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晨:乌克兰危机中的欧盟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01 次 更新时间:2018-08-15 20:13

进入专题: 乌克兰危机   欧盟  

赵晨(社科院) (进入专栏)  


核心提示: 一如10年前的“橙色革命”,此次乌克兰危机既是国内经济不振、政治腐败、民族不和等诸多矛盾的集中爆发,也演变为美欧等西方力量和俄罗斯之间的地缘政治博弈。而欧盟是这场世人瞩目危机中的一个关键角色,它对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立场影响着危机的走势


乌克兰位于欧盟和俄罗斯的中间地带,乌克兰人可分为亲俄的东部民众和亲欧的西部民众,乌克兰政治也长期在“向欧洲靠拢”和“向俄罗斯靠拢”的战略选择间徘徊。一如10年前的“橙色革命”,此次乌克兰危机既是国内经济不振、政治腐败、民族不和等诸多矛盾的集中爆发,也演变为美欧等西方力量和俄罗斯之间的地缘政治博弈。而欧盟是这场世人瞩目危机中的一个关键角色,它对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立场影响着危机的走势。


对乌克兰定位模糊


乌克兰危机的导火索是2013年11月亚努科维奇政府决定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的筹备工作,从而引发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这个“联系国协定”,国内有的媒体翻译为“准成员国协定”,这是有待商榷的。“联系国协定”是指欧盟与对象国相互或是由欧盟单方面提供贸易优惠的协定,它归属于欧盟的发展援助政策框架。的确,1990到1995年,欧盟陆续和波兰等中东欧8国缔结“欧洲协定”,赋予后者“联系国”地位,2004年这些国家成功加入欧盟。但这只是一个特例,签署“联系国协定”并非加入欧盟的“序曲”。如果我们检视欧盟的“联系国”名单,突尼斯、巴勒斯坦等北非中东国家和地区都是欧盟的联系国,2011年欧盟还和中美洲签署“联系国协定”,但这些国家显然没有可能成为欧盟的一员。


回顾历史,冷战结束后乌克兰不断尝试与欧洲接触,库奇马政府为了加入欧盟,曾主动调整政策,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但是欧盟两次拒绝给予乌克兰联系国地位。2003年在雅尔塔举行的欧乌峰会上,当时的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说,乌克兰成为欧盟成员的可能性类似于新西兰。2004年12月乌克兰发生“橙色革命”,尤先科许诺将带领乌克兰加入欧盟,他的支持者曾把欧盟的蓝底黄星旗挂在独立广场,但当尤先科在美欧的支持下上台执政后,欧盟连“联系国协定”都没和他签。


需要指出的是,入盟和联系国协定是有本质区别的,“联系国协定”的实质是贸易和援助,而入盟则意味着要让乌克兰分享决策权,乌克兰有4600万人口(波兰也仅有3800万人口),60万平方公里土地(超过法国和德国),一旦入盟,它的人口基数意味着它会在欧盟理事会中拥有相当大的投票权数。欧盟已经是一个拥有28个成员国的大集团,它的扩大已经给自身带来诸多的负效应,让乌克兰加入欧盟,有可能大大冲击和削弱它的决策和行动能力。鉴于乌克兰较低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它的加入意味着欧盟要拨出巨额资金进行援助,这对仍未完全摆脱债务危机的欧盟及其成员国来说,是一个沉重负担。另外,接纳新成员国还要考虑许多相关条件,除了稳定的民主机构,法治和人权,尊重少数民族权利之外,还要确保加入国的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并能应付欧盟内部的竞争压力。因此,结合历史和现实条件来看,欧盟可能会给乌克兰政府展示一幅美好的入盟前景规划图,但却未必真心要把它变为实景。


对俄罗斯的两难选择


欧盟各成员国总体还是对乌克兰危机表明了比较统一的立场。欧盟的策略手段,一是对乌克兰进行资金援助。3月5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在未来2年,向乌克兰提供价值110亿欧元的援助,不过条件是28个成员国一致同意,这就给这笔援助能否落实画上了问号。二是对俄罗斯实施类似对伊朗式的制裁(设定禁止入境人员名单、冻结个别人在欧资产、武器禁运等)。欧盟3月6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紧急领导人峰会,宣称分“三阶段”对俄制裁,第一阶段为暂停与俄罗斯正在进行的简化签证手续谈判,第二阶段是对俄罗斯和乌克兰亚努科维奇政府中一些“负有责任”的官员实施签证制裁,禁止入境并冻结其在欧盟的资产,第三阶段为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目前简化签证手续谈判已冻结,3月20日,欧盟再次峰会后,宣布取消原定于6月召开的俄罗斯—欧盟峰会,并且制订了包括33人的制裁名单,不过普京并不在制裁名单上。在是否启动第三阶段制裁的条件选择上,德国和英国有不同意见,英国首相卡梅伦希望像美国一样扩大制裁范围,而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只有在俄罗斯超出克里米亚范围,军事干预乌克兰其他地区时才可启动对俄经济制裁。


