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臣:我参与和主持过的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26 次 更新时间:2018-09-25 21:24

赵俊臣 (进入专栏)  


改革开放后,国家开始尊重、重视知识和知识分子,其表现之一是以省、市州、县的经济发展不再是主管官员个人拍脑袋,而是请知识分子进行研究,编制发展战略规划,并且明确战略规划需提交立法通过,不受干扰地一届一届地干下去。


从19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曾参与和主持过若干个云南省的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回忆这段经历,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一、发展战略研究的两种路径与方法


1980年代初,国家开始重视发展战略研究,随即出现了研究路径与方法的争论和不同行动:一种是纯数学方法,流行的是系统工程,可惜的是只流行了两三年便销声匿迹了;另一种是规范性研究方法,至今仍在使用。


(一)以数学模型为主的实证分析 算不出实用的区域发展战略


所谓实证分析就是用实际的、带有普遍性的例子、数据证明一个事物是按照什么规律运行着的。实证分析主要通过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去搜集资料,包括问卷法、结构性观察法、查询统计报表等,倾向于运用诸如统计图表类的定量技术、统计软件和计算机去处理、分析资料,以及用公式、数量模型去表达经得起检验的假设。


实证研究过分强调模型化和定量化,经常由于强调或忽略某些想当然是次要的因素,结果有时会导致研究对象过于简化和研究的系统性偏差。特别是实证分析要进行大量数据运算,如果输入的数据中有一个或几个有误,那么这个有误的数据和其它数据发生运算的结果便全部失真。


1980年代中期战略研究之风刮到云南,云南省科协和云南大学的几个系统工程专家推广系统工程模型帮助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最著名的当属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和曲靖市陆良县的发展战略,被称为战略研究的“样板”。但是却出现两种他们意想不到的情况:一是作为战略使用实施者的官员们看不懂那些密密麻麻的系统工程模型数学方程式;二是当地县委县政府和老百姓的意愿和需要的大多数建设项目没有被列入。


但是,实证分析中有的数学模型还是很有用的。例如1980年代初流行的宋健人口预测模型,粮食产量预测灰色模型等。


(二)张怀渝研究员在云南第一个采用规范性研究发展战略


所谓规范研究,主要是指一种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方法,注重从价值判断方面通过公理、定理逐渐证明事物应该按照什么规律运行着,但没有或者偏离、正要偏离轨道的运行着。通俗地说事物“是怎样”、“应该怎样”、“应当怎样”或“应该怎样解决”的方法。


云南省规范研究发展战略的开创者和代表者,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综合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怀渝研究员。在系统工程方法研究县域发展战略受挫之前的1985年,张怀渝研究员曾受中国科学院西南资源开发考察队“西南社会经济情势及发展研究组”委托,主持云南社会经济情势及发展研究组,由他和我执笔完成《云南社会经济情势分析报告》。报告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分析了云南省面临的情势特点,提出了云南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命题等。报告获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1986年“云南省社会科学研究现实问题优秀理论文章(著作)二等奖”。


我之所以不喜欢并反对计划经济体制,源于计划经济仅由政府极少数官员决策,而不让千百万干部群众决策,亲身所见手握审批大权的政府官员利用权力谋私、阻碍经济发展、扼杀千百万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与此先后,张怀渝研究员先后主持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和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发展战略研究,邀请我参加讨论,这对于我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即怎样和当地干部讨论战略研究目标,怎样判别资源优劣势,怎样确定战略重点与对策等。由于张怀渝研究员主持的发展战略研究,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云南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的典范。


二、培养更多的编制县域发展战略的人才


我对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源于组织与主持的全省41个贫困县脱贫致富规划培训班。1988年,我先后主持两个课题,一是我申请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多民族特困地区脱贫致富研究”,另一个是云南省政府立项,由我和郭正秉、袁德政共同主持的“云南省41个贫困县脱贫致富战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贫困县要求帮助他们研究与编制战略规划。由于贫困县众多,我便向省政府申请举办贫困县级脱贫致富规划培训班得到批准。培训班讲授战略规划的特点,与它们在县里熟悉的年度计划五年计划的区别,编制的方法,并让学员当场写出初稿,带回县里征求意见修改。针对云南省贫困县脱贫解决温饱(吃饱饭)特点,我和我的研究团队筛选出人口和粮食预测模型,手把手教会县级参加培训的人员。


培训班后,我具体指导了南涧、永善、巧家、鲁甸、镇雄、剑川、师宗、屏边等贫困县脱贫致富规划研究。后接受邀请,先后主持了镇康县、双江县、武定县、红河县、广南县的脱贫致富规划研究与编制,以及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发展战略规划(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昆明版)、姚安县经济社会发展与重大项目预可行性报告研究(《农村经济研究》增刊1994年6月)、“楚雄市永安乡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农村经济研究》增刊1992年2月)。


