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修泽:东北振兴要义在于全面全方位振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26 次 更新时间:2018-11-01 00:29

进入专题: 东北振兴  

常修泽 (进入专栏)  

提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指出,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全面、全方位,表面上看是“振兴”二字的修饰语,实质上揭示出新时代东北振兴的真谛与要义。围绕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相关问题,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经济学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常修泽。



全面全方位振兴是新时代东北振兴应有的新气象

辽宁日报: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为什么强调全面、全方位?

常修泽: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其中的深意。

首先,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大逻辑来看,“全面”是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全面”一词出现了近百次。我在学术研究中深深感到,东北振兴作为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其目标与进程从属于党和国家整体事业的战略目标与战略安排,即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一个历史大逻辑。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的关键词是“全面”,必然要求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其次,从东北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任务来看,我认为,全面、全方位是有针对性的,它针对的是对东北振兴的狭隘认识甚至错误认识。不错,东北振兴首先是经济振兴,要把经济搞上去,但经济振兴不是东北振兴的全部。这就好比乡村振兴,其中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坚持乡村全面振兴,中央要求“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也好比全面深化改革,强调的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东北振兴是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等方方面面都得到有力改善和发展。特别是中央还对东北的战略地位作了新概括,即“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这“五个安全”凸显了东北应有的责任担当,都是振兴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

再次,从东北振兴的“病症”和“药方”来看,全面、全方位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脉东北振兴病症得出的必然结论。药方是根据病症而开的。我在过去40年的跟踪调查研究中体会到,东北的问题不是一个病,而是综合征、并发症,举其大者,主要包括体制病、结构病、发展方式病。既然是综合征、并发症,就必然呼唤全方位的改革和转型。

总之,新时代东北振兴到了必须全面、全方位振兴这样一个新阶段。2003年国家开始实施东北振兴战略,近十年的积累,为东北全面、全方位振兴奠定了一定基础。进入新时代当有新气象,全面、全方位振兴就是东北振兴应有的新气象。今天,我们就是要通过全面、全方位振兴,让东北实现“凤凰涅槃”,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

辽宁日报:全面、全方位振兴对我们提出哪些注意事项?

常修泽:现在有两个标准提法:一则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二则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全方位振兴东北,就要从这样的高度去把握并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把深化改革作为首要任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但需要注意,这里讲全面、全方位,并不意味着不讲重点和主要矛盾,等量齐观、平均用力、搞一刀切。需要抓住症结和要害,正如中央要求的,“在解决突出矛盾问题上下功夫”。在这次重要讲话之前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着力”“三个推进”等,实际上就是抓住突出矛盾问题。因此,要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辩证关系,必须抓住症结性问题,特别是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等,从而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全面全方位振兴需要系统推进改革创新开放

辽宁日报:全面、全方位振兴要求我们如何谋划和推动工作?

常修泽:这涉及中央精神落地问题。全面、全方位振兴要求我们系统推进改革、创新、开放,加快结构调整和新动能培育。结构调整与新动能培育是关联的。这里有个“两鸟”战略:一个是“腾笼换鸟”,一个是“凤凰涅槃”(凤凰更是大鸟)。这8个字,实质就是新旧动能要转换,包括产业结构调整。

辽宁日报:动能是个大问题,全面、全方位振兴尤其需要新动能。从全面、全方位振兴视角出发,您如何看动能问题?

常修泽:人们通常比较关注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这些对于新旧动能转换确实非常重要,但如果从全面、全方位的视角看,还应加快形成新体制、新供给、新组合、新主体。

构建新体制,这是东北振兴第一位的问题,是短板中的短板。东北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首要问题便是创新体制机制,现在一些地方并未抓住这个问题,显得“舍本逐末”。应针对这一最大短板,紧紧抓住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重点:第一重点,“完善产权制度”;第二重点,“要素市场化配置”。以这两个重点为导向,深化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以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和完备的市场体系,为新旧动能转换创造有利条件。

创造新供给。我曾说过,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等都属于供给侧。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使创新成果转变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活动,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让机构、人才、市场、资金都充分活跃起来,为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插上翅膀,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形成新组合。新组合是指新的资源要素组合方式。更好地整合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和管理等要素,比单一技术创新的作用更大、效果更显著。要推动经济发展由过去主要依靠土地、资本、低成本劳动力转向主要依靠创新、管理、高素质人力资本。

培育新主体。东北的新主体比较弱,尤其缺乏企业家精神,在全国民营经济500强中比重很低。应完善人才评价、保障、激励机制,激发和弘扬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与工匠精神,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尊重创造的文化氛围,让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让各类人才在东北安心安身安业。

辽宁日报:全面、全方位振兴必然是开放而不是封闭的。东北在开放方面可以有哪些作为?

常修泽:2018年以来,随着朝鲜半岛局势缓和,东北亚外部环境趋好,我们面临东北开放发展的新契机,甚至说是百年难逢的机遇。在此形势下,我认为要实行对外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双线并进,实现内外贯通+南北互动。

要实现内外贯通,就要积极融入东北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办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此外,东北要加强对国内兄弟地区的开放。

要实现南北互动,区域内,应培育发展大的现代化都市圈,打造“东西边道”多条经济带;区域外,必须做好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


全面全方位振兴应强化“金三角”结构的动力支撑

辽宁日报:推动东北实现全面、全方位振兴的根本动力在哪儿?

常修泽:根本在人。任何伟大事业都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同样,实现东北振兴根本上要靠人的接续奋斗。没有能动的人,就不可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动能、动力。

因此,东北要振兴,必须以人作为战略支撑。既然要全面、全方位振兴,战略支撑也要全面、全方位。我主张从民众、企业家、政府组成的“金三角”结构出发来分析和把握。

辽宁日报:是的,东北人民是有光荣历史传统的。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东北都为国家作出过突出贡献。今天,东北遇到困难,有些人产生悲观失望情绪,个别人甚至“唱衰”东北,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调研东北三省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鼓舞民心和斗志。无论是普通民众、企业家还是政府都应乘势而上,为振兴东北撸起袖子加油干。

常修泽:普通民众方面,筑牢“金三角”结构的支撑基础。要“鼓起”一亿东北人的民气,改善一亿东北人的民生,驱动一亿东北人的自身发展。民生是东北振兴的关键问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除解决好教育、医疗、就业、收入、社保、食品安全这六大共性问题外,需着力解决以下几大个性问题,即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工矿区、林区、垦区的棚户区改造问题,“厂办大集体”职工的生活困难问题等。

企业家方面,锻造“金三角”结构的支撑骨干。要提高对企业家群体的社会尊重度,营造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环境,坚持社会容错和企业家自我纠错并举。

政府方面,搭建“金三角”结构的“指挥塔台”。要净化政治生态,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关键是党政干部应有战略担当和新作为,从而更好地发挥党的指挥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辽宁日报:就是说,全面、全方位振兴要求我们对振兴不能做单向度的理解,而要有全面深刻的把握。

常修泽:是这样。东北振兴,最终落脚点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只有抓住人这一根本要素,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才能汇聚起推动振兴发展的伟力。


(原标题:东北振兴要义在于全面全方位振兴——访经济学家常修泽;本报记者:谭 怡  史冬柏;原载于《辽宁日报》10月30日05版)



进入 常修泽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东北振兴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312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