总体来看,欧盟和欧洲国家还是主张以对话缓解冲突,政治解决危机。大部分欧盟成员国领导人明确表示,有必要给俄罗斯和乌克兰进行外交对话的机会,它的整体立场比美国软,制裁俄罗斯的力度也比美国弱。这主要是出于三点原因:第一,欧洲对俄罗斯能源依赖度高,欧盟消费的天然气约1/3从俄罗斯进口,对于芬兰、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等国家来说,俄罗斯是唯一的天然气来源地;第二,欧俄经济相互依赖程度高,欧盟国家2012年对俄出口额达到1700亿美元,而美国2013年对俄出口只有110亿美元,俄罗斯45%的出口产品和70%的能源产品输往欧盟,虽然俄在一定程度上过度依赖欧洲市场,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欧盟来说,俄罗斯也是一个不可轻易放弃的贸易伙伴;第三,欧洲不像美国,它与俄罗斯地缘接近,在处理欧俄关系时一向谨慎,此次乌克兰危机,在面对直接与俄罗斯军事对抗的前景下,连波兰这样的力主欧盟继续东扩的国家,在制裁俄罗斯时都显得犹豫,3月初还曾担心“冻结简化签证手续谈判”是否合适。


不过,欧盟内部各国的立场也有一定的差异。瑞典和波罗的海国家更激进一些,瑞典是“人权至上”的国家,意识形态因素压倒实际利益考虑,而立陶宛等波罗的海三国对俄罗斯的扩张比较担心,它们内部都有俄罗斯族,担心俄罗斯在克里米亚之后,会继续“蚕食”原加盟共和国的领土。希腊则因为与俄罗斯共同的宗教信仰——东正教,以及和俄罗斯密切的经济关系,质疑对俄罗斯的制裁。英国和法国的态度比较积极,英国是希望和美国保持一致的步调,法国则一向希望扮演重要的外交角色,法国外长表示可以停止向俄出售“西北风”两栖攻击舰,将此纳入第三轮对俄制裁措施中,并且希望英国可以采取类似措施,比如冻结俄罗斯寡头在伦敦的个人银行存款。德国和意大利对制裁俄罗斯比较谨慎,不希望因为出台激进措施而激化形势。目前德国的意见最为关键,德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欧盟制裁俄罗斯的步调。经过与奥巴马的协商,默克尔实际上已经划下了妥协的边界,如果俄罗斯不再军事干预克里米亚之外的乌克兰其他地区,比如顿涅茨克等乌克兰东部地区,俄罗斯与乌克兰展开正式谈判的话,欧盟应当不再升级其制裁措施。当然,德国也做出了一些增加欧盟东部邻近俄边界国家信心的举动,如向立陶宛等波罗的海国家增派战机。


未来的走向


乌克兰危机加强了欧美的外交协调和防务合作,美国希望欧盟承担更多的安全责任,但从历史经验和现实条件来看,欧盟不大可能允许危机后的乌克兰加入欧盟。在美国的催促之下,欧洲国家可能会加强防务领域的投入,加强北约框架下的协调。但这种安排和努力也是有限度的,如德国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所说,德国将会参加强化后北约境内的常规军事行动,但北约要在采取行动时保持冷静的头脑,并且不能使德国自身陷入军事升级的循环。奥巴马将俄罗斯称为“地区性大国”,但德国政府发言人说,德国政府认为俄罗斯是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的重要力量。欧盟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在为欧盟第二阶段制裁行动辩解说,制订黑名单不是为了惩罚,制裁应该是为了促进乌克兰危机的外交与和平解决。如果乌克兰5月大选选出一位擅于妥协,抚平乌东西部民众情绪,在外交上使乌克兰“芬兰化”,即能与西方和俄罗斯同时保持良好关系的总统,欧盟和欧洲国家也会乐观其成。


原载《学习时报》

进入 赵晨(社科院)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乌克兰危机   欧盟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地区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1661.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