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我从美国回来以后有时差,早上睡不着,在这种情绪化的情况下我写了一段文字,今天时间关系不念了。我是不能理解,我们共产党人在早年以李大钊为代表提出的“铁肩担道义”,到了中国现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这个“道义担当”怎么成为敏感词和被屏蔽的对象。如果说他有别的问题,那你说清楚呀,大家都在注意这个道义担当,怎么能采取这样一种荒诞的方式。由我指导的学生跟我说,看到这样的社会氛围我们很绝望。我劝说,你们不要绝望,中国现在确实错综复杂,但是在不确定性中要看到我们的确定性,我就不相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朗朗乾坤下连“道义担当”都不能提。这些荒诞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要见微知著,防止经济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混合在一起,冲击我们的现代化进程。
在实际生活中,经济的问题往往涉及利益调节,涉及到结构化,怎么保护相关的有效投资和有效消费,其实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案例。在北京这样的场合,我注意到,从今年年初到现在,有一些很好的原则,如消除火灾隐患,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但是怎么会引出后来大家议论纷纷的不良的执行情况?“环保风暴”这个概念有点运动式的意味,但它方向是正确的,抓住环保是我们的攻坚战,但怎么会把北京周边郊区和河北凡是烧煤的炉子都拆掉后却发现要供应给居民的燃气却完全跟不上,这不是当代生活中不可思议的事情吗?居然就这样发生了。军队不得经商,原则非常正确,但是早已经有经验,军队所在单位沿街铺面,完全可以把运营场合委托给地方,但是我们所在的阜成路,还北京翠微路、玉泉路等地,大片军队单位外墙已经形成的商店、商业场所,包括银行等,包括很多便民的场所,被统统拆掉,打击了多少GDP和税收不说,打击了多少老百姓的生计?相关有效投资、有效消费怎么撑起来?这是在第三点判断方面,我们必须充分注重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在进一步应对复杂局面中,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导向之下,防止出现不应有的低级错误。
建议方面我简单提八个方面:
我们作为研究者积极讨论的科学决策和政策优化方面的第一条,就是在所谓贸易摩擦升级、头号强国全面遏制中国的形势下,我们仍然需要沉着应对,善于守拙,不要陷在意识形态里贴标签,走极端。还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诚心实意地保护产权,纠正侵犯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推进国企、民企的混改共赢,充分重视刘鹤副总理做出的清晰论述,我们整个产业链条中国企、民企的关系是共同发展实现共赢,这是有非常扎实的经济学分析所引出的认识依据。
第二点,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一定要继续贯彻邓小平所强调的绝不当头。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确实有很多成就,但是必须看到我们还有短板,即使我们冲到世界当下竞争领域里前沿的像高铁这样的邻域内,我们也有具体的短板。比如高铁的轮轴,中国完全依靠进口,科技日报的总编,专门组织了有关人员推出几十个专栏的文章,说明我们在重要的核心技术领域里我们技不如人之处,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更好地意识到我们存在这些短板。邓小平告诉我们不要当头,这个头我们当不起,当了这个头很多优势反而就失去了。这是战略思维。邓小平的这个思想在当下对我们仍然有非常强烈的指导意义。
第三,应该特别注意,怎么把贸易摩擦升级这个坏事变成好事,把压力变成动力,就一定要坚持全面的改革开放。在开放的全面性方面,实际上带来的就是我们未来的发展中间中国和其他的经济体,包括和世界头号强国美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曹德旺到美国跟着产能布局建他的汽车玻璃工厂,特斯拉的马斯克到上海签约建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外资投资的新能源汽车的工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发展起来,追求共赢,这就是在大家对于和平的认同方面取得进一步共识的基础条件。在和平发展这方面,中国过去已有一个邓小平的基本战略判断,就是我们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点性的认识,否定了过去的“战争与革命时代”的基本战略判断。这个战略判断的学理的分析,我们新供给研究群体已经在做出一系列说明,我认为从学理上来,最简要地说,共享经济的发展是大家看到的有目共睹的现实,共享经济从正面的推动,加上在二战以后早已经看得很清楚的,核威慑从反面的约束,合生一起,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成为极小概率事件,全球的风云变化中,大家根本出路就是在寻求共赢式的和平发展。这个和平发展概念其实会对应到一个我们说了很多年的概念上,即所谓“和平演变”,而我认为和平发展情况之下,和平演变绝对不是单向的,人家演变我们,我们也可以演变人家。你真正的自信在哪里?就是在和平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能走通一个共赢之路。在这个方面变坏事为好事,变压力为动力,一定要坚持全面开放,开放会倒逼我们怎么样更好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倒逼我们怎么跟上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潮流,继续大踏步地跟上时代。