为总结县域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我编撰了专著《县域发展战略学》,由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北京出版。全书共12章,即县域发展战略学的概念,战略产生的根源,战略特征,战略理论基础,战略依据,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的预测,战略发展步骤,战略对策,战略评审、立法与监测评估,县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等。书末附有我执笔的《云南省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纲要(1990—2000年)》。中共云南省委原副书记、求是杂志原总编辑王天玺在为本书作的序言指出,本书有两大特色:一是对“县域发展战略学的研究对象、产生根源、战略依据,战略特征、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战略对策等主要构成部分”,“进行逐一地深入分析,从而形成严密的科学体系”;“在构筑理论框架体系的同时,总结县域发展战略研究与制定的经验,筛选出简便可行的方法,作到了理论与方法的有机统一,是本书的又一个显著特色。”


1994年8月,我主持云南省人民政府下达《云南省地州市县加快经济发展研究》课题(云南科技出版社1996年12月昆明版),并执笔咨询报告和总体报告,提出了“骨干产业带动式战略”、“营造工业发展热点”、“补上外延扩大再生产这一必走之路”等重大建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参阅资料》1995年第15期全文转发了由我起草的咨询报告。


三、省域发展战略


(一)省情认识


省情特点认识是研究省级战略的第一步,正确的省情认识才能研究出科学的战略。对于云南省的省情特点,人们往往从地理区位偏僻、交通不便、民族众多、社会发育程度不一、教育水平不高、干部群众素质低来概括。对此,我并不否认,而我还认为应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不发达、体制改革滞后方面来概括。


我曾经在中国科学院西南资源开发考察队“西南社会经济情势及发展研究组”(简称“中考队研究组”)汇报《云南社会经济情势分析报告》时集中阐述了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不发达、体制改革滞后的问题,并以云南省盛产优质烤烟,而国家对烤烟加工成卷烟实行严格的计划控制,云南省烤烟要计划调拨给全国当时100多家卷烟厂的实例来说明,当时云南考验加工能力很强,有多条进口先进的加工线,如果国家允许云南自己多加工卷烟,那么云南财政将收入翻倍。云南财政收入翻倍了,就可以扶持发展经济,就可以解决多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就可以把云南省内公务员收入提高到和沿海一线城市区域差不多水平。当时“中考队研究组”一位专家回应我:“你们云南在烟草上‘吃肉’,也要让其它省市区‘喝点汤’”。后来听说朱镕基在1990年代也说过同样的话,只是他们都忘记了市场经济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规律。


1995年,我与张怀渝共同撰写子报告的总课题《西南地区资源开发与发展战略研究》,获得当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主持云南省发展战略研究


云南省人民政府1990年下达、由我牵头组织完成了《云南省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研究》(云南出版社1年约昆明版),为云南省第一部研究省级战略的著作。成果包括我执笔的《云南省发展战略研究》和其他研究者执笔的15个部门、行业发展战略研究、目标预测,以及齐康先生整理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云南省理论界关于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讨论综述”。


欣慰的是,我们课题组许多观点都被实践证实是正确的,被决策层所采纳。


例如,我在执笔的《云南省发展战略研究》里归纳的云南省情特点,强调了多方面的多层次性,即除了自然地理多层次性,还具有社会发展阶段的多层次性,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人口素质的多层次性,精神文明建设的多层次性等。


关于战略指导思想,我们提出的理论基础,一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资源开发理论,二是在富民兴滇的基础上为国家多做贡献,三是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总体思路是富民兴滇升位。


关于战略目标,我们提出:在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同时培育群体优势产业,抓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把云南建设成为农业、科技、能源加工和边贸主导产业突出、全方位开放的边疆省份。2009年12月,我们又提出生态立省战略,受到当时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与批示。


关于战略重点,我们依据区域倾斜发展和产业重点发展两大理论,设计出稳定粮食,做优烟糖茶胶四大优势产业,做强磷(化工)、(橡)胶深加工、有色(金属)、林纸新四大产业,培育旅游、边贸、能源和汽车产业四大后备产业,创造条件新上石油化工、金融、医药、花卉等四大产业。其实,早在1989年我便提出“轻型汽车有可能成为云南有一个优势产业”,当时的省委书记普朝柱曾批示我的观点“是好的”,但是由于具体决策原因,云南省错过了好几次汽车产业发展的良机,实在遗憾。


关于战略布局,我们依据优势互补、平等竞争的战略产业布局原则,提出急需做大做强昆明中心城市(不同意控制大城市发展的流行理论观点),新建滇中经济区的设想。时间过去了20多年,加快建设滇中经济区已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和云南省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规划中。2011年3月,昆明市与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分别签订了《推进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滇中经济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云南集中建设滇中经济区,证明了我们设想的正确。


