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进入专题: 《世界政治的终极目标》 成功国家
考察丹麦、挪威这些“成功国家”从诞生到现在的历史,可以看到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对于一个在族群、宗教、文化上多元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到达丹麦”不仅涉及政治制度,更需要考虑如何实现各族群融合的问题。全球化很容易使现有的单一族群国家变成族群多元的社会,但把族群多元社会转化为单一族群国家的努力,不但永远不可能达到目标,而且会造成族群仇杀的巨大灾难。
新加坡,美国:缺什么
不过,新加坡的例子似乎可以证明多族群国家也可以走向“理想国”。新加坡人主要由一百多年来从亚洲其他地区迁来的移民及其后裔组成。移民社会的特性、殖民统治的历史、地理的特殊位置,使这个国家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色。新加坡公民中的华人占74%,马来族人占13%,印度裔占9%,欧亚裔混血占3%。1965年从马来西亚联邦脱离成为独立国家后,新加坡实现了奇迹般的发展,今天的各项社会发展指标都位居世界前列,201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3万美元,同丹麦不相上下。
但是,为何福山等西方学者不把新加坡视为当代国家中的典范呢?因为在福山眼中,成功国家的三个标准——强大政府、法治、民主负责制,新加坡只居其二,被福山称为“在民主匮乏的情形下取得经济奇迹”的国家。新加坡毗邻马来西亚和印尼这两个比它大得多的伊斯兰国家,需要在大国间维持微妙的战略平衡。新加坡的国防预算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比丹麦、挪威等国高两倍左右。加上族群多元的特殊国情,使新加坡至今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也就不得不采取相当严格的社会管控政策,牺牲某些个人自由。
且不谈宏观政治制度,新加坡的住房政策就很特殊。组合房屋(组屋)是新加坡政府建的居民保障房,大部分新加坡居民都住在组屋里。为避免出现分裂的小团体和族群冲突的极端情况。政府不允许一幢楼或一个居民小区里住的全是同一族群的人。于是, 组屋每一栋楼的居民构成,除了别的条件以外,都需要按照全国的族群比例来匹配。这一规定不动声色地奠定了族群和谐的基调,营造了社会安定的氛围。在西方发达国家眼里,这种强制性的规定显然是妨碍个人自由的,但在新加坡看来却是维护公正的必须。此外,如何在一般的爱国心之上凝聚国民的共同信仰,能否最终形成“新加坡民族”,也是年轻的新加坡国家建设中长久面临的课题。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最富裕的国家。世界上不少人都羡慕、向往美国。但是,在各国政治学者(包括福山等美国学者)当中,却没有多少人将美国视为典型的“成功国家”。这是为什么呢?
应当看到,美国独立以来的200多年中,发展步伐是相当快的,成功经验当然不少。但美国在政治上也走过不少弯路,而且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和弊病。美国建立了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遍布全球的武装力量,但自二战结束以来一直自认为面临严重的外部安全威胁。美国政府多次动用暴力镇压国内动乱,美国总统几次遭遇政治谋杀。美国的监狱犯人数量长期居世界第一,枪支泛滥,凶杀案频发。美国经济有长期繁荣的时期,但1929-1933年的大萧条和2008年前后的金融危机都严重打击了本国经济,造成了全球恐慌,并引发不少国家的经济迟滞。美国人的政治信仰相对统一,各派政治势力都以“自由”为旗帜,信奉宗教的人群比例大于多数其他发达国家。但是,长期被奉为圭臬的盎格鲁•撒克逊白人基督新教传统受到文化多元主义日益强烈的冲击,政治极化严重。美国有较为完善的法治,但未能消除种族歧视,贫富悬殊持续扩大,引起民众对社会不公现象的强烈不满。
在美国智库卡托研究所2016年公布的一项关于世界各国自由度的研究报告里,丹麦和挪威分别列在“个人自由度”世界排名的第一、第三位,而美国列在第28位,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几乎是最低的,跟东欧国家不相上下,而且比2008年进行的同一项调查低了很多。这说明从西方标准看来,美国远非“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家”。综上所述,美国距离本书提出的五项“理想国”标准,还差得很远——但愿不是越来越远。
本文为《世界政治的终极目标》一书书摘,“澎湃”经授权刊发。为阅读方便略去注释,标题及小标题为编者添加。
进入 王缉思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世界政治的终极目标》 成功国家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读书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12076.html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