第四,在开放条件下,中国要在贸易摩擦升级压力之下“变被动为主动”,一定要利用自己的潜力空间,非常好地扩大内需。在投资的方面,有效投资的空间可观、可贵、可用,北京也好,上海也好,从中心区看,我们有多少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得赶快抓紧建设,要建成跟纽约、东京等等类似的四通八达、密度足够的轨道交通网,而且分好几层,要立体化。整个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建设里、必须解决的很多的事情,看起来是小事儿,实际上整个投资量是巨大的。比如全中国缺城镇中心区域五千万个左右的停车位,北京、上海停车位的缺乏是有目共睹的。一个停车位静态投资十万块,绝对是保守估计,五千万个,就是5万亿的投资量,千头万绪的事情中,这一件事情十几年做得完吗?它是不是直接对应着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不是可找到这种中国有效投资潜力空间释放的一个可操作路径呢?很多的企业家已经注意到,在地皮很紧的情况下,要这用高科技发展地上地下多层的立体停车装置,我注意到长三角一个企业家说,已经有这方面的供给能力。在实际的具体样板工程里,地下五层,地上五层,最远处的车调到地面上50秒,这才能适应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这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全可以对接PPP。政府钱不够,但是民间资本可以进来,这个停车场停车位一用就有现金流,对接PPP是相当有把握的一个重要的有效投资的创新机制。我们的消费,一定要有效投资和向好预期支撑起来,让它的潜力发挥,光讲调动消费潜力,其实容易走向误区。一定是我们有效投资和向好预期引领着老百姓更敢花钱,老百姓的收入可以更可持续地提升起来,而且避免“福利赶超”所带来的民粹主义偏向。
第五,中国实质性地在改革深水区攻坚克难的改革,是现代化的关键一招儿——这是总书记的原话,也是克强总理所说的我们的最大红利。攻坚克难方面大家确实有一系列的困惑、步履维艰的表现,但是也要看到,今年已经看到一些重大的进步,比如在三中全会提前召开之后,今年两会上布置了大部制改革多年未有的终于迈出比较大步伐的方案。我们的个税改革,在修改相关法律之后,跟着社保方面基本养老缴费的管理调整,带出了一个养老金全社会统筹应该乘势实现的机遇:把分散各地的至少几十个蓄水池,变成全社会共用的一个蓄水池的话,马上可以考虑随互济功能提升,而把基本养老缴费的标准往下调,顺应企业和社会需要,缓解当下矛盾显化的纠结。3/4的企业过去长期没有达到法定缴费水平,现在一旦暗翻明,使有轩然大波。总理明确表示不能提高负担。那今后怎么办呢?必须考虑现在按兵不动的旁边,赶快把制度建设跟上,把规范的缴费标准往下调,这样大家一起在新的起点上规范化地依法办事,这是我们应该寻求的由改革带出来的境界。
在企业混改方面显然有种种不同的意见。我昨天在政协参加经济委员会的专门会议,也注意到,到会的国企方面的同志和非国企的同志观点明显不同,但是有没有共同点?一旦做PPP,会意识到PPP里这些特殊项目公司SPV一做做20年、30年、50年,还有更长时间的,是标准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股份制,而且政府方面天然不想一股独大,使企业方面愿意参加。这些事情如果能按邓小平说的找到方向和切入点,不争论,至少是少争论,由事实让大家认识这些创新机制,是我们最好的推进路径,改革攻坚中我们应特别注重抓住这些机遇。
第六,我认为在“一带一路”倡议方面,有非常合理的内核,应该向西为主,循序渐进,继续把这些事情做好,锻炼中国人怎么学习处理复杂的事情,怎么跟其他经济体一起实现共同的和平发展。
第七,人民币的国际化方面,我们心里要有数,长期打算一定是几十年的过程,但是中国的现代化不把人民币国际化——是要通过资本项目下可兑换、自拆防火墙的这样一个关口,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小川行长卸任之前已经强调这个改革非做不可之后,我们现在确实还得有耐心,等待合适的机遇出现以后来自拆防火墙,然后再接受市场的考验:人民币作为一个形式上看起来的硬通货,能不能为世界上更多经济体接受,不光作为结算货币,而且作为储备货币和避险资产。这一定是几十年现代化过程中我们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第八,怎么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新供给研究群体一开始就注意到硬实力旁边,软实力问题这篇文章远远没有研究和破题,但这又是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
借这个机会汇报这些不成熟的想法,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进入 贾康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优化调控 深化供给侧改革 改革开放 中国经济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12999.html 文章来源:贾康学术平台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