关于战略对策,我们提出敞开省门、全方位开放的战略对策,包括把昆明建设成为国际旅游胜地、东南亚南亚贸易与金融中心,等。2011年《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意见》提出支持把昆明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2013年国务院出台《云南、广西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以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为龙头,以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主线,加快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正在加速。


专家组在评审意见中指出:“这一成果依据全国‘三步走’战略的总精神,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云南省情特点和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揭示出云南在全国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全省今后第二、三步战略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路子选择,设计出了分阶段目标,筛选出战略发展重点,勾画出产业与区域布局方案,制定出保证战略实施的对策。总的看,这一研究成果思路清晰,论证周密,重点突出,文字简练,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供高层决策的参考价值。”


(三)总结山区民族经济开发模式


1983年,我对云南山区民族经济开发实践进行了总结,写出“云南少数民族山区经济开发的7种模式”(刊载于何耀华主编、学林出版社1984年9月出版的《山区民族经济开发与社会进步》一书)。这7种模式:一是鲁奎山模式——国有大企业与地方联合开发当地矿藏资源,带动山区民族经济发展;二是元江模式——开发性热区资源;三是孟连模式——多形式的联营开发;四是元阳模式——以加工业为龙头,带动千家万户发展种养业;五是基诺山模式——科技开发;六是宣威模式——反弹琵琶,搞适应农业开发;七是富民模式——服务城市的郊区经济开发。


四、主持流域开发与治理研究


云南地处长江上游金沙江、珠江上游南盘江、湄公河上游澜沧江、萨尔温江江上游怒江、红河上游元江。流域的开发必需注重保护。


(一)金沙江流域的重要特征是干热河谷


当时的省长和志强曾要求对金沙江、南盘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保护进行研究,但是却无机构与研究人员响应,当我的申请呈送到他时,很快得到批准。1991年6月,他还在我和我的团队提交的研究报告上题词“变今日的干热河谷为富饶的绿带,造福子孙后代”。


我主持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域资源开发与治理研究,包括总论、资源评价、专题研究、区段与支流研究、治理与保护计5篇、35个报告,由香港中国经济文化出版社于1992年12月出版,书名“干热河谷经济学初探——云南省金沙江干热河谷资源开发与治理研究”,全书56万字,获云南省社会科学院1989—1993科研成果一奖”、1996年农业部农业资源区划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


由我执笔的咨询报告提出:“金沙江干热河谷自然资源的‘聚宝盆’,是云南省经济乃至祖国西南经济的巨大优势”;建议采取“电水先行,治垦并举,内外联合,综合开发”的方针;贯彻“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分布实施”的原则。专家组在评审意见中认为:“总的看,这一研究成果资料丰富,论证清晰,重点突出,对策可行,是一份既有一定学术水平,又对实践有指导意义的成果”。


(二)南盘江流域既存在开发不足、更存在急待治理的问题


1991年5月,云南省人民政府下达,由我主持对南盘江流域资源开发与治理进行研究。南盘江是珠江上游主源,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马雄山南麓,流域区是云南省内开发最早、经济社会最发达地区之一。由于长期不适当的开发,流域区既存在开发不足的问题,也存在着急待治理的问题。由我执笔的总体报告提出的指导思想为:“市场取向,加快开发;结构调整,优势更优;开道出境,当好‘二传’;抓紧治理,变害为利”。设计的项目包括优质高效的商品大农业、发达的第三产业和治理工程,各10大项。在对策建议中,提出了四大观念更新,即把各业均衡发展更新为优势产业倾斜发展,把消极的保护开发更新为‘有水快流’,把保名牌更新为创名牌,把执行国内标准更新为执行国际标准。该课题成果由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5月出版。


五、创建学术研究的开放课题组


我深知发展及战略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大工程,需要多学科学者的协作。于是,我在充分发挥我的团队成员积极性的同时,还特别注意吸收团队外部有识之士参与一起研究。实践中,我主持的几乎所有课题都曾经诚恳邀请省级有关部门人员参与研究。一方面政府决策部门情况最熟悉,可以把他们的意见带进课题组,另一方面课题组的建议更可以最便捷地进入决策层。


(一)省级机关曾参与研究人员


如任克礼(时任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后任中国河南省委副书记、省人大主任),参与我主持的省政府立项课题“云南省农村妇女地位研究”,撰写“大力推进培养妇女干部工作”。赵金(时任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处长,后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参与我主持的省政府立项课题“云南省加快地州县经济发展研究”,与宋永建合作撰写专题报告“加快楚雄州经济发展研究”。


