硬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对外开放也提出了新要求。在供给侧,要充分利用全球高端生产要素,包括人才、技术、管理等,促进国内企业的创新,提升中国产品的质量、技术、品牌,不断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在需求侧,中国要不断提升高附加值产品与服务的国际市场份额,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支撑企业创新,加速出口结构升级,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同时,要以开放促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创新活力,释放发展潜力,促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可以概括为“新兴大国的竞争力升级战略”,其核心目标有二:一是营造互利共赢的国际环境,保障中国的和平崛起;二是推进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具体而言,要培育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提升中国的制度性话语权,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积极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稳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与人民币国际化。此外还要加强国际合作,保障资源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着力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中国的全球影响力。

如何善用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承担应有的责任,发挥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与促进作用,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战略中不可或缺的新内容,也决定了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全球经济治理领域众多,议题复杂,我们应以下面六个领域为重点,深入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使进一步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再添新动能。

一是与国际社会合作,维护经济全球化大局;二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完善;三是积极参与和影响全球经贸规则的制定;四是为全球性新议题提供中国智慧;五是主动推进构建高水平自贸区网络;六是以机制建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带动国际合作模式创新。



进入 隆国强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对外开放战略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国际贸易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427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