又如黄建国(时任省政府办公厅处长,后任省政府副秘书长、中共西双版纳州委书记、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参与多项我主持的项目研究,先后执笔写出“云南省41个贫困县人口问题研究”(与李常林合作)、“云南民族地区政治体制研究”、“云南科技兴省战略研究”、“云南‘八五’期间重点建设研究”(与李常林合作)、“云南农村妇女地位提高的指导思想、决策原则和模式”、“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域资源开发与治理开发所需政策研究”、“金沙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与董进云合作)、“南盘江流域科技发展研究”等专题报告。


特别是李常林(时任省政府秘书长秘书,后任省政府法制局副局长、昆明仲裁委常务副主任),更是和我合作多年,先后执笔写出“云南少数民族的语言与文字”、“云南环境发展战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与云南农村妇女解放的道路”、“云南各民族农村妇女地位与作用的历史考察”、“法律在提高妇女地位中的作用及其发挥”、“邓小平的经济立法思想”、“邓小平的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口增长控制的思想”、“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域交通运输发展研究”、“金沙江流域教育发展研究”、“金沙江流域开发与保护、治理关系研究”、“南盘江流域人口发展研究”、“云南地州县经济加快发展的理论思考”、“云南地州县经济加快发展的意义”、“省级经济调控体制改革与地州县经济加快发展”、“国外工农业产品价格政策的经验及借鉴”、等、


曾参与我主持的有关云南发展研究课题,承担并执笔过研究报告写作、在我主编的出版物上署过名字的,主要有以下人员(收集的不全,如后来在反腐败中落马者就不便收入):


省委机关:省委办公厅:刘明,办公厅处长,后任中共五华区委书记、昆明高新区管委会主任、中共大理州委书记、省审计厅厅长。省委政策研究室;莫泰尧,时任副主任;沈安波,时任副主任,后任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林玲,时任处长;魏永宣,时任副处长。张应欽,时任省委组织部处长,后任档案局局长;王淑珍,时任省委宣传部处长,后任省科协巡视员;王雪玲,时任省妇联处长,后任省妇联副巡视员。


省政府机关:潘政扬,时任农业厅厅长,后任省人大农业委主任。邵汉瑾,时任审计厅处长。省政府扶贫办:王仕平,时任处长,后任办副主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副州长;李光耀,时任办副主任。省水利厅:邓德仁,时任副厅长;金常印;杨明,时任处长。省统计局:高玉亭,时任处长,高级统计师;杨恒昌,时任办公室副主任、统计师;胡舒明,时任处长、高级统计师;朱本裕,时任副局级巡视员、高级统计师;刘天祥,时任副处长、高级统计师;陆浩,时任统计师;张建华,时任处长;黄春香,时任统计师;游琰,时任统计师;


(二)省级研究部门参与合作的人员


省级研究部门参与合作有:省政府经济技术研究中心:车志敏,时任副主任,后任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协秘书长;熊清华,时任研究中心副主任,后任保山市长、书记,省商务厅长。云南省国土规划办:杨焕宗,高级规划师;王明毅,时任规划师。省经济研究所:胡桐元,所长、研究员;段钢,时任实习研究员,后任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云南民族学院副院长;侯鸣九,研究员;


(三)云南高校参与合作的人员


云南高校参与合作的有: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沈西林,时任经管学院副院长,教授;文冰,总支书记,教授;支玲,副院长,教授;李娅,副院长,副教授。云南财经大学:徐树龙,教授;杨泽祥,教授;王晓昆,时任讲师;顾江红,时任讲师。


(四)原是我的同事,后被其他单位引进人才而调离的人员


原是我的同事,后被其他单位引进人才而调离的:张泽军,时任所长助理,后调入省农业厅办公室副主任、畜牧处长、副厅长,中共临沧市委副书记,丽江市长,省科协党组书记;左停,时任副所长,后调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郑宝华,时任研究员,牵头新组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任所长。程厚思,时任副研究员,后任云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赵鸭桥,时任副研究员,后任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五)指导的研究生参与调查研究


让指导的研究生参与调查研究,是所有导师与研究生共同的经验,我也不例外。我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全部参与了我主持的云南发展课题调研,并且撰写了多篇研究报告。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参与课题研究实践,科研能力得到提高,特别是其中6位硕士生后来考上并攻读博士学位。他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乔召旗(博士毕业后应聘到云南烟草农业研究院)、赵海兰(博士毕业后应聘到国家林业和草业局)、聂弯(正在英国利兹大学作项目),沈阳农业大学的郭圆圆,华中理工大学的彭燕,昆明理工大学的和月月。


进入 赵俊臣 的专栏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往事追忆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